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来源:乌哈旅游


《爱我中华》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理念:

音乐是积聚灵感、促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本节课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

对教材的理解:

《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全单元的作用,它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爱我中华》是一首集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歌曲,四四拍,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全曲旋律流畅,变化丰富,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营造了热情奔放的情绪。

教学目标设定:包括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用热情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趣和喜悦心情。

2、从民族音乐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对重点、难点的把握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

2计划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准确掌握多变的节奏,及时呼吸,吐字清晰。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对教学流程的设计: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本课的教学过程是由导入新课、学习歌曲、知识讲解、拓展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1、 首先我用知识抢答导入新课,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的国家,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由于生活地区环境等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歌舞音乐也不相同,以此切入课题。

2、 学习歌曲,先用聆听法让学生欣赏全曲,欣赏是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聆听中去体验、感悟音乐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1)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接下来是教授歌 曲,在聆听的基础上来教授,我弹琴协助,这就增强了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完整演唱之前提出演唱歌曲的要求:热情、自豪、 欢快的。

3、 知识讲解:歌曲是两段体曲式。第一乐段的主题是热烈活泼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中间的衬词鲜明的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二乐段第一月句曲调高昂。表现人们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第二乐句表现内容和歌词扩充了3小节。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不动摇。

节奏特点:歌曲是两段体曲式。第一乐段的主题是1 3 1 3 5 3 0 |5 1 2 5 3—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中间的衬词鲜明的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二乐段 3. 1 2 1 0 |2 2 1 76 7 5.曲调高昂。表现人们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第二乐句表现内容和歌词扩充了3小节。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动摇。

使全曲以肯定语气结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不

4、 拓展延伸:通过简单介绍不同民族的歌舞,让学生了解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继续探究更深更多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后给学生留的课外作业是让学生为这首歌重新创编歌词,引导学生从爱祖国的情感联系发展到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这就再一次让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的情感从创作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简单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