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Vo1.13。No.1 2010年2月 dourna1 Of Suzhou Educat{on I11stitute Feb.201 0 文艺工作者应担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历史使命 尹光明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一精神一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文学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现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我国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应当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也就是担负 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 历史使命 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1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0)01—0017—04 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要求一一和 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说的那样:建设和谐文化,是构 谐文化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由此我们可以看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 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就是和 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十六大以来,我党响 谐文化。有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有了前 亮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要想实现以人为本, 进的方向。这也为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们指出了努力 就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建设和谐的社会,所以,我以 和奋斗的目标。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充分解答了什么是中国特 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一一 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高高地举起 唱响和谐 了和谐的旗帜。对外,我们倡导建设一个和谐的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界;对内,我们把建设和谐社会摆上突出位置。和谐, 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重要的价值追求,也成为新时期 社会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胡锦 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新智慧。 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 怎样才能实现我们所倡导的和谐呢?近3O年的 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每年以近10%的国民经济增长速 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 度,为我们建设和谐中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 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 是,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有强大的物质保障,还需要有 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 巨大的精神支持,只有两者和谐发展,才能有和谐的 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这段 社会局面的出现。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 话既是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执政党向我们广 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中国特 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时代向广大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 文艺工作者的神圣召唤.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担 部分,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 负起这样一个光荣、伟大、艰巨的历史责任。 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文学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 米[收稿日期]2009—9—25 [作者简介】尹光明(1966一),男,安徽省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副教授。 17 2010年2月第13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主义的经典理论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但作为上 的第三代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二oo 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意识形态怎样才能为社 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会的整体发展服务呢?换句话说。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又说到,“坚持与时俱进,就 怎样才能充分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呢?这是 一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 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以为,文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在这里 学的理想或者说文学的使命就是要代表中国先进文 江泽民同志把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并用,可见在 化的前进方向。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文 他的理解中,文化是与它们相对的一个概念,也就是 化这个概念的内涵。 从我国的传统来看,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文化是 “文”和“化”的复合。我国现存的最早哲学著作《易》 开始把“文”和“化”联系起来使用:“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社 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人文化成天 下”.则是指通过人伦教化来改造、规范人们的行为 规范。可见,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文化”有“以文教 化”的意思,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这也是“文以载 道”观念得以形成的基础。但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 文化的全部内涵。 文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 等学科兴起之后,才受到重视和专门研究的。“文化” 一词在近代人类学上的专门意义始见于英国人类学 家泰纳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泰纳在书 中说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 教、神话、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的一切的能力 与习惯。泰纳是第一个给“文化”下了 个明确的定 义的人,到现在有关文化的定义已达一百七十多种。 可见,“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在 近代吸收了外来意识具有新内涵的词汇。关于文化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 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是指人类劳动所 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制度的、 观念意识的等层次和形态。狭义的文化指与特定的 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 为准则。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的成果, 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思想、道德、宗 教、文艺、科技、风俗、学术等等。现实中,人们常把它 与经济、政治等概念并列使用,以概括社会生活中相 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 大报告中所讲的文化。正是这种“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文化。之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说明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8 说,文化属于意识形态中人文科学的成分要大一些。 那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呢?二0o 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 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在十六大报告 里江泽民同志又重申了这一观点。所以我理解,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该是科学的、大众的,这也是 先进文化的特征或者说属性。这也就是说,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应当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这才是科学的文化;同时又要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大众的文化。文学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现象,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我国进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的发展阶段,应当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也 就是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 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人群众、深人生 活,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要坚持以科 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 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 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 制腐朽文化。 回顾以下中外文学史,大量的事实说明文学在 文化建设方面总是最活跃、最生动的。在中国,从孔 子编纂《诗经》,到鲁迅把文学比作是“灯火”,都强调 了文学在精神文明——文化一一建设中的作用; 在西方,从《荷马史诗》教人勇敢、团结,到人文主义、 启蒙主义文学建设新文化,改造、抵制、乃至破坏旧 文化,再到现代派文学关心人的异化,强调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说明文学在文化建设中 的巨大作用。 第13卷・第1期 2010年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lla1 of Suzhou Educati on Inst1 tute Vo1.13。No.1 Feb.201 0 再回顾一下我们当代文学的发展史,特别是我 社会主义服务”。文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们新时期和后新时期的文学史,我们的广大文学工 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发展要体现中国先进 作者所创作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主流上是与时俱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下 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从七十年 面让我们具体讨论一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 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从伤痕 作家在创作中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文学到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再到寻根文学,它一方 (一)文艺创作中要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好人与自 面反映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同时又为中国的 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之子.首先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在 现代化建设推波助澜。起到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它是科学的、大众的文学。九十年代以后,作为主流 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有改造自然,获取所需,创造众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奥德修纪》。 的现实主义文学受到冲击,文学呈现了多元化发展 多奇迹的故事。的状态,这充分说明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得 而且,从西方文学的发展来看,始终充满着与自然的 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不仅体现了文艺创作与文 抗争,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在此观念下, 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 西方社会发展出了强大的自然科学,满足了人们对 方向。所以,我还是认为文学应努力担负起有中国特 物质需求的巨大欲望。然而.也正是这种巨大的满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这一使命任重 足,在带来巨大物质满足的同时,引起了自然环境的 而道远。 恶化,给地球村的居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中 为苟子的表述:“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是人应该积极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求作家在创作中 国的古典哲学更强调顺应自然,这一点突出的表现 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既然是以人为本,那么 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规律。 建设和谐文化的切人点就应该从人着手。人,既是建 这到后来在董仲舒那儿发展为“天人合一”,强调人 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同时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体.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华民族的贡 也就是说,人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和谐 献,也是对今天世界的贡献,他要求我们要尊重自 社会的改造对象和受益者。文学是人学,因此对于广 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融人自然。作为人的各方面 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要放在人 生活的反映的人的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在帮助我 身上,而且是放在人的精神层面上。人是自然的、是 们认识自然时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宣扬 物质的,是由70—80%的水和各种矿物质构成的,那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人的物质需求 呢?文学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从一个方面满足人的 (二)文艺创作中要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好人与社 来看,我们需要填饱肚子,那人的精神需求怎样满足 会的关系 人既是自然之子,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既 精神需要,让人的精神世界和谐发展。文学家既然称 是社会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人类要 之为人文科学工作者,因此我们琢磨的对象是人。不 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和谐 管是打大写的“人”还是小写的“人”我们都要琢磨: 发展。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文艺一定要 文学家既然称作为社会科学家,因此我们就要研究 以正确的理念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西 社会,也不管是大社会还是小社会我们都要研究。在 方社会在其进入现代社会后.从有过尖锐的人与社 研究人的过程中,除了研究人本身,还要研究人与 会的冲突,于是作为社会纠正力量之一的文学艺术,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这些关 在其创作中尖锐地揭露并批判了这种现象,指出了 系中,谁站主导地位,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搞对了 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 就体现出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搞错了,就会出现 大的贡献。这其中值得尊重的人物,首推卡夫卡。因 人的异化。这一切中外文学的发展史都已证明。这一 此时代要求我们今天的文艺家们,一定要坚持正确 切也都是文学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所以。文学就是 的理念,帮助指导人民大众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社 “为人生的艺术”,文学要“为人民服务”,文学要“为 会、理解社会,让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共同发展。 19 2010年2月第13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三)文艺创作中要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好人与人 人与自我的关系,就是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本我、自 的关系 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 中,人们曾经丧失过自我,奥尼尔的《毛猿》、贝克特 类要想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解决一个基 《等待戈多》都深深地反映了人在丧失自我后的迷茫 础性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人之所以 与悲哀。所以在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 是社会性的动物,是因为人要结合成群、能结合成 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 群,成群之后便有了社会,而要想让社会和谐,那么 学发展观来发展我们的文学艺术。让我们的文学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首先和谐起来。文学艺术 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唱出最洪亮的声响。 要想对社会发生积极的能动作用。就要以正确的理 总之,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前进,要求我们的文艺工 念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让人与人之 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观念不及格,其它全部是垃 间碰撞出和谐的花朵。西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 圾”,28岁的流行歌手周杰伦也唱出了时代的要求。 文学之所以会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它 地球村上已经有不少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民族。 揭露并批判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一赤 因为不能与时俱进,因为“观念不及格”而被扫入历 裸裸的金钱关系,为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史的垃圾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之所以 切除了毒瘤。萨特的《间隔》之所以会成为传世经典, 伟大,在于她的自强不息,她之所以伟大,在于她的 就是因为它深刻揭示了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人 兼容并蓄。今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他人就是地狱。 我的关系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学发展观的要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 (四)文艺创作中要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好人与自 中国共产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按科 文学被称为人学,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 在创作中宣扬和谐的价值观,宣扬 人们认识自我。也就是古希腊神庙前石碑上的要求。 赋予的神圣使命,而且,要想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宣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让 其最基础的工作应该是让每一个个体内心和谐。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人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按弗洛伊德的分析,一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文艺作品,用广 个人可以分成三个“我”,即一个“本我”,一个“自 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家喻户晓、深入 我”,还有一个“超我”。所谓在文艺创作中要处理好 人心。 (上接第6页) 探索,2004(1). [4]张耀灿,刘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 综上所述,主体间性思想应用于思想政治教 育,首先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的改变,进而影 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12). 响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的选择等。 参考文献: 人民出版社.2006. [5]田九霞-试论主体间性诠释下的交往式思想政 治教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6][巴西]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 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7]萧红梅.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J].思 f81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 [2]郭湛.主体性哲学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 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J].教育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