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制约,如逆反心理、过于追求独立等因素,班主任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甚至会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实际影响。其主要问题是:班级管理民主化还有待加强;班级管理相较缺失激励性举措;班级管理的合作性还有待深化。
从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实施民主性班级管理
首先,班主任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陈旧理念,改变“包办思想、包办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其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尝试建立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以实现民主管理为目的,构建以“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将班级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其次,在处理各项班级管理事宜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最大的权力,以匿名投票、开班级讨论会的形式,充分尊重學生共同讨论的意见,以保障班级管理的民主性。例如,班主任在调换座位时不绝对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据,从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情况出发,提供相对宽松的座位选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状态自选同桌,突出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最后,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学生”,如以学习能力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类型为代表的学困生,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了解造成各种问题的关键原因,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为其提供正确的指导。
2.实施激励性班级管理
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制定对应的激励策略,利用相关的班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从而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例如,面对具有不同特性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充分观察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在与学生密切接触后,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如学习成绩不好但人际交往能力过关、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如学习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体能较差的学生,给予每位学生正面的激励与支持,指引他们明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弊端。
其次,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从高中一年级开始,班主任注重班干部队伍的培养,由全体学生投票选择符合大众要求的班干部人选,定期进行民主测评,激励学生轮流参选班干部,由此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向学生传递正面激励,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斗志。
最后,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养成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例如,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自主学习的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列举比尔·盖茨创办计算机公司、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学习英语等诸多事例,启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深层认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正向激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施合作性班级管理
首先,从学生层面出发,班主任要在班级中构建学习小组,建立班级合理学习管理机制。例如,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总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如将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与擅长理论、概念记忆的学生分为相互互补的一组,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产生互动与交流。其次,从学生家长层面出发,班主任要加强家校沟通工作,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合作完成班级管理事务。例如,畅通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如微信、微博、QQ群等,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现状反馈给家长;定期组织以加强家校沟通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如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等,为家长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提供条件,形成家校管理合力,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后,从任课教师层面出发,班主任联合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合作完成班级管理任务。例如,针对高中阶段以学业为主的教学现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良好沟通,听取任课教师给出的班级管理意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管理计划,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鑫元.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管理[J].名师在线,2019(36):85-86.
[2]董占军.信息化发展视角下高中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66+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