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名词解释精选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精选汇总

来源:乌哈旅游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

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

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

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6.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7、学制

学制是由国家制定的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

9、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10、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能力,以及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艺术和创造美能力的活动。

1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1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启发式

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4、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15、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

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16、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7、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18、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0。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21。人的身心进展

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2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23.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24.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5。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26。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

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27。师德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8。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29.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0。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概括来说就是指从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1.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33.教学大纲

答案: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34。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35.课程

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在现代,课程的合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36。教学

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37。课外活动

指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8.教育目的

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39.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40。课程计划

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1。学生的年龄特征

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42、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是遵循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书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3、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他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目的论和教学过程认识论,提出了教学的教育姓,第一个试图按心理活动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统觉概念和四段教学法,成为近代西方科学教学论的奠基人。

44、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一定思想品德的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

45、教育功能

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

46、素质教育

教育者以培养、完善、提高人类自身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发展品质的教育活动.

47.遗传素质

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特征.

48。教科书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依据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49。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

50.活动课程

是学校正式课程的一部分,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依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的以活动为中心的一种课程形式。

51.尝试教学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试练习,自己去发现解题方法,掌握教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2。教育

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53。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54。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5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6.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57.教育规律

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它发展运动中固有的矛盾,与其他事物和现象间的本质联系。

58.技能

指通过练习获得的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

59。课程

广义上说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即为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过程的总和。狭义上的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具体教学科目。

60。学校管理

是指为了达到培养人的目的,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活动,对学校的人、财、事、物、时问和制度等进行合理的组合、调控和使用,使学校这个教育组织的功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61。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现代教育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革新的。

62。遗传素质

人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体质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6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制定。

64。教育方法

教师和学生教育过程中为达成教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65.教师

教师是教育者,是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职业的人,也就是培养人的人。

66.取样

研究取样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为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而随机选取的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67。自变量

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68。因变量

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69.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

70.操作性定义

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71。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72。 随机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73。教育研究设计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

74。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75. 效度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76、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7、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77、教育目的

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9、班级授课制

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80、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81、人的身心进展

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82、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83、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84、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8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86、师德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87、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88、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89、遗传素质

是指人从父母和祖先继承下来的生理上和解剖上的特点,主要包括肌体结构和形态的特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

90、课程

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其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91、发现法

又叫问题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亲自去探索,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结论的—种方法.

92、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原则

指的是德育工作要坚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启发、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入手,依靠和发展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思想品德中的消极因素。

93、班集体

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经过培养和组织的内聚型学生群体;具有集体教育效能。

94、教育方针

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95、教育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96、教育影响

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97、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考试大╃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

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考试大

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

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组织协调学校办学资源,引诱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游戏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法国管理实践家法约尔说过:“管理过程是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有别于一般管理过程就在于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

美国“PDCA循环说“(戴明)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决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管理要素组织运转起来,将计划决策付堵行动的活动。

组织实施环节包括:组织、指挥、协调、┞考试大╃指导和极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原则: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反映,是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

学校管理原则是知道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绳。

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考试§大^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学校管理方法从层次上分为:学校管理哲学、一般方法、具体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组织系统。运用行政命令对被管理对象实施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以学校组织中的行政关系为手段实施管理.

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直线性。

法规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有关驾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划、决议、命令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的运用有两方面:指定学校规章和依法治校,这两方面相辅组成,

缺一不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