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6月第26卷第3期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OF TCM 2014 Vo1.26 No.3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义,如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本原 或本体,万物皆由气化生,故称气为“元气”。如西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云:“气,云气也。象形。凡 气之属皆从气。”从“气”字形体演变角度来看,其字 形的构形为三横,像天上的云气往上升腾状。这同 样与“云气是气的本义”不谋而合。到了清代,段玉 裁《说文解字注》作了进一步解释:“象云起之貌。 三之者,列多不过三之意也。是类乎从三者也,故其 次在是。”…基于该认识,先民们运用“观物取象”的 思维方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观察到的云气 加以概括,提炼出气的初始概念。 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重政》中指出:“元者,为万 物之本” J。这也开辟了以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 路。 2哲学之气到中医之气的转变 “元气一元论”是基于先民们长期的观察积累、 生活体验,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创造的东方文 化,同时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文化的形 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必当渗透于各个领 随后,先民们在日常对自然界和生命现象的观 察中,发现许多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却能真实的被体 悟和感受到,如风、人体的呼吸之气等。基于此,肯 定了气是真实存在的,即气的物质性。同时,古人认 域,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其科学性。与此同时,中 医学陷入了发展停滞阶段,虽然当时人们以打猎为 生的生活方式,奴隶社会的残酷的社会制度,以及常 年战乱遗留下的死尸,都极其有利于解剖的发展,间 接利于中医学的发展,因为解剖可直观脏腑的结构 为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如《周易・系辞 上》说:“精气为物”L2 。(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 般泛指气。)基于《道德经・四十章》中“有生于 无”_3 的指导思想,萌生了气的一般概念:气是无形 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 原[ 。 和帮助发现其功能,是发展中医学,探索生命的很有 效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限 制,解剖的发展停滞不前,间接也影响了中医学的发 展。从客观角度讲,当时在落后生产力、科学技术指 导下的粗糙的宏观的解剖也是无法解释复杂精密的 生命现象的,所以解剖也就无法满足当时中医学发 随后,在古代气的一般概念的影响下,“元气一 ・23・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6月第26卷第3期 展的需求。基于这种文化与中医学的互需关系, 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所在。”李德新[1。。倡导气是 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王明辉等u1 从哲学与医学 科学的观点进行分析,认为“气”是一定物质及(或) 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相应的功能运动。也因为中医学 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生命体,所以仅仅用简单的物 质解释是不够的,所以要以功能为主,借助物质,两 者结合,共同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基于对系统论 的认识,相比哲学“气”,中医学不仅重视“气”能直 观感知的功能,还关注气作为要素与要素之间中介 的这一隐性但不可忽视的功能。 综上所述,从“气”的初始概念到“元气一元论” “气”以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身份顺理成章地引 入了中医学,帮助其解决一些由于生产力、科学技术 落后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其探求复杂生命体的 规律。在中医学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解释已知,探 索未知的作用。中医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重道轻 器,重功能轻实体。因为中医学探求的是事物与事 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且中医学认为事物与事物在 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功能,即不同于单个个体 的功能。中医学这些观点恰好契合了系统论的观 点。同时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不走“解剖”这条 路,选择了将“气”引人中医学。因为解剖仅是物理 的拆卸一个整体,忽视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以 中“气”概念,再到最终的中医学中的“气”概念,这 一系列概念是先民们通过对有形事物的认识,到对 及这种联系下产生的新功能。相反,“气”不但能像 解剖一样解释单个事物,还补充了解剖所忽视的联 无形但能感受到的事物的认识,再通过思维和方法 的指导,推测出规律,最终运用这个规律去探求未知 的事物,当然探究的过程中,也不断反复验证这个规 律的科学性。经过几千年的可重复的人体实验的验 证,最终得出了“气”的概念,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 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 系和新功能,基于此,将“气”引人中医学是必然趋 势。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一种极细微 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构成宇宙的本始 物质。基于这样的认识,鉴于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 认为气同样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是功能和物质的统一。 几千年中医学理论的沉淀和几千年中医临床经验的 积累,有力地证实了中医学肯定气的物质性,倾向于 探究气的功能性。 正确透彻把握中医“气”对于学习中医、运用中 医都显得尤为重要。正确透彻把握中医“气”不单 是一种概念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医独特思维 如,李德新在《中医基础理论讲稿》中,论述“天地合 气,万物自生,人是整个世界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天 地自然的产物。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人之一生, 一气而已。” 基于文化和医学的双向需求,以及整 体观念的指导,认为生命体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同 出一源,哲学“气”顺理成章的引入中医学。由于宇 宙是物质,是运动的,所以用于探索宇宙的中国古代 哲学的气强调是其运动性、物质性及其功能。与之 类似,生命体也是不断运动的,也是物质和功能的统 一的建立,一种探究生命体方法的掌握。也只有在这 种独特的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理解中 医、实践中医、发展中医。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一卷・气部【M].北京:中华书局, 2013:71. 体。这进一步体现了将哲学“气”引人中医学的 合理性。 3中医学的气 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 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之一 。也正因为“元气一元论”的影响,中 医学同样是在承认“气”的物质性的前提下才开始 探究气的,这也契合了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 [2]宋兴.易经・系辞传[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 [3]李耳.道德经-四十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45.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6. [5]董仲舒.春秋繁露・重政[M].北京:中华书局,2011:17. [6]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9. 但是由于医学本身的服务需求:调整机体各项功能 趋于正常状态,以及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一个整体, 不能只是通过物理的拆卸研究其要素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相比哲学“气”,中医学显然更加重视“气”的 功能。如危北海 推崇气的物质、功能两义说。詹 [7]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6. [8]危北海.答“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3):27. [9]詹向红,李德新.气的内涵与外延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 (5):645. [10]李德新.气血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0:60. [11]王明辉,王风雷.发掘中医气学理论.创新人类生命科学[J].中 医药学刊,2005,23(5):798. 向红等 研究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与动力, 是生命的根本,人体在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 24・ (收稿日期:20144)1-21)责任编辑:李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