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鉴赏知识诗词的特殊句法...》14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鉴赏知识诗词的特殊句法...》14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乌哈旅游
读懂“诗家语”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作为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的古典诗词,是高考的必考题。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容易,切入点较小,但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有的考生憋了半天就回答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有的考生即使挥墨如雨,洋洋洒洒写几大行,但也未答到点子上。究其原因,在于考生思路模糊,答题欠规范,而读不懂“诗家语”是最常见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读懂“诗家语”的方法;

2.运用方法,有效读懂诗歌,解决相关题目。 三、“诗家语”概念

在古代诗歌里,尤其是在近体诗和词曲中,或出于篇幅的限制,或出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的需要,诗人常常会打破通常的语言结构习惯,而灵活的进行词语的使用与组合,或改变词性、或颠倒词序、或跳跃省略……于是形成属于诗歌所特有的一种凝练而含蓄的美,王安石把这类不合常规却

能巧妙达意的诗歌语言称之为“诗家语”,即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所以,我们在解读诗歌时,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全面调动知识储备,准确理解诗意。 四、方法探究

(一)、改变词性(词类活用)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例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例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牛刀小试

1、晓镜但愁云鬓改,月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

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改变词序——倒装句式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例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例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例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牛刀小试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拓展迁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三)、省略压缩——省略句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

岛《寻隐者不遇》)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方法归纳——读懂“诗家语”

1、知晓“活用”,还原词性

2、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3、注意“省略”,补足成分 六、迁移训练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②方回:贺铸字。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

“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

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

下阙前三句阔大而凄凉的景象与上阙中“叠鼓清笳”的欢乐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

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结合,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情感。

2、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

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

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七、结束语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