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需要通过劳动仲裁解决。根据法律规定,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和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劳动仲裁和诉讼时效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程序。仲裁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由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争议纠纷没有争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一方请求仲裁裁决作出地人民法院执行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为2年。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争议纠纷没有争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一方请求仲裁裁决作出地人民法院执行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为2年。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享有的诉讼权利受法律保护的期间,诉讼时效期间自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自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也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人民法院收到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履行义务的请求,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期间尚未结束。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人民法院收到对方当事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期间尚未结束。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人民法院作出裁判、调解书,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人民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仍计算至最后6个月。
结语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解决劳动争议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及时采取行动。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