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步骤
(一) 成立工作组:
结合本医院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队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
(三)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医院及地区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医院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医院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六)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评审由本医院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编制小组应提出如下问题(但不只限于这些):
(1)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
(2)这种事故的后果如何(要包括对现场和医院外的影响)?
(3)这类事故是否可预防?
(4)如果不能,会产生什么级别的紧急情况?
(5)会影响到什么地区?
(6)如何报警?
(7)谁来评价这种紧急情况,根据什么?
(8)如何建立有效的通讯?
(9)谁负责做什么,什么时间,怎么做?
(10)目前具备什么资源?
(11)应该具备什么资源?
(12)如有可能,可得到什么样的外部援助,怎样得到?
这些问题是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必须分析和考虑的部分。在初始阶段,编制小组应辨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并评价现有资源包括人力、物资和设备。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分为三部分:
(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
(2)明确人员和职能;
(3)明确需要的资源。
二、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根据最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编制小组可以确定出不同紧急情况下相应的应急反应行动。据此,小组可回答以下问题:
(1)在紧急情况下谁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2)整个应急过程由谁负责,管理结构应该如何适应这种情况?
(3)如何通报紧急情况,谁负责通知?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各分管副院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