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镇江市丹阳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镇江市丹阳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来源:乌哈旅游
镇江市丹阳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九上·民乐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是《茶馆》和《日出》。 B . 古代把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称为“牺牲”。

C .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2018九上·紫金期中)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wèi jiè________。 ②我也duān xiáng________了一下那个人。

③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________的神气。 ④盼弟善为抉择,wèi yǔ chòu mòu________。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3题;共6分)

3. (2分) (2019九上·天河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他那故弄玄虚的手法使人们对他的信任感与日俱增 , 但是小李对他仍然抱有戒心。 B . 《魅力中国城》节目嘉宾强聒不舍 , 对参选城市进行精彩点评,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C . “送温暖”的钱物必须真正送到贫困者手中,李代桃僵的冒领行为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D . 在校园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 , 将蜂窝做在了教职工家门口。 4. (2分) (2016九上·宁河期中)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 这次我们班大概有五、六个同学被推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会”。 D .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 (2分) (2019七上·宣武期中)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 . 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C .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8八上·萧山开学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第 1 页 共 13 页

(1) 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 2016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7八上·平原期中) 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用工整的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六、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4分)

8. (14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谏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⑤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⑥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⑦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⑤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⑥枉:违法曲断。⑦给:供给。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________ ③公仪休相鲁而嗜鱼________ ④其弟谏曰________ (2) 翻译句子。

第 2 页 共 13 页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 【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4)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

(5) 从公仪休对“受鱼”和“枉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9. (11分) (2016·苏州模拟)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猎人化鹿

昔鄱阳郡安乐县有人姓彭,世以捕射为业。儿随父入山,父忽蹶然①倒地,乃变白鹿。儿悲号追鹿,超然远逝,遂失所在。儿于是终身不捉弓。至孙,复学射。忽得一白鹿,乃於鹿角间得道家七星符,并有其祖姓名,年月分明。睹之惋悔,乃烧弧矢②。

(选自《列异传》)

【注】①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②弧矢:弓和箭。 (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以捕射为业。 ②睹之惋悔,乃烧弧矢。 (2)

文中儿子和孙子的做法有何不同?这个故事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0.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

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半明半昧 霎时 模糊 (2)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________。

(4)

第三段文字按照“______ __”思路渐次展开的。 (5)

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6)

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 11.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①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 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

第 4 页 共 13 页

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 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⑥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⑧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⑩--- -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本文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 . 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 . 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 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 . 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2)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 共 13 页

①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②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4)

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12. (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a)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b)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这部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B . 选文描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 著名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施恩的快活林被蒋门神夺走,武松得知此事后要为施恩报仇。

C . 《水浒》中,武松因“景阳冈打虎”、“倒拔垂杨柳”、“斗杀西门庆” 这些事迹而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D . 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被其陷害,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除恶蜈蚣岭,一步步地走上了反抗 的道路。

(2)

第 6 页 共 13 页

结合选文中a、b两处划线的语句,具体分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十、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3. (10分) (2019七上·宁波期末)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七年级(10)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一:3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上图中三种书法作品,用比喻的手法说出他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起舞 B . 楷书如人漫步行走 行书如人端正站立 草书如人随性起舞 C . 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散漫随意 草书如人漫步行走 D . 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随性乱舞 草书如人散漫随意

(2) 【活动二·观点交流】在开展活动前,余乐同学说:“现在都是智能时代了,我们还需要什么‘走进墨香书法’?”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十一、 作文 (共2题;共6分)

14. (5分) (2015·恩施)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命题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情境作文

围绕下列三个情境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节日 我 掌声。

15. (1分) (2016九上·垦利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 7 页 共 13 页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要求:①以“读懂 ”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 8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3题;共6分)3-1、 4-1、 5-1、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6-1、

6-2、

6-3、

6-4、

6-5、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7-1、

六、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4分)

8-1、

8-2

第 9 页 共 13 页

8-3、8-4、8-5、

七、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9-1、9-2、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0-1、10-2

10-3、10-4、10-5

10-6

11-1、 11-2

11-3

第 10 页 共 13 页

11-4

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12-1、 12-2、

十、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3-1、 13-2

十一、 作文 (共2题;共6分)

14-1

第 11 页 共 13 页

第 12 页 共 13 页

15-1、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