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W、X、Y、Z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Z同主族。已知X的原子半径大于Z的原子半径;Y的阳离子比W的阳离子氧化性强;Y的阳离子、W的阳离子、Z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 >Y>Z B.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Y>W
C.X最低价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Z最低价氢化物 D.W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强于Y的氢氧化物 参考答案: D 略
2.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CH3COOK”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 B.氧化物 C.有机物 D.钾盐
参考答案:
B
3.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B. 单位时间内键断裂,同时
键断裂
C.
D.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铜电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
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参考答案:
D
6. 下列关于药物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药全部来自天然,因此无任何毒副作用 B.某人只要以前使用过青霉素,以后生病可直接使用 C.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 D.抗酸药能中和胃里过多的酸 参考答案: D 略
7. 萃取碘水中的碘,可采用的萃取剂是( )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食盐水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常温下单质硅化学性质较稳定 自然界有单质硅存在 I对,II对,有 B Cl2和SO2都有漂白作用 Cl2与SO2混合后漂白性增强 I对,II错,有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I对,II对,有 D 石墨常用作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I对,II对,有 参考答案:
D
单质硅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化合态存在,不存在游离态硅,判据II错误;A错误;Cl2与SO2混合后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失去了各自的漂白作用,判据II错误;B错误;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为物理变化,二者没有因果关系;C错误;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常做电极材料,判据都对且有因果关系;D正确;
9.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
A.950 mL,111.2 g B.500 mL,117 g C.1 000 mL,117 g D.任意规格,111.2 g 参考答案: C 略
10. 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K+、HCO3-、NO3- B. NH4+、SO42-、Al3+、NO3- C. Na+、Ca2+、NO3-、CO32- D. K+、MnO4-、NH4+、NO3-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项:HCO3-能与酸中的H+反应,不能共存,故错;C项:CO32-能与酸中的H+还有Ca2+反应,不能共存,故错;D项:MnO4-有颜色,不能共存,故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熟悉离子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2)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
11. 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表现较稳定,主要原因是因为( ) 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C.胶体粒子很小,不受重力作用
D.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互相排斥
参考答案:
D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同种胶体的胶粒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据此解题. 【解答】解: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荷,同一胶体胶粒带同种电荷,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胶粒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达不到100nm以上,沉不下来,所以胶体稳定. 故选D.
12. 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验室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B.浓硫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漂白粉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参考答案:
C
13. 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 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②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 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④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 A.只有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14. 不久前,美国一个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250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CO32﹣
﹣2e﹣
═H2O+CO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 放电时CO32﹣向负极移动
C. 电池供应1mol水蒸气,转移电子4mol D. 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
B
A.该燃料电池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2H2+2CO32--4e-═2H2O+2CO2,用总反应减负极得正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故A错误;B.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CO32-移向负极,故B正确;C.根据总反应2H2+O2=2H2O,H2中H由零价变为H2O中H+1价,转移2个电子,每生成2molH2O,转移4mol电子,故C错误;D.原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与反应物的关系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分析。 15.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B.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0%~30%的NaOH溶液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给固体或液体加热温度较高;
B.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C.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解答】解:A.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易灼伤引起危险,故A错误;
B.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着火时用水扑灭,油或酒精会浮上来,使燃烧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泼灭,故B正确; C.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如果浓硫酸溅到手上,要先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用63%的浓HNO3 (其密度为1.4g/mL)配制240mL 0.50mol/L稀HNO3,若实验仪器有: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100mL容量瓶 F.250mL容量瓶 G.500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I.200mL烧杯.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应量取63%的浓硝酸 mL,应选用 . (3)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D、I、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 . 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5)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移入液体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
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便于使用容量瓶
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C.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
参考答案:
(1)14.0; (2)8.9;A;
(3)F、H; (4)①③; (5)B.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
来计算;
(2)设出需要的浓硝酸的体积,然后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
(4)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5)容量瓶的瓶颈改粗,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解答】解:(1)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c==
=14.0mol/L,
故答案为:14.0;
(2)由于无240mL容量瓶,故应选用250mL容量瓶,配制出250mL溶液,设需要的浓硝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14.0mol/L×VmL=250mL×0.50mol/L,解得V=8.9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硝酸的体积为8.9mL,故应选择10mL量筒,
故答案为:8.9;A;
(3)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还需要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F、H;
(4)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会导致溶质的量偏多,则浓度偏高,故①正确;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对浓度无影响,故②错误;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③正确;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④错误;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低,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①③;
(5)容量瓶的瓶颈改粗,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属于基础型题目,注意c=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段收集的氢气
最多。
(2)将锌粒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影响因素是
,一定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
是
。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E.降低温度
(4)EF段产生H-
2的反应速率为 mL·min1
。 参考答案:
略
18. 1 mol氢气燃烧时约放热286 kJ,而1 kg汽油燃烧时约放热46000 kJ。请回答: (1)等质量的氢气和汽油相比,哪种可以放出的热量多?用计算和数据加以说明。 (2)氢气被公认是21世纪替代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① ;② ;
③ 。 参考答案:
(1)解:1 mol H2为2 g,则1 kg H2燃烧放热为: 286 kJ×1000g×1/2g=1.43×105
kJ>4.6×104
kJ, 故:燃烧等质量的氢气,比汽油放出的热量多。
(2)① 来源丰富;② 单位质量的氢燃烧时发热量大;③ 燃烧后不产生污染(合理回答均给分) 。
19. 向100mL0.1mol/L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 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横坐标)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铝盐中滴加过量氨水能产生Al(OH)3沉淀,该沉淀遇强碱如NaOH溶液又可溶解NaOH+Al(OH)
3
=NaAlO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溶质为(NH4)2SO4
B.b点溶液中一定存在:c(NH+4)+c(H+)=c(OH﹣) C.b点沉淀为Al(OH)3和BaSO4
D.C点溶液中一定存在:c(AlO﹣+2)>c(Ba2+)>c(NH4) (3)写出a﹣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4)滴加到c点共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 mL,b、a两点沉淀的质量差为 g(精确到0.001).(注:要求在答题卡最下面方框内仅列出计算比例式)
参考答案:
(1)Al(OH)﹣
﹣
3+OH=AlO2+2H2O; (2)ABCD;
(3)SO2﹣2+4+Ba+NH+4+OH﹣=BaSO4↓+NH3·H2O; (4)250;1.165.
解:100mL 0.1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NH4Al(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含有NH+40.01mol,Al3+0.01mol,SO2﹣40.02mol.
关键弄清楚反应顺序,开始滴加同时发生反应为SO2﹣2+4+Ba=BaSO﹣4↓,Al3++3OH=Al(OH)3↓,当Al3+沉淀完全时需加入0.03molOH﹣,即加入0.015molBa(OH)2,加入的Ba2+为0.015mol,SO2﹣4未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铵(开始到a);
再滴加Ba(OH)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SO2﹣4+Ba2+=BaSO﹣4↓,NH+4+OH=NH3?H2O,所以沉淀质量继续增加;当SO2﹣﹣4完全沉淀时,共需加入0.02molBa(OH)2,加入0.04molOH,Al3+反应掉0.03molOH﹣,生成Al(OH)30.01mol,剩余0.01molOH﹣恰好与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NH+4完全反
应,此时溶液为氨水溶液(a到b);
继续滴加Ba(OH)2,Al(OH)3溶解,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由方程式可知要使0.01molAl(OH)3完全溶解,需再加入0.005molBa(OH)2,此时溶液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b到c).
(1)b﹣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2)A、由分析可知,从开始到a点,发生反应为SO42﹣+Ba2+=BaSO4↓,Al3++3OH﹣=Al(OH)3↓,a点的溶质为(NH4)2SO4,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NH4+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氨水溶液又电荷守恒可知,b点溶液中一定存在:c(NH4+)+c(H+)=c(OH﹣),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b点沉淀为Al(OH)3和BaSO4,故C正确;
D、C点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0.01molAl(OH)3完全溶解生成0.01molAlO2﹣,需再加入
0.005molBa(OH)2,一水合氨电离很弱,则点溶液中一定存在:c(AlO2﹣)>c(Ba2+)>c(NH4+),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CD;
(3)由上述分析可知,a﹣b发生离子反应为SO42﹣+Ba2++NH4++OH﹣=BaSO4↓+NH3?H2O, 故答案为:SO42﹣+Ba2++NH4++OH﹣=BaSO4↓+NH3?H2O;
(4)当SO4完全沉淀时,共需加入0.02molBa(OH)2,要使0.01molAl(OH)3完全溶解,需再加入0.005molBa(OH)2,则滴加到c点共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
=0.25L=250mL;
2﹣
a点到b点,发生沉淀反应为SO42﹣+Ba2+=BaSO4↓,需要0.005molBa(OH)2,即b、a两点沉淀的质量差为0.005mol×233g/mol=1.165g, 故答案为:250;1.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