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往事依依》检测与评价

《往事依依》检测与评价

来源:乌哈旅游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配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十分钟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

  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             (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四)感情启迪

  创建情境,通过刚才的品、朗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五)结束语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接近尾声, 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总结:同学们,牢记信这一节课,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教后记:本节课由于课前学生预习充分,加之课文本身浅显、易懂,辅之投影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讨论发言热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同学喜爱上文学,喜爱上语文课。

  附:板书设计

  看山水画          好读书

  读《水浒传》     读好书

  往事依依              品《千家诗》          读书好

  听老师课

  登北固楼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预设目标 

  1 整体学习,理清思路 

  2 欣赏优美典雅的语句,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三. 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3、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 (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4、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等等. 

  2、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