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修订日期 1. 目的: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2012/9/1 版 本 文件编号 页 次 BSCI-01-12 A 为了对公司各项操作的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估,确定操作者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对危害进行控制,特制定此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操作危害的辨识、评估及控制。 3. 定义 3.1个人防护用品 本程序中提及的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受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设备。一般包括工作服、手套、套鞋、安全帽、口罩、耳塞和防护镜等及其他特殊岗位专用个人防护用品。 4. 职责: 4.1人事部负责组织危害辨识、评估、控制策划的工作。 4.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害辨识、评估及控制策划的工作。 4.3采购部负责个人防护用品的购买及发放。 5. 工作程序: 5.1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5.1.1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每年初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 5.1.2对公司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 5.1.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下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害因素的评价。 5.2危害识别 5.2.1危害因素识别顺序为: a) 建筑物 b) 生产工艺过程 c) 生产设备、装置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 e) 各项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生活设施和应急 g) 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 文件名称 修订日期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2012/9/1 版 本 文件编号 页 次 BSCI-01-12 A 5.2.2各部门相关人员在对本部门作业环境进行调查,识别出本部门的存在危害。调查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a)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 b)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害设备、设施及工程; c) 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d) 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e) 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f) 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g) 自己认为单独进行评估需要时的活动和情况; 5.3危害评价 5.3.1各部门识别出本部门的存在危害后,并报管理者代表批示。 5.4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为了降低危害的影响,行政管理部应根据危害的类型及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具体请见《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6.相关文件 6.1《劳保用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