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保概论论文

环保概论论文

来源:乌哈旅游
2011-2012年第二学期《环境保护概论》科目考查卷

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班级:工管11-1 任课教师:朱越平 姓名:邢华 学号:11044030134 成 绩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关键词:环境保护;中国现状;环境保护措施;趋势与发展方向

一、全球资源现状

1.1土地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4,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各行各业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使农业用地总的呈缩小的趋势,这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这种侵占农用地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会愈加严重。而且人们缺乏对土地的珍惜感,在利用上宏观决策失调,才出现乱占、乱伐、过牧等不正当的利用,造成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数量急剧下降。 1.2水资源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繁衍过程中,没有任何物质能够代替水的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清清的碧波,就没有健康。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水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饮用水的污染,正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统计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日排放废水量为3000万—4000万吨;1980年,日排放废水量为7500万吨;目前已超过1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水资源的匮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拥有世界人口40%左右的约80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做了种种努力,但是至今仍然面临严重的缺水。它们拥有的饮用水不是太少就是对健康有害,而且没有足够的公共卫生设施。目前世界上仍有约15亿人口没有可靠的水源。有人预测,到2050年将会有30亿人口缺水。 1.3矿产资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1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1.4大气资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1.5森林资源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地球的宝藏,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速度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二、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1 土壤遭到破坏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 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2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3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2.4 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

2

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2.5 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三、 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

3.1 继续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2 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

3.3 加强施工中的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应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 3.4 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四、用可持续性的眼光看问题

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他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开展各种活动,旨在于协调保护全球资源环境的共同行动。保护环境不但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各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共同未来的重大问

3

题。目前世界环境状况正在不断恶化,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正是人类自己。因此,人类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 环境问题具有紧迫性和全球性,不是一个国家单独能够解决的。发达国家应对目前的世界环境状况负主要责任;它们不应该一味指责发展中国家污染和破坏环境,而是有义务在环境保护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再走发达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具有全球的性质,如全球变暖、酸雨的蔓延、臭氧层的破坏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