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能力目标: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

  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生甲]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生乙]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

  [生丙]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生丁]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二、新课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甲]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乙]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生丁]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

  [生戊]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像成倒立和正立与像和物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系。

  [生己]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生甲]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摄影师拿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师]他说的很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们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cm之间),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生甲]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生乙]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

  [师]好,现在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们测出焦距,开始进行探究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