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来源:乌哈旅游


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竹墩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西北2公里处,距湖州市中心城区20公里,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共676户,2406人。全村耕地面积2479亩,其中:水田850亩,鱼塘817亩,桑园812亩。2009年全村各项经济总收入31989万元, 2009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46.5965万元,其中:土地租赁收入为11.8万元,房屋租金等经营收入 13.1656万元,鱼塘招标等农副业发包收入 20.5558万元,其它经常性收入1.0751万元。09年我村人均纯收入为13012元。

自09年列入创建“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区农办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成立了创建新农村实验示范村的工作小组。通过一年的努力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把示范村创建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 完成了九大新农村建设项目

1、 村集体投资18万元,新建了一条从湖菱公路到雪家圩自然村长1000米,路基

宽7米的砂石路;

2、 村集体投资5.9万元,对杨梅树、前丘自然村的危桥进行了改造;

3、 村集体投资10.5万元,在塔湾圩自然村新建了一座长15米, 宽4.5米的公路

桥;

4、 村集体投资9万元,对前丘、田毫里两自然村的河港进行了清淤,总长约6000

米;

5、 村集体投资9.8万元,对名人馆、长春书院进行了装修、布置; 6、 村集体投资15.6万元,完善了新村部;

7、 村集体投资5.2万元,对村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文体俱乐部、篮球场进行了

建设;

8、 农民新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集体前期投入50万元; 9、 生活污水处理池的建设,村集体投入39万元。

村集体投资共计163万元。

二、 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工作

竹墩村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素有“天下沈氏出竹墩”之说。为了配合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建设,突出竹墩文化氛围,村两委决定,对 “长春书院”、“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进行改造装修,设立了新的“竹墩名人馆”“长春书院”,以充分展示竹墩的历史沿革和历代沈氏及其他诸姓名人。新增展板约113块,内置实物宝笼;同时,增加了朱氏、吴氏、姚氏及其他诸姓名人和民间传说等展板约100多块。用以发扬竹墩沈氏文化,突出竹墩作为文化古村落的地位,扩大竹墩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三、 完成了两大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项目

一是农房改造。在去年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抓农房改造,做好结合文章。一是与镇工业功能区拆迁相结合,二是与农民新村建设相结合。到现在为止,已有25户全部建房完毕,有49户正在建房中,通过农房改造,全村可节约土地59亩。新村内的前期“三通”基础设施初步到位,并新建25套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目前,还有39户农户已提交申请,村里也已按新村规划,落实横街田地块30多亩,用于农房建设。今后,其他农户建房均统一按新村规划实施,以建成规模较大的农村新社区,彰显江南农居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

二是实行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我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并有58户农户入股,为我村在土地流转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使土地的收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示范村”各项建设都已顺利完工。经过建设,我们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变。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和谐,村民更加富裕,产业更加优化,向着又好又快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由于建设任务紧、项目多,可能还与上级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认真按照检查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努力加以改正和完善,真正把我村建成一个文明、秀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四、 紧紧围绕34项新农村创建考核指标,开展创建工作

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向非农化转移,从事交通运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行业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三产收入。09年全村各项经济总收入31989万元,其中:一产1375万元,二产19607万元,三产11007万元,比2008年增长0.15 %。在增收村集体可支配收入方面,我村主要通过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聚集土地59亩,由村集体出租给镇工业功能区,从中收取土地租金,集体资产租赁收入达11.8万元,加上经营收入 13.1656

万元,农副业发包收入 20.5558万元,其它经常性收入1.0751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共计46.5965万元。09年全村共有103人参加纺织技术与职业道德的农民培训项目,并且全部都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全村农业经营总面积为 2479亩,特色主导产业是特种水产养殖,总面积为1388亩,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比重为55.9%,二、三产业经营户比重则是31.1%。全村2009年水稻、油菜、果蔬、瓜类等作物播种面积1206亩。优良品种应用面积1206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37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1206亩,农业新技术应用率为95.7%。我村使用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农户已有563户,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83.2%。本村已按要求设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为350平方米,其中服务窗口用房面积20平方米,多功能教育室用房面积1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用房面积3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用房面积50平方米,综治调解室用房面积40平方米。2009年我村低收入农户保障水平指标实现值为 95.8 %。全村被征地农民416 人,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416 人;在本村村域内企业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企业职工1569 人,其中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1209 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为100%。2007年本村编制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自本村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批准年至2009年,本村符合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农民建房项目74 个;没有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或不按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我村不论是在进村道路、自然村之间连接道路、自然村内主干道,还是进户道路,硬化标准化率都为100 %。我村在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方面,建立了保洁、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卫生监督等各项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全村共落实村庄整治长效管理人员6人;每年全村需支出长效管理经费60000元,长效管理经费来源:各级财政补助24000元,村集体经济支出21600元,农户出资14400元(即每人每月出0.5元的卫生管理费)。村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村庄内保持整洁干净,农村垃圾处理率为100%。本村2009年共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套,共新接入农户25户,,截止目前,生活污水经过纳管集中处理的农户429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3.4 %。我村区域内建有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25家,污染负荷80%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源虽有9 家,但

都已全面实现了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本村村域内河道总长度6.199公里,其中村庄内河道总长度4.126公里,外围河道总长度2.073公里。截止目前,村庄内河道累计已完成河道清淤的长度4.126公里,其中已落实长效保洁机制的河道4.126公里;外围河道累计已完成河道清淤的长度2.073公里,其中外围河道堤防达到相应防洪标准的2.073公里,农村河道整治率达100%。本村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有全民健康体检、计划免疫接种等,本村村民按要求都已建立健康档案,我们还专门落实人员向户上发送健康教育资料或不定时上门宣教。我村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获“平安村”称号。本村村级班子成员共7 人,具有“双带双创”项目的有6 人,在54名具有农村劳动力的党员中有44人有“双带双创”项目。

近年来我村所获得的荣誉有:

“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区级文化示范村”、“湖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民主法制村”、“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新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区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示范村”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