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来源:乌哈旅游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上课”

  “起立,老师您好!”

  “同学们好,请坐!”

  (用眼神快速跟每一位学生交流)

  “今天看到大家这么精神饱满的来上课,老师心里真高兴,高兴的都忍不住要先送一份礼物给你们了,想要吗?”

  “想要!”

  “好,想要的同学就请睁大你智慧的眼睛,来迎接它吧!”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播放视频动画歌曲阎维文演唱的《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学生及听课老师聚精会神的欣赏,陶醉在母爱的氛围中)

  “歌曲放完了,这首歌就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你们收到了吗?”

  “收到了。”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在收到的礼物中看到了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我看到了‘母亲’。”

  “没错,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歌颂母亲的歌。下面老师再提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大家可要听好了:有谁知道什么是上天赐予‘母亲’最好的礼物呢?”

  “我们。”

  “我们是谁?”

  “儿子和女儿。”

  “是呀,你们真聪明!对于母亲而言上天赐予最好的礼物便是她的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儿子的课文。题目是------?”

  “《三个儿子》。” (揭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继续上一节课的内容,在生字已经掌握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1、师范读生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出现?

  2、答: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在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交代)。

  出现的人物分别是:三个妈妈、一位老爷爷和三个儿子。

  3、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课文的结尾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学生脸上一时间充满疑惑)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学习课文第2、3、6自然段

  1、动笔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读一读。

  2、分别出示三句话,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三个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三个儿子的特点,强调特点不等同于优点。)

  板书:

  一个  聪明有力气     又一个  嗓子好     另一个  没什么特别 

  3、朗读指导:启发运用妈妈平日夸你的语气来读前两位妈妈的话,用较平淡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4、分角色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三位妈妈打开水,拎着水桶要回家了------。今天呢,老师也拎来了一桶水。”

  (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四)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实物展示:将一桶水提上讲台,请学生上讲台体验。

  2、表演朗读:用自己的语气和亲身感觉表现出水的沉重。

  请两到三位学生上台,分三个层次体验①一桶水很重,②模仿文中描写的动作细节,例如:“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③走较长的距离体会打一桶水的辛苦。(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3、以情动情:只有充分体会到打水这件事情的不易,才能从心底打动学生,自觉的引发对母亲的心疼。

  “你愿意一直提着这桶水走下去吗?”

  “(喘着气)不愿意!”

  “那如果是你妈妈提着这桶水,你愿意眼睁睁看着她走下去吗?”

  “也不愿意。”

  “你会怎么做?”

  (课堂掀起讨论、发言的高潮)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设计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板书:

  一个孩子 翻跟头   又一个孩子 唱着歌   另一个孩子接水桶

  2、重点读“第三个孩子”的行动。

  用“△”画出表现他动作的词语:“跑、接、提”

  “母亲在那一刻最需要的是------?”

  “儿子能在关键时候伸手帮一把,绝非在一旁视而不见,自顾自的唱歌、翻跟头。”

  (三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很有力气的,而他却在干什么?未点明了)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第三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又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面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

  3、阅读填空:原来,老爷爷只看见的是一个(心疼母亲,懂得孝敬)的儿子。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引用本班学生家长提供的素材。适时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树立身边的榜样,使得“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的道理真正深入学生心里。从小懂得孝道的点滴重要性。

  附:

  说起孩子的进步真是太多太多了,从不会穿衣洗脸到现在自己洗小脚丫,自从孩子上学后我感觉孩子真的是长大了,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孩子懂得关心人了。有一天中午我肚子疼,家中就我们俩人,孩子一会儿问我喝水吗?一会儿问我好点了吗?一会又用小手帮我捂着肚子;一会儿再盯着我看一会儿;最后看见我没什么好转干脆用自己热呼呼的后背靠在我的肚子上,还用小手不停的在我的胳膊上拍着,我睡着了。表响了,孩子该上学了,我睁眼一看,儿子竟然还靠在我的肚子上就这样坚持了一中午。还别说我的肚子真的不疼了,好了。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而且还是个儿子,能做到这样,我真是高兴、自豪。。。。。。(这是发生在最近几天的真实事情)

  童卓妈妈

  2008-03-21 01:02

  五、板书:

  三个儿子

  一    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头

  又一个      嗓子好                     唱着歌

  另一个      没什么特别                接水桶

  (孝敬父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