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核心本质

浅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核心本质

来源:乌哈旅游
浅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核心本质

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过万亿,早在数年前,区块链行业就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最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核心重点场景之一,重点投入开发产品、开展业务。本文浅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阶段,探寻影响该模式成功的核心本质。

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发展大体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核心。行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本身整合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供给和需求,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增值服务等,平台了解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流水数据,供应链企业与平台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供应链服务平台向下继续深挖客户价值,向客户提供基于供应链信用的金融服务,从卖苦力的运营平台转身成为抽取佣金的金融平台,顺理成章。然而在实践操作上走不通,原因是银行不买账。其一是供应链服务平台只是提供交易撮合,并不掌握其服务企业的原始合同和发票单据,无法降低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成本;其二是通常这类供应链平台上的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往往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即使合同票证俱全也存在极大风险,银行没有动力冒这个风险。

第二阶段,以国企央企为核心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这是区块链从业企业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银行对国企央企的偿债能力非常认可,这种模式从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债权的信用抵押,掉头来转变为对国企央企“应付账款”债务的信用抵押。对国企央企的好

处是,其一可以减轻其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压力,维护供应链的稳定;其二是可以作为中间商从中获利。所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核心企业也有动力开展此项业务。在该模式下区块链技术确实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落地场景,通过区块链的Token发“票”,“票”可以拆分流转,拆分之后通过分布式网络达成全网共识,极大提高了流动性。然而几年下来,这种模式也是叫好不叫座。原因其一是核心企业的数量少,立项周期长,受政策限制;其二是供应链融资的评估非常复杂,可能出现不可见的风险,银行和央企的意愿不强。最后,以某一家核心企业为中心,能带动的只是该核心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由于核心企业间的竞争壁垒,实质上是一个又一个体量有限的孤岛,无法发挥网络聚集效应。

第三阶段,以“区块链+大数据”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在这个新阶段里,区块链企业从原来的单纯用区块链解决问题的一维世界,跳跃到用“区块链+大数据”合力解决问题的二维世界,认识到数据对于金融的核心价值,区块链只是改变企业生产关系和打通数据获取渠道的技术手段。同时我国政府也在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管理机制,逐步放开政务数据在国民经济中的共享。这个阶段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价值在于,供应链金融平台可在维护数据所有权和隐私权的基础上,掌握对供应链上企业进行融资评估所需的完整数据,建立起一个为市场所接受的客观的供应链金融评估模型,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这一阶段刚刚兴起,已有公司在落地实际的应用,非常值得期待。

第四阶段,曲未终。我们回头来反思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吗?如若是,那么我们最终的评估依据应该是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建设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说,也许中小企业融资就是一个全球性的陷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就不应该获得任何信贷。这个论断是基于过往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各类创新的经营惨况而作出,权当参考,但同时也是个警醒,提醒我们建设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初心是什么,只有实现了初心,实现了客户价值,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价值,源于供应链金融系统的运转需要多方协作和多源数据,不像银行抵押贷款这么简单直接。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也在于其能为产业进行金融赋能,提振实体经济的繁荣。能量越大,越难攻克,期待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