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来源:乌哈旅游
第29卷第6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Vo1.29 NO.6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6,2010 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史先红,刘雪锋 (许昌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部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生存与发展不可 缺少的基本能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大学 生可以在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中,借助合适的网络学习策略,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 高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0)06—0l55—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生活方式 大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时 到学习方式多维度多层次的历史性变革。树立终身学习 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 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信息素 和跟踪学科前沿的能力,具体来说: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 养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早在 性和免疫能力,具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 十年前,曾在广州召开的亚太地区首届“网络时代的学与 价值的信息,以及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 教——实践、挑战与前景”国际研讨会就明确指出:“信息 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使用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评价,配 素养不仅已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合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处理 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L 作 能力。 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更是其终身学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习和创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我们开展了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以下几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在许昌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 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泽考斯 院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 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 中的实际表现(实际获取信息的能力、提交作业的表现)对 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分析;分别从学生的主观认识和学 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 习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停留在较浅层面,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 多数学生虽然具有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信息的敏感性和信 任三个方面,进一步扩展与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息技术应用意识,但仍有很多学生尚未把网络作为学习的 华南师范大学的桑新民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 T具,对本专业知识缺乏主动追踪、了解的意识,缺乏主动 面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高效获取信 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意识;大部分学生获取信息主要是通 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 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获取简单的信息,对如何获取文 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 献资源尤其是电子数据库较为陌生,不能快速、准确、有效 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 地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对搜集到的 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 资料只是简单复制、粘贴,没有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处理 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的意识与能力,必要引用时也没有标注的意识和习惯,缺 收稿日期:2010—09—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自然科学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B630056。 作者简介:史先红(1974一),女,河南社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刘雪锋(1979一),男, 甘肃庆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 ・155・ 乏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学习信息技 术途径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后续课程的学习,学校硬件环 境和学习资源不足。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 一网络学习共同体,并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留出空 间让学生去搜集资源,参与到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中。学生 的主动参与,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 信息素养需要一个长期修养以成习惯的过程,不可能 蹴而就。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 升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我们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资源、管理资源、加工信息的 能力。 2.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系列课程 (1)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毕竟是有限的,并且计算机课 程注重技术的培养,而信息素养是一个从意识到技术,从 提升要在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中进行,并以其在“自主 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检验其信息 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这一过程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学 习环境的保障、学习者自身策略的支持,如图1所示。 ,,教育者的引导、 信息素养教育与学 大学生网络化 学习策略 科课程整合 元认知策略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资源管理策略 目的 学习活动\ 主动应用信息技 术开展合适的信息 息交流,提高学习 效率;跟踪学科前 苎些!堡苎/ 大学生 沿,拓宽知识结构 素襁升 、 学习实践 围1 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模式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在信息社会,个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日后的 工作和学习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信息社会的教 学,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而且还要教学生寻 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精神对待 这些信息o E S]这就要求信息社会的教育者必须能够正确地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建 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1.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 学科课程整合 (1)在内容许可的条件下,教师讲课应尽量采用多媒 体和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信息。 并且要把图书馆利用及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作为课程教 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内容需要布置一定的需 要查阅资料的研究性任务,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考评。在 学生完成研究性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获取信 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专业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专业课题研究,使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分析、评价 和利用文献。学生通过对检索到的专业文献信息进行分 析、评价、利用、加工、组织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可以在 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本学科的 ・1 S6- 技术到情感方面的系列内容,所以除了计算机课程的讲授 外,还要开设大学生信息素养选修课程,以及文献信息检 索、多媒体技术应用等通识类选修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和了解信息素养相关课程,进而通过课程的学习提 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选修课所面对的只是部分选课学生,对于没有选 课的学生可以通过举办大型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信息 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邀请本领域的专家、教授定期开 展讲座,介绍信息素养、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科前 沿问题和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 3.从政策上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信息 能力 信息素养虽然是一个具有内化因素的概念,但是其表 现还需要依靠外显的能力和形式做依托,这就需要给学生 提供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学生有意识地 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尝试: (1)除了日常网络选课、评教、提交个人信息这些要求 学生必须参与的网络信息处理行为之外,可以定期举办多 媒体课件制作、电子简历制作、网页制作等大型比赛,对于 获奖学生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既是对 这些学生信息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 激励。 (2)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把信息能力表现跟三好学生、奖 学金的评定挂钩,甚至可以列为评定三好学生、奖学金的 必备条件,引起学生的重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信息 素养。 (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 提供保障 大学校园信息化环境的状态和可用资源的数量,是大 学生开展信息素养实践活动的必备条件,要提升大学生的 信息素养,信息化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良好 的信息化环境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库)、潜件(文化 氛围)三个方面。 1.加大设备投资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 计算机房和校园网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的硬 件环境,学校必须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保证机房的正常 运转和网络的畅通,使网络延伸到学生生活足迹的每一个 角落,让学生可以即时、方便地获取与交流信息。 2.丰富数字图书馆的内容 图书馆一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和途 径,网络时代依然如此。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大学生获取 信息更加灵活方便,不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地点的限 制,只要网络延伸到的地方就可以方便地获取数字图书馆 的资源。因此图书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大学 生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在购置数字资源库 的时候应该调查和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 和实际情况,筛选符合需求的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发挥数 字资源库的作用。 3.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良好的师生学习、交流平台 校园网是信息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先进、 和谐校园网络是大学生学习、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依托。 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作 为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校园博客 圈”、“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 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 习、交流的信息化平台。 (1)信息技术学习共同体应由信息技术专业老师担任 斑竹,负责技术指导和舆论引导,鼓励全校学生参与,构建 一个网上信息技术学习社区。大家可以在此针对信息技 术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开展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信 息技术能力。 (2)网络教学系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之间开 展知识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获取 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 放置学习资料,给学生答疑;学生可以利用此平台下载学 习资料,提交作业。不仅有效弥补了正式学习时间的不 足,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信息技能,逐步 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3)博客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而博 客圈可以把知识管理的专业性和整合性推向一个新的深 度。校园博客圈的创建需有教师作正确的舆论导向。作 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通道,它没有网络学习平台的约 束,可以针对任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自由讨论,没有师生 的界限,只有朋友的交流,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运用提供 自由的展示空间。可以在校园博客圈的基础上创建不同 专业的博客圈:比如“图片专区”,“音乐天地”,“动感地 带”等,让学牛的信息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发挥。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有效的网络 化学刀策略 在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也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 知识,但由于缺乏主动性和相应的网络学习策略而不能快 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学习效率不高。根据大学牛自主学 习的特点,我们认为影响大学牛学习效果的网络学习策略 丰萼包括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元认知策略 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T、理解的认知 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 程。所谓元认知就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 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 制。 ”元认知是一种高级思维,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主动监控,监控行为包括如何提出 学习任务,监控理解过程,以及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 价。元认知策略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 节策略。运用元认知策略就是要求大学生在上网前制定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在上网过程中自觉监控学习 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自 我矫正,以提高学习效率, 排除无目的上网的行为。 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意识性和调控性的作用,可 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并且能够随时 调整、完善学习策略,使认知活动有效地达到目标。所以 大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时候,必须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 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制定合适的长、短期目标并确保目标 的实现,激励自己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营造开展自 主学习的环境给予自我提示,比如把学习网站放在电脑桌 面醒目的位置,并把学习心得以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形 成反思。及时开展学习评价,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 效果。 2.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大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 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 略、学业求助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要求大学生在利用 网络开展学习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佳的时间,能够及时通 过网络途径获取他人帮助,并能够对自己的态度、情绪等 一tl,理因素进行约束和调整,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完成 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从大学生学习环境的 外部影响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学习策略的内部因素结合来 考虑,使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和信息交流的实践中提高他 们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钟伟.数字化生存,你能适应吗?【N].中国教育报, 2001—02—08(01). [2]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7. [3]何克抗,李文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4]史先红,郝霞斐.豫中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66 l68. f5] 陈曼海.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6—9. [6]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7. [7] 苏宁.成人网络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7,(9):l31—132. 责任编辑:樊建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