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yi yu Jishu◆工艺与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墨 电梯系统变频变压调速技术研究 李敏 (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从电梯调速技术原理人手,对比分析了现有几种电梯调速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Vv弋,F调速电梯的系统构成及其控制实现。 关键词:、厂、厂、厂F;PLC控制器;电梯调速技术;反馈控制;矢量变换控制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导致对电 梯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对电梯舒适性、安全性和可 的,这种调速方法称之为交流调压调速技术。 (3)电机转速n和电源频率厂成正比,可以通过连续均匀 地调节电源频率来实现电机转速的均匀变化,此时电机的最大 转矩会发生改变,但是电梯为恒转矩负载,要求调速时要保持 电机的最大转矩不能发生变化。根据转矩公式可知: M一(  ̄Icos ̄ (2) 靠性等要求的提高,因此电梯运行性能对电梯调速技术的要求 越来越高。变频变压(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 V、厂Ⅵ )电梯凋速技术利用PLC控制器实现对电梯运行的精确 控制,具有调速性能好、节能效果显著、实用性强等特点,可有 效提升电梯运行性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式中, 为电机常数; 为电机气隙磁通;,为转子电流;cos 为转子功率因数。 同时有电压公式: U=4.44fwk ̄ (3) 1 电梯调速技术原理 根据电机学知识得到交流电动机的转速公式为: n一60f(1一s)/P (1) 式中,U为定子电压;f为定子电压频率; 为定子绕组匝数;k 为电机常数。 由公式(3)可知,通过保证电动机的U/f比值不变,或者 使电机的定子电压随电源频率变化成正比变化,此时可以实现 式中,,为供电频率;P为电机定子绕组磁极对数;S为电机转 差率。 (1)电梯调速可以通过改变电机极对数P来实现,这种调 速方法称之为变极调速技术。 (2)电梯调速还可以通过调整定子绕组电压方式实现。通 磁通 恒定。保持有功电流 不变,则电机的输出转矩保持恒 定。这种调速方法称之为变频变压调速技术。 2电梯调速技术对比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较为常用的电梯调速技术可以分为 够实现有效控制的就是塑性变形和切削温度。 4结语 本文主要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械产品的影响、机械加 过调整电压,可以实现对电机转差率s的调整,从而达到调速目 的,同时工件的速度要尽量较低。另外,为了保证零件表面的 加工质量,砂轮要尽量选用细粒砂轮,对砂轮表面也要进行适 当的修整,以提高磨粒的锋利程度。2)滚压、挤孔、喷丸强化、 金刚石压光冷压型加工。这些先进冷压型加工技术的应用能 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零件表面质量,进而提高整个机械产品的 质量。 (3)磨削工具和切削技术控制。首先,磨削工具的选择。 为了减小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最好选择加大的刀尖圆弧半径、 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保证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3 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其中重点指出了5点对机械加工表面 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即零件加工的原材料因素、零件加 工的技术因素、零件生产的磨削/切削加工因素、零件表层的冷 作硬化因素、零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 控制措施,希望能够对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较小的副偏角、合适的修光刃、精车刀等不同种类的刀具,这种 刀具的应用能够提高机械加工零件同刀具的适应性。同时为 了保证磨削质量,有些零件需要进行手工研磨,研磨的主要工 具可以选择研磨芯棒、研磨套、研磨平板。通过这种研磨,零件 的表面粗糙度能够达到0.025t0.006 m。其次,切削技术的 控制。对于具有较强塑性的钢材料,在切削时速度可以保持在 较高的状态,因为高速度切削可以避免出现“积削瘤”。除此之 外,还可以通过切削液、工艺刚度、机床稳定性等的改善和控制 来保证切削质量。 2008(8) [1]贺本涛.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影响因素[J].高科技与产业化, [2]刘畅.浅析机械加工对金属零件的表面质量的影响[J].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2008(19) E31李晓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4)控制表面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很可能会导致机 械加工零件表面出现裂纹,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表面残 余应力。比如,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切削速度、增大刀具前角、减 [4]许秋坤.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9) 小刃口圆弧半径等方法来减小残余应力。同时,为了切实保证 减小零件表面存在的应力,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零件的塑性变 形,尽量降低加工过程中零件的温度。因为残余应力的影响因 素相对比较复杂,控制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加工过程中能 收稿日期:2013—03—05 作者简介:王永亮(1983一),男,辽宁凌源人,助理工程师,研 究方向:机械工艺设计。 机电信息2013年第15期总第369期 121 工艺与技术◆Gongyi yu Jishu ・___-●-●______●-_______--__一 变极调速技术、交流调压调速技术、直流调速技术和变频调速 技术。下面对几种调速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梯运行速度的有效调控,可以有效降低电梯运行中的启动、加 速、稳态和减速停车过程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电梯 运行的可靠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电梯运行的关键环节在于启动加速和减速平层阶段,对其 控制过程如下:在启动加速阶段,控制过程要满足电梯平稳启 中低速运行电梯的电机调速技术主要采用变极方式,从而 使得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在价格和维护性方面具有优势,因此 变极调速技术在早期的电梯控制中使用较多。但是变极调速 技术只能实现对电机运行的有级调速,这就会对电机运行的 加、减速过程造成影响,导致乘坐电梯的舒适性降低。 为了避免变极调速技术存在的缺点,交流调压调速技术得 到了广泛应用,交流调压调速技术利用自动控制原理,采用闭 动且没有较大冲击力的要求,同时不能发生反向溜车问题。首 先PLC控制器向变频器发出预励磁命令,使电动机内部能够建 立磁场以满足启动条件,然后控制器经过一定延时后发出打开 抱闸指令,PLC控制器根据程序设定确定加速阶段速度参数, 对变频器发出速度指令,有效消除零速抱闸时反向溜车问题。 环控制调控电梯运行速度,提高了乘坐电梯的舒适性。但是此 种技术在电梯转矩精确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同时存在着电梯低 速运行时能耗大和输入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 在电梯调速技术中,直流调速技术应用也较为广泛,主要 适用于高速、超高速电梯运行控制。直流调速技术可以实现对 电梯速度的精确控制,弥补了以上2种控制方式的缺陷,电梯 控制的响应速度和舒适度都较高。但是此种技术主要用于对 直流电机的控制,应用范围较窄,同时也存在着电梯低速运行 时输入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影响了实际控制效果。 变频变压调速技术对电机供电进行控制,首先将交流电整 流为直流电,然后通过逆变技术实现不同电压和不同频率交流 电的输出,同时引入电压、电流和速度的反馈控制,实现对交流 电动机转速的平滑调节,成功地改善了以上调速技术存在的问 题,使得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性能大大提升。 3 VVVF调速电梯系统的构成 该系统主要由PLC控制器、变频器、光电旋转编码器 (PG)、曳引机、光电传感器和显示系统等构成,如图1所示。 图1变频变压调速电梯系统整体框图 由图1可知,电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PLC控制器,PLC负 责对各种逻辑信号进行处理,可根据变频器的输出信号对电梯 位置进行计算,同时根据呼叫信号和预定程序进行判定,进而 向变频器发出启停信号及楼层显示信号、门机驱动信号等。 电梯调速部分选用高性能的V 变频器,一般采用电压 型的,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和电压实现对电机的调速;变频器利用 旋转编码器测量曳引机的转速,变频器和旋转编码器构成速度 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从而较好地对平层精度和运行速度进行准 确控制。为保证变频器对电梯的最优控制,可进行如下操作:首 先使电梯的电机处于空载状态,然后启动电梯电机,让变频器自 动识别并存储电动机有关参数,变频器将根据识别到的结果调 整控制算法中的有关参数,最终实现对电机的最优控制。 4 VVVF调速电梯的控制实现 、,弋,_、 调速技术的核心是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进行控制,调速控制的好坏决定了电梯性能的优劣,通过对电 122 在减速平层阶段,为了保证电梯运行效率和舒适度,要求电梯 实现无速停车抱闸,减速到平层时无爬行过程。因此首先需确 认电梯的运行速度是否已经到达零速,然后发出抱闸命令,经 历一定延时之后变频器发出停止励磁信号,使电机停止运行。 同时为保证平层的准确性,可采用速度校正曲线对电梯运行速 度进行修正,从而保证变频器减速信号能够准确发出。 、厂、,、 调速技术通过矢量变换控制技术实现对交流异步 电动机的驱动控制。通过采用、厂、,VF调速技术,电梯可以在较 低频率下实现软启动,然后再随着电梯速度的增加而提高供电 频率,因此电机启动所需要的启动电流很小,功耗降低。当电 梯工作在稳定态和制动态时可以再生发电,电梯系统不再需要 从电网中获取额外能量,有效减少了电能消耗。同时VVVF电 梯系统还可以使得电路的功率因数大大提高,从而节省电梯运 行成本。因此,、厂、厂、 rF电梯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5结语 随着电梯拖动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进步,电梯调速技术已经 发展到了交流变频变压调速控制阶段。变频变压调速技术通 过控制电机供电电压和频率可实现速度闭环调整,能够较好改 善电梯运行可靠性和乘坐舒适度,同时在节能方面具有较大的 优势,代表了未来电梯调速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Eli王少华,刘红武.PLC变频器在电梯中的应用EJ].电气技术, 2007(1) [2]靳强,孔凡生,齐建勇.、厂、,、,F电梯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J_]_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t-3]肖工赠,蒋胜泉.、厂、厂、,F变频器在电梯系统改造中的应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3) [4]缪步升,隋书杰.Vv弋,F变频调速系统在电梯上的应用[J].铁 道建筑技术,1997(3) [5]秦健,周敬泉.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在改造在用电梯自动控 制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1998(2) 收稿日期:2013—01—24 作者简介:李敏(1984一),男,四川成都人,助理工程师,主要 从事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