一、积累与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伴着深宵的灯火,我捧起语文书,内心的烦(zào)顿时消失,仿佛在修葺精神屋宇。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领略到黄河英雄的气魄;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为创作《校补》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了解到邓稼先在鲜为人知的荒漠,鞠躬尽(cuì)的事迹,在语文课本中,那些妇(rú)皆知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è),用他们_____(气冲斗牛/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___(心潮澎湃/慷慨淋漓)。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烦躁
修葺(róng)
B.鞠躬尽粹D.至死不懈
)
慷慨淋漓慷慨淋漓)
校补(jiào)鲜(xiǎn)为人知
C.妇儒皆知锲(qì)而不舍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冲斗牛C.可歌可泣
心潮澎湃心潮澎湃
B.气冲斗牛D.可歌可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某些食品生产厂家,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孜孜不倦地追求高额利润。....B.优秀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
C.钟南山和李兰娟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于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D.班长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打扫完卫生,整理好所有的桌椅才离开,真是可歌可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校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B.为了防止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我们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共同构筑防疫屏障。C.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D.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往往是不经意的坏习惯造成的。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1,,,,,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故事。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D.中华是礼仪之邦,在交往中常用谦辞,如:称自己为“鄙人”,称自己的文章“拙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微颔之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C.尔安敢轻吾射D.徐以杓酌油沥之
)但:只释:放下射:射箭杓:同“勺”,勺子
)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B.以钱覆其口.C.但微颔之.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于我如浮云.其一犬坐于前.
夫君子之行.
鲁肃拜蒙母,结友而别.
)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康肃的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B.卖油翁对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却只“微颔之”,在读者心中引起悬念,也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C.“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既有自我解嘲,也有对卖油翁的嘲笑。
D.本文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令人心领神会的目
2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释】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
12.结合原文,面对“意气自得”“欲以折服之”的刘弇,苏轼的哪些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暮春王禹偁①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酒罇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释】①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诗人借酒浇愁,内心苦闷的情感的外在体现。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一句的妙处。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弹琴复长啸。
。
3(王维《竹里馆》)(岑参《逢入京使》)
(2)故园东望路漫漫,
(3)
(4)念天地之悠悠,(5)
,惟解漫天作雪飞。
!
,寒光照铁衣。
(韩愈《晚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木兰诗》)
(6)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
,
。
(7)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名句是
,。
三、名著阅读(7分)
16.【片段A】: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
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片段B】: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
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片段C】: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我看看!”A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就这点?”
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
“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你可也得知道,这些钱儿买一条命,便宜事儿。”(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是现代作家描写的是
。
创作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A描写的是
B
(2)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果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往往会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小说中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请再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罗师傅王尚桐
①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我也记不清老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小区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②瘦瘦高高的老罗木讷寡言,河南人,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田难以支撑儿子上大学的开销,年过半百,进城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人们也不知道老罗公司的名称,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4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一天又一天,老罗成了小区中的一员,家家离不开他。
③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邻居们可能都觉不到老罗多年如一日的存在。老罗解释道,天热山上的泉眼越来越细,取水的人越来越多,拉水车每次都需要排队好长时间,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山上的泉眼终于干涸了,纯净水取代了矿泉水,价码也从十二元降成十元一桶。
④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人们也很快接受了老罗送来的纯净水,日子便又重回往日的平静。而老罗依然沉默寡言,依然及时送水,依然嘿嘿一笑。要说老罗送水有何不便,就是每次送水大家提前备好十元零钱,老罗不习惯移动支付。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
⑤老罗默默地送水,日子也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电话突然关机了,这可是从未出现的状况,人们种种猜测和抱怨。不久传来消息,老罗心梗,已经走了。这么突然!想想他的质朴和憨厚,想想他的尽职和尽责,大家叹息,好人一个。
⑥老罗一走,大家只好按着水桶上的电话订购纯净水。一日,我打电话订水后,来了一位头戴棒球帽,戴耳机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很帅,很酷。我想以后就要和这位小师傅打交道了,便主动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小伙子头也不抬,\"水桶上有电话,订水和公司联系。”我有点尴尬,不过这只是变化的开端。一次,打电话订水后,因临时家中有事锁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往常一样的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师傅老罗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
⑦小伙子还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上午A区,下午B区,不再随叫随到,几乎一夜之间,小伙子站在了舆论风口:送水不及时,态度生硬,只通过微信收费,老人们感到非常不便。不久,公司又开通了二维码订水,只需在平台上付费订水并填写地址,然后排队等候。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送水方式。
⑧从此,除了偶尔在小区照面,碰见小师傅的机会少了,生活也再度回归平淡。只是偶尔还会忆起憨厚的老罗,在楼道里晃动着瘦高的身形,剪开熹微的光影,扛着沉甸甸的水桶缓步走来。可是又有谁想过老罗师傅普经在心里想过些啥呢?
⑨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
17.文章多次将老罗师傅与小师傅进行对比。请补写情节并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
518.文章写老罗时反复出现“嘿嘿一笑”。请分析下列两处“嘿嘿一笑”分别表现出老罗当时怎样的心理。①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
②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19.文中划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交接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
20.文章的老罗与杨绛笔下的老王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从两个人的品性、处境与作者的情感来进行比较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先生的课堂
①灰布衫,灰围巾,戴着眼镜——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面容消瘦,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了笑容,转身西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而对学生讲到:“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里把莲菜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临近毕业那年,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学校已建议我这次高考不要参加了,连回去读书都成了奢侈的愿望,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倔强的我不肯认输。此时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菜、大米等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
6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硬是费了大好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他家亲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顿饭我吃得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来到我家。看见先生夫妇突然进门,还带了厚重的礼品,我毫无准备,两手不知往哪里放,很是难为情,也不敢正眼看他们,脸一阵阵发烧。心想:是不是我请求先生的事没有希望了。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接着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我们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再三说他们不必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亲自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降,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
⑧终于可以如愿到先生所在的中学学习,那几个月,我发愤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我的身后不仅有父母,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七月的高考。
⑨上大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我早已把父母接到身边,这也是先生时时为我上的人生之课。先生还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啊,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到: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月: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打扰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却将书特意放在床头。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看。临别,先生一再说要请我吃饭。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后来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⑪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⑫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戴着眼镜,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背着手走上讲台……2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为什么去找先生?22.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的脸一阵阵发烧”的原因是什么?
23.第⑦段划线句“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降,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
7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运用了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
。
24.结合全文,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人物心理。
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5.第⑪段为什么说“先生的课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五、写作(60分)
26.按要求作文。
光未然遇见黄河,红军战士遇见老山界,鲁迅遇见《山海经》,从此他们命运的情境就不再一样;遇见慧眼识珠的老师,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诗坛;遇见远见卓识的上级,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遇见身世寒微的阿长,鲁迅获得了半世温暖;遇见身怀绝技的卖油翁,陈尧咨收敛了傲气。如此,你定会感叹:生命中遇见某些人某些物,是多么幸运!
请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8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
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修葺(róng)
----(qì)
B.鞠躬尽粹----鞠躬尽瘁C.妇儒皆知-----妇孺皆知D.正确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可歌可泣”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第一空修饰“光辉事迹”应用“可歌可泣”;“心潮澎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第二空形容心情,应用“心潮澎湃”。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褒贬不当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
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与“不知不觉”语意重复。C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使用恰当。D.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大词小用。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解析】【分析】A.缺宾语,在句子最后面加上“的活动\";B无误;C.缺主语,删去“在.....上\"和逗号;D.
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
9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什么是“核酸检
测”,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先介绍核酸的概念确定④是首句,紧接着写出核酸的作用⑤,接着进一步引出病毒的组成③,最后交代了核酸检测①②.所以顺序为④⑤③①②。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D.正确。
B.《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并非纪传体通史。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7.C
8.D9.C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
10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7.本题考查词语的翻译。ABD.正确。
C.句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射:名词,射箭的本领。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在介词,对于;B.代词,指葫芦其中;
C.代词,代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D.连词,顺承关系连词,顺承关系;故答案为:D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
C.最后“康肃笑而遣之”的笑\"中有对卖油翁技艺的敬佩,也有尴尬和自我解嘲。故答案为:C
【答案】10.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11.苏东坡也赞赏他(指刘弇)的才学修养,互相痛快地交谈了一番,就离开了。
12.苏轼用“罪人苏轼”趣对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刘弇,语言幽默风趣;最终又赞其才气,与之畅谈,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必要时可以引用原文语句,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通顺。参考译文:
刘算年少时以为自己的才学了不起,科举考试得甲等,考中宏词科,神情自得,看不起同辈们。绍圣初年,
11(刘算)在一个佛寺游玩,当时苏东坡被贬岭南,路过庐陵,也来游玩,于是二人相遇,互相问官爵、故乡和姓氏。刘算立即回答说:“(我)是庐陵的刘算。\"刘算开始不知道对方是苏东坡。自己认为名望不在对方之下,想让对方屈服。(刘算)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苏东坡慢慢回应说:“(我)是负罪之人苏东坡。\"刘算才大吃一惊,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恭敬地说:“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苏东坡也赞赏他(指撤算)的才学修养,互相痛快地交谈了一番,就离开了。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前句是原因,后一句是目的。
故答案为: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亦,也;嘉,赞赏;相与,互相;剧谈,痛快地交谈;去,离开。
故答案为:苏东坡也赞赏他(指刘弇)的才学修养,互相痛快地交谈了一番,就离开了。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面对刘算自傲地介绍踪迹“庐陵刘算\",苏轼对应的回答是“罪人苏轼”,两句格式上对仗,苏轼乃-代大家,却谦虚地自称“罪人”,这是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打趣刘算,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而最后两人相谈甚欢,“东坡亦嘉其气,相与剧谈而去”,苏轼并没有因为刘算开始的自得和傲慢而责怪他、不理睬他,而是真诚地赞其才气,与之畅谈,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故答案为:苏轼用“罪人苏轼”趣对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刘弇,语言幽默风趣;最终又赞其才气,与之畅谈,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答案】13.C
14.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莺、蝉人的动作形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郁郁不得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
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
C.“对比青年时代”错误。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句意为:好像才听到莺婉转地啼叫着,似乎是在夸耀杨柳,可现在,已经听到蝉的鸣叫,似乎是在为牡丹的凋谢而叹息。由此可知,这里将莺、蝉
12拟人化,“夸“哭表现了它们有人的动作情态,实际上是借物抒怀,作者通过描写莺和蝉而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表现自己不得志的悲伤。
故答案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莺、蝉人的动作形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郁郁不得志。
15.【答案】(1)独坐幽篁里
(2)双袖龙钟泪不干(3)杨花榆荚无才思(4)独怆然而涕下(5)朔气传金柝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
写错的字有:“篁、荚、怆、柝、濯”
故答案为:⑴独坐幽篁里⑵双袖龙钟泪不干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独怆然而涕下⑸朔气传金柝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16.【答案】(1)老舍;小福子;刘四爷
(2)示例:①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②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③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他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自己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依据原著的积累。这两段文字描写的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小说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A描写的是小福子B描写的是刘四爷。⑵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作答时,可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老舍小福子刘四爷
⑵①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②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③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他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自己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答案】17.①手机永不关机;②住户不在家,不把水放在门口,并抱怨;③为方便老人收现金;④突
13出老罗的质朴、憨厚、尽职尽责。
18.①对于大家的质疑,大度与宽容地一笑而过。②对于大家善意的调侃表示谢意和友好。
19.神态和动作描写,连用“挪”“登”“撩”“换”“装”等动词,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罗送水时不慌不忙的样子和熟练的动作,表现了老罗淳朴、勤劳和为他人着想的的形象。
20.①两个人都淳朴,待人真诚。一个送水服务到位,一个运冰货大价实。②两人都生活卑微,有时未得到太多的尊重。小区的人随意推断老罗公司的水以次充好,老王周围的人随意推断老王年轻时不老实。③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对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的渴望与追思。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
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可知,为了方便住户,老罗的手机永不关机。根据原文第②段“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可知,老罗会在住户不在家时将水放在i]口,下次付费。根据原文第④段“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可知,老罗为了方便老人,用现金支付。根据原文第⑥段“因临时家中有事锁门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往常一样的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师傅老罗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可知,当住户不在家时,小师傅不会将水放在门]口,并且抱怨住户。面对相似的情况,小师傅和老罗的态度各不相同,两相对比,正是突出了老罗的质朴憨厚、尽职尽责。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故答案为:①手机永不关机;②住户不在家,不把水放在门口,并抱怨;③为方便老人收现金;④突出老罗的质朴、憨厚、尽职尽责。
18.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依据“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可知,老罗在听到人们对水质的议论和质疑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嘿嘿一笑,表现了他的宽容和大度。依据“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可知,“依旧嘿嘿一笑”是老罗听到大家说“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时的反应,体现了老罗对大家善意提醒的谢意和友好,突出了老罗朴实友好的形象。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4故答案为:①对于大家的质疑,大度与宽容地一笑而过。②对于大家善意的调侃表示谢意和友好。19.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描写的角度分析,运用“挪”“登”“撩”“换”“装”等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罗送水是不慌不忙的神态、熟练的动作,表现了老罗的淳朴、勤劳。
故答案为:神态和动作描写,连用“挪”“登”“撩”“换”“装”等动词,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罗送水时不慌不忙的样子和熟练的动作,表现了老罗淳朴、勤劳和为他人着想的的形象。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依据“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阿依苏’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可知,老罗服务周到,淳朴真诚,这与杨绛笔下的老王运冰质优价廉相似,说明两者在品性.上都很淳朴,待人真诚。根据原文第①段“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和第③段“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嘿嘿一笑,并不言声”可知,老罗身份卑微,居民随意质疑他送的水,有时得不到很多尊重,杨绛笔下的老王是一个三轮车夫,因为一只眼睛不好,经常被别人随意揣测,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两者都是生活卑微、有时得不到太多尊重的小人物。根据原文第⑨段“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可知,作者怀念老罗,也表达了对老罗一类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这与杨绛最后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因此,在情感上,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对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的渴望和追思。故答案为:①两个人都淳朴,待人真诚。一个送水服务到位,一个运冰货大价实。②两人都生活卑微,有时未得到太多的尊重。小区的人随意推断老罗公司的水以次充好,老王周围的人随意推断老王年轻时不老实。③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同情,以及对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的渴望与追思。
【答案】21.因病休的缘故,无法在原来的学校读书参加高考,希望到先生所任校长的学校去读书,参加高
考。
22.先生夫妇亲自来到家中,“我”感到十分意外,不知所措;先生夫妇给“我”家里带了厚重的礼品,让“我”很难为情;不知自己上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很紧张。
23.环境(景物);“我”因可以到先生的学校上学参加高考而兴奋;“我”的人生由此而改变,有了更光明的未来(“我”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七月的高考)。
24.对先生多年的帮助、关心、鼓励而心存感激;因自己无暇学习而感到愧对先生;对先生的困苦晚年生活而心疼;对先生独立面对困苦却极少言说而敬佩。
25.先生课堂上“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从此,我一直读书,并有自己的散文集出版。先生对“我”的全力帮助、对“我”父母的时时夫心,以及先生面对困苦的坚强,就像课堂一样,教导“我”如何做人处世。(意思对即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5⑵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角度去分析,不仅要理解表层含义,还要结合文段理解深层含义和多重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题格式:描写什么,渲染什么环境气氛,烘托人物什么情感,预示人物什么命运,表现人物什么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⑷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⑸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21.依据“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学校已建议我这次高考不要参加了”“终于可以如愿到先生所在的中学学习”可知,“我”去找先生的原因是因病休的缘故,无法在原来的学校读书参加高考,希望到先生所任校长的学校去读书,参加高考。
故答案为:因病休的缘故,无法在原来的学校读书参加高考,希望到先生所任校长的学校去读书,参加高考。
22.依据“看见先生夫妇突然进门,还带了厚重的礼品,我毫无准备,两手不知往哪里放,很是难为情”“心想:是不是我请求先生的事没有希望了”可知,“我的脸一阵阵发烧”的原因是先生夫妇亲自来到家中,“我”感到十分意外,不知所措;先生夫妇给我家里带了厚重的礼品,让“我”很难为情;不知自己的.上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很紧张。
故答案为:先生夫妇亲自来到家中,“我”感到十分意外,不知所措;先生夫妇给“我”家里带了厚重的礼品,让“我”很难为情;不知自己上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很紧张。
2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第⑦段划线句描写的是从天而降的雪花,因此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这雪花是洁白的,轻盈的,并不是厚重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轻松、兴奋的心情。‘“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阳光”代表的是光明,是美好的未来,因此这句话也暗示了“我”的人生由此而改变,有了更光明的未来。
故答案为:环境(景物);“我”因可以到先生的学校上学参加高考而兴奋;“我”的人生由此而改变,有了更光明的未来(“我”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七月的高考)。
2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在“我”的学习之路上,先生帮助了“我”很多;后来,也时常和“我”谈及“我”的父母。“我”对先生多年的帮助、关心、鼓励而心存感激。由“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可知,“我”因自己无暇学习而感到愧对先生。由“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可知,“我”的内心有着对先生自己面对困苦而极少言说的敬佩和对先生晚年的困苦生活的心疼。
16故答案为:对先生多年的帮助、关心、鼓励而心存感激;因自己无暇学习而感到愧对先生;对先生的困苦晚年生活而心疼;对先生独立面对困苦却极少言说而敬佩。
25.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依据“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我的散文集出版”可知,“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的意思是在先生的课堂上“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这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从此,“我”一直读书,并有自己的散文集出版。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先生就是我的课堂”的意思是“我”在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为人处世。
故答案为:先生课堂上“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从此,我一直读书,并有自己的散文集出版。先生对“我”的全力帮助、对“我”父母的时时夫心,以及先生面对困苦的坚强,就像课堂一样,教导“我”如何做人处世。
26.【答案】参考例文:
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初中的时光转瞬即逝而你在我的三年时光中刻下了不朽的一笔。
初一时,老师让我们以“一师一徒”的方式学习,你我因此相遇。我们在这几年来,为师徒,实为益友,我虽然作为你的师父,却从你那里收货了更多更为重要的知识。
你以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能看到你拿着一本书,专心致志的看着。若有不会的地方,就来问我,我虽然不是“乡之先达”,但是你却如宋濂一样\"执经叩问,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令我不禁十分感激,认真地为你答疑解惑。每天早上,你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读书,晚上放学不断向老师同学提问,最后一个才走。课间操上完后不顾累地跑回班学习,全班都十分震撼。不出一一个学期,你的成绩就有极大进步,让我不由得对你心生敬佩之意。
你以乐于助人的正能量影响我。除了学习之时向人问问题以外,要问你说的最多的-句话是什么,不是‘我来帮忙”就是“加油”。如果老师要同学去搬书,你一定会大声地说到:“我来帮忙,我去。“然后就似箭一般地冲出教室,片刻之后就会抱着书或者作业回来。若是在课间操跑步时有人掉队,即使你自己汗流浃背,也一定会向他说一句充满正能量的“加油”。在每次考试前我总会感觉有些紧张,而你就仿佛能看穿我的心思似的,向我说一句:师父加油,你一定能考好的。“让我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
你以坚持不懈的精神震撼我。你每天都会拿一篇英语课文来问我一些词的发音或者意思,这篇英语课文没有在书上见过,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都会来问我。直到一天我好奇问道,才知道你因为英语发音不好,决定每天熟读-篇英语课文。这项工作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下,你已经坚持了四百多天!如果是我,要学习一件事又能坚持多久呢?
你以自己身上的可贵品质影响着我,遇见你,是我的幸运,感谢你,让我的初中生活有了光彩。
【解析】【分析】
【题目分析】材料例举了鲁迅遇见《山海经》、红军战士遇见老山界等例子,臧克家遇见好老师成就了自
17己的诗坛,吕蒙遇见贵人得到了自我的进步,材料主要体现人生中遇见伯乐、遇见贵人是非常幸运的,这样的人能帮助自己成长,或者对自己的成功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提示,这个幸福感的内涵比较丰富,可以是遇见某个人后经其指导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或者是学习了某个新技能,或者是其激励自己更进一步,突破局限,还可以是促进了自己的成功等等,总之遇见后给自己带来的影响都是正面向上的。“你”可以选择的对象也有很多,如施以援手的陌生人,给予关心和鼓励的老师,陪伴成长的好友,能够与我进行平等沟通的父母等等,抓住身边的人、事物,从中体味到幸福是出题者的本意。
【提取立意】此题适合选择记叙文来写。在文章结构的安排上,可以选择一件事进行具体地阐述,前文为人事物的出场做恰当的铺垫,中间详细叙述时间的经过,注意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最后交代结局,升华主旨。如人生失意时偶然遇见夹缝中生存的蒲公英,被其精神所激励。也可以采取片段式结构,即一个对象的多件事来凸显同一个主题,也具有说服力。这类结构注意要抓住重点,用语简洁。如遇见某个好友,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件让我倍感幸福的事.
【点评】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