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的渗流稳定性监测

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的渗流稳定性监测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四川水利 2007.No.5 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的渗流稳定性监测 胡松 ,杨兴国 ,曹竹 . (1.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成都,610065;2.天生桥一级电厂,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渗流是大坝安全监测最主要项目。本文分析了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的渗流系统状况,对大坝的渗 渗压监测 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 流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渗流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坝高178m,在已 建同坝型中堆筑量为世界第一。1999年5月面 板施工到坝顶,为保证大坝安全运行,设计了大坝 渗流观测,设置了坝体坝基渗压监测、渗流量监测 和绕坝渗流监测等项目。现对相关的观测系统及 反映的大坝渗流情况介绍和分析如下。 PRA1、PRB1、PRD1、PRZ1是4支埋设在趾板 帷幕前的渗压计,用于测量趾板上游坝基的渗透 1 坝前及面板渗流监测 为监测面板和趾板问的周边缝及趾板区域的 帷幕灌浆与固结灌浆的防渗效果,建立了上游坝 基及面板渗流监测系统:灌浆帷幕上游钻孔渗压 计、灌浆帷幕下游钻孔渗压计、面板后基岩面内坑 埋式渗压计。监测项目情况如下: 1.1帷幕前坝基渗透压力 力情况。实测压力与库水位变化密切,且与库水 位同步(测值见表1),两者水位仅差几米。如 PRA1的最高水位为772.40m,说明趾板上游坝基 的渗透力是比较强的。 1.2帷幕后渗透压力 灌浆帷幕下游与幕前渗压计附近相应桩号埋 设的钻孔渗压计,用于监测趾板区域的帷幕灌浆 与固结灌浆的防渗效果。目前有8支正常工作, 测值变化统计见表1。 埋设高程较低的A、B、c点的实测水位平稳, 大部分最大年变幅在10m以下,随库水位变化不 由政府组织实施,对水能实行招商引资开发。 4.4建立新型水产业机制 为建设引用矿泉水城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 设,应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的规定,把城市自来 水作为产业来办;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组建独立法人机制融资,或者寻求实力雄厚的大 公司采用出让、合作等方式解决资本来源。 4.5加强泉水资源保护 采取措施,加强对泉水资源的保护,防止人为 因素造成泉流枯竭和污染。①按照饮用水源保护 的法律法规规定,划定泉水资源保护区,严禁在保 护区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对产泉区的人 为破坏和污染;②实施村山治理,促进产泉区植被 的生长和恢复,增强产泉区水资源涵养的能力。 ③加大执法打击力度,防止滥开采泉水资源。 ■ 边还自得其乐。因此,应当大力加强宣传,提高公 众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的认识,增强对生态环境保 护的自觉性。  .4.2调整编制江油城市规划 建设江油节水生态特色城符合科学发展观和 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按照建设江油节 水生态特色城的基本思路重新调整编制城市规 划,把节水生态特色城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 内容,用规划指导城市建设。 4.3 开展城区涪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 由于涪江中坝堤防急需整治,水能开发在带 来发电效益的同时,将显著改善城市生态循环系 统,所以应尽早实施。因此,要积极开展江油城区 涪江综合治理的前期工作,在完成前期工作的基 础上,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的规定,对堤防整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No.5 四川水利 ’43・ 大;PRA5和PRC4最大年变幅在10m~20m之 高的PP3、PP4、PP5、PP10约20m~32m水柱,均 间,最大水头为109.85m和94.00m,与设计比较 远低于上游水位而且稳定。从所有仪器的趋势 偏高。靠左岸D点的幕前后水位变化均很小,幕 看,近年来呈不再增大状况,表明周边缝止水工作 前最大8.91m,幕后最大变幅3.36m,目前变化平 正常,坝体排水较好,浸润线较低。 稳。靠左岸的0+404m桩号的z点,700m高程 2坝体渗流汇集系统、右坝肩排水系统 的PRZ2在2001年出现了测量水位高于库水位, 坝体渗流汇集量测系统位于尾水岸边,为梯 该点附近有F17、F15断层,附近岩石破碎,裂隙 形量水堰。为了解下游坝体的水位变化情况,在 发育,蓄水后可能形成某一裂隙或某一岩层间通 截水墙的前面分左、中、右布置3点测压管观测坝 道,致使其有较高的空隙压力;而下面的PRZ3压 体水位。 力相对稳定,水头较低。 2.1量水堰 幕后测点的测量成果表明,帷幕的阻渗效果 量水堰和库水位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库水 明显,上游的粘土保护和反滤保护有效。但由于 位的升降而相应增减(见图1),相关分析表明,两 断层破碎带的某些部位,如左岸的0+404m桩号 者的复相关系数在0.90左右。从2002年起,渗 的z点,可能与库水某种形式的相通,应加强水 流量观测值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流量波动较大的 位观测和下游渗水的水质监测。 主要来源于坝区降雨。量水堰的历史最大渗流量 1.3接触缝的渗水压力 是2001年10月7日由坝区降雨形成,降雨量 在面板后不同桩号基岩面内的坑埋式渗压 95ram,渗流量测值为183.32L/s,之前的稳定流 计,监测基岩与混凝土、混凝土与混凝土问接触缝 量在120L/s。经计算分析,降雨影响在23L/s左 的渗水压力。目前8支能正常工作,其极值统计 右,但滞后约1~3d,之后量水堰测值变小趋于稳 见表2。 定。 表2 接触缝的渗水压力极值统计 单位:m 多数渗压计过程线平稳,年变幅不大,水头较 设计坝体三维渗流计算表明,水库蓄水至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胡松,杨兴国,曹竹: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的渗流稳定性监测 2007.No.5 常高水位780m高程形成稳定渗流场后,通过坝 体的渗流量在坝体量水堰处为387L/s。目前坝 体多年平均渗流量为76.79L/s,远小于设计值。 扣除降雨影响,2001年10月8日实测最大流量 约为167L/s,同国外著名大坝相比(见表3),天生 安装了15个地下水位观测孔监测绕坝渗流, 左岸坝肩7个,右岸坝肩8个。下图为从左至右 岸坝肩水位孔的埋设情况和最高最低水位情况。 桥一级大坝属于偏小级别,在正常范围内。 表3与国外部分已建面板堆石坝渗流量比较 2003年7月18日巡视检查时发现,大坝L3、 L4分缝处面板有破损现象,同年对破损部位进行 修补。2O04年5月,相同部位面板再次破损,面 积和深度扩大,对其渗流进行了加密观测。渗流 量2003年同时段为50L/s,10天后为51L/s,2004 年破损前流量为32L/s一25L/s,破损10天后流 量约25L/s一30L/s,没有发生突变情况。对水质 的观测分析同样表明,大坝渗流没有异常。 2.2集水井水位 坝后3个集水井年平均水位基本都在 647.27m一646.63m左右变化,集水井间距约 30m,2 与3 水位基本相同,1 集水井水位高于前 两者平均35em,三点的水位变化一致,2005年最 大变幅出现在3 集水井,但也仅有0.3m。近年来 集水井的水位变幅很小,说明对于集水井的封堵 灌浆效果明显;降雨对集水井影响不明显,说明渗 流主要集中体现在量水堰,量水堰对坝体的渗流 的反应是正常的。 2.3右坝肩排水系统 右坝肩的排水系统由分布于不同平面位置和 不同高程的6条排水洞组成,渗水分别汇集到3 号、7号排水洞,由设于洞口的三角形量水堰测流 量,于1998年12月15日开始观测。3号排水洞 大部分时间为滴水,受降雨影响最大达到0.4L/s, 7号排水洞量水堰排水量也稳定在0.4L/s一 0.5L/s之间,说明大坝右岸的渗水较小而且稳 定。 3绕坝渗流 左坝肩水位孔252、254、255、256受库水位影 响较明显,随库水位有相应的升降。上述4孔位 于坝轴线下游侧,表明左坝肩存在一定的绕坝渗 流现象。251、252、253、254最高水位均超过库水 位,表明这些孔地下水位较高。回归计算表明,降 雨分量占水位变幅的比例超过1/5,253孔的水位 最高达到792m。目前左岸水位孔的水位基本稳 定,大部分测孔水位呈下降趋势。 右坝肩水位孔受库水位和降雨的影响不大, 最大变幅出现在258孔,为26.1Ore。最高水位是 260号孔,2001年8月17日达到791.00m,其本 身常年水位大多保持在790m左右,变幅不大。 最低水位的105孔为682.7m,变化平稳。综观右 岸各孔的水位情况,右岸多数地下水位孔稳定,绕 坝渗流不明显。 4结语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大坝渗流各要素的分 析,说明面板防渗正常,坝体排水较好,量水堰系 统工作正常,渗流量属正常范围,右岸帷幕灌浆的 止渗效果较好,大坝左岸存在一定绕坝渗流,但是 水位变化长期以来稳定,右岸水位孔稳定且绕坝 渗流不明显。对大坝面板的两次破损观测,对大 坝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的巡视检查和水质分析检 测,没有发现渗流异常情况,证明目前大坝渗透是 稳定的,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的防渗系统设计 是有效的。国内在建的同类型高面板坝的相关设 计,都不同程度借鉴了本坝的经验,目前的运行状 态表明同类设计坝体的防渗措施是比较安全的, 也给相同坝型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