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来源:乌哈旅游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

单选题

1•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

10s内将重为 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

A. 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 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 F乙做功的功率

B. 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D. 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 F乙做功的功率

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1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小海通过滑轮组拉着重物静止不动小阳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A.

B.

D. 志愿者小丽用力搬起箱子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 / 13

钓鱼竿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D. 羊角锤 古代捣谷工具 C.

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 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

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 20N

B. 25N C. 30N

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D. 35N

A拉至位置C,

5•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C.先变小后变大

在这个过程中的动力 F(

D.先变大后变小

6•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

图中的滑轮是(

A.定滑轮,可省力

C.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A.变大 iB保持不变 向 动滑轮,可省力

D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7•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时,一定费力的是(

3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A. 增加动滑轮个C. 增加重物的B. 加快提升的速 质量 度 8•数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是(D. 加大提升的高

) 度

4 / 13

)

D. 一个轮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二、多选题

9•滑轮组在建筑中应用广泛, 如图所示为建筑工人自制的滑轮组,

某工人用此滑轮组将 900N

的重物匀速提高 5m,所用的拉力是 600N (不计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关于滑轮组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工人通过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6000J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5%

C. 若匀速提升1500N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5%

D. 若匀速提升1500N重物,需用拉力为900N 10.在下列单位中,是功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是( )

□牛顿/米2

11.要

A. 焦耳

B牛顿?米 C千焦 20N的重物,

用15N 如果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可以应用的下列简单机

A. 一个定滑轮

B. 一根杠杆 C. 一个动滑轮 12.工人师傅只使用一个动滑轮将 4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 3m高处,假如所用的拉力方向竖 直向上、大小为 250N,则() A. 拉力所做的功为 750J B. 机械效率为80%

C. 若用该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机械效率将变大

D. 若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机械效率将变大

1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滑轮组将重为 3.2N物体匀速提高2m,用了 10s,已知滑轮组的机械

拉力所做的总功是 8J

D绳末端移动的距离是 5m

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不正确的是(

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 6.4J C.绳末端移动的速度是 0.4m/s

5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14. 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

6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三、填空题

15. 学校旗杆的顶端安装有 _________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目的是为了使用方便但不省 力;在起重机械中,为了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常常需要用

________ .

C.

16.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旗杆的顶端安装着一个 滑轮,用来改变拉力的方向;当旗帜缓慢下

降时,手对绳的拉力方向向 __________ 。(选填 上”或下”) (2)

17.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 止。

(2)

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

,使杠杆在

位置保持静

如图乙,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目的是 _________ ,这样剪断物体更省力。

如图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 a处已

则应在杠杆的e处,挂上 __________ 个0.5N的钩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一般要测量三组数据,这

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用撬棒撬起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谁更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F上或F下); 如图乙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0A缓慢拉至0B, 则在这个

7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过程中力 F将 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

8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

19. 如图甲是小红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的实验装置。

(1) 实验时小红沿竖直方向 _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10cm,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如图甲所示,若每个物块重 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___ 。 (2) 小红做完实验,通过和其他小组交流,了解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n与动滑轮重 G动有 关

系,接着她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的图 象•由图象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__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图象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__________ N. 20. 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 等实验器

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 (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 (填 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 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

平衡(如图乙)。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________ (填 左”或右”) 端将下沉。

③ 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 为 ________ kg • (g 取 10N/kg )

C处竖直向上拉,在 A处挂上适当

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_____________ N, A处挂的钩码总质量

五、综合题

21.

了使米尺平衡,应给它施加一个合适的力 Fi • 请在图中画出:

如图,一个重1N的苹果放在硬木质米尺上, 为

9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1 )苹果对木尺压力 F2的力臂L2;

(2) F1力的示意图,这个力的大小为 _______ N.

10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22.在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滑轮组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 动滑轮重 G 物 重 钩码上升高度 动力 数 1 2 3 4 动动力作用点移动距 离s/m 0.3 0.6 0.3 0.3 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n /% 47.6 47.6 ① 66.7 /N G/N 1 1 2 4 h/m 0.1 0.2 0.1 0.1 F/N 0.7 0.7 1.1 2.0 0.5 0.5 0.5 0.5 5 (1) 同,

1 4 0.1 ② 0.5 50 如表中数据中有一组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不这组数据是第 ________ 次实验的结果,

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正

相对应的滑轮组是 _________ (填 甲”或 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向上

确读数. (3) 应为

(4)

你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___ ①处数据应为 ______________ ;编号②数据N.

小明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请_ (不定项选择).

A. 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B. 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 由表中第4、5组数据可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5)

h=0.1m ; F=1.6N; s=0.3m,结果发现竟

小明最后用甲滑轮组又测了一组数据:

G=5N;

然机械效率算出来超过了 100%,请问导致小明犯错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____ .

答案

一、单选题

1. 【答案】D

【解析】【解答】两个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有用功也相等,所以机械效率相等,故

AB

11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错;有用功与额外功都相等,所以两个力所做的总功是相等的,由于用时也相等, 的功率是相等的,故 C错,D正确;应选D。 2. 【答案】D

所以做功

【解析】【解答】解:A、小海通过滑轮组拉着重物静止不动,小海通过滑轮组给重物一个 向上的力,重物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小海对重物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题意.

C、 小文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小文给水桶一个向上的力,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小文对水桶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 志愿者小丽用力搬起箱子,小丽给箱子一个向上的力,箱子向上移动了距离,小丽对箱 子做功•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二者缺一不可. 3.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 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B、 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 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 古代捣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C.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 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 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4. 【答案】D

【解析】【分析】动滑轮有几段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解答】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 2段绳子承担,则有 2F=G物+G轮,故当沿竖直方向拉动 时F=30N,此题拉力方向不沿竖直方向,因此所用拉力变大. 故选D. 5.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 由杠杆平衡条件 故选D.

【分析】力 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即动力臂不变,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拉到位置C过程中,阻力不变,分析阻力臂的变化,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如何变化. 6. 【答案】C

A

FiLi=F2L2判断

A拉到位置B的过程中, FILI=F2L2可知,动力变大;

B、小阳用力推

汽车,汽车没动,小阳给汽车一个向前的力, 汽车向前没有移动距离,小阳对汽车没有做功.不 符合

由图示可知,在杠杆有 0B位置缓慢转到 0C位置的过程中,阻力不变, 动力臂不变,阻力臂变小,

FiLl = F2L2可知,动力变小;

由此可见,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A拉至位置C的过程中,动力先变大后变小;

12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图中用的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轴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一起升降的物体 是动滑轮;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7.

【答案】 A

A正确; ABD不

【解析】【解答】解:A、笤帚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B、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故 B错误;

C、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

C错误;

D、 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D错误•故选:A.

①省力杠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 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 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臂. 8.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增加动滑轮个数,可以增加额外功,所以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故 A错误;

B・增大重物的提升速度,既不影响有用功,也不影响额外功,因此加快提升的速度不影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 B错误;

C.增加重物的质量即增加重物的重力,在动滑轮、摩擦不变的情况下,即额外功不变的情 况下,有用

功增加了,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

C正确;

③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

Gh.

D.由

械效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亘L

100%=: X 100%= X 100%=上X 100可知,加大提升的高度时滑轮组的机

【分析】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减轻动滑轮质量、 加润滑油减小摩

擦,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额外功, 提高机械效率;二是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在额外功不变的情 况下,增大有用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据此分析. 二、多选题

【解析】【解答】A、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为 9. 【答案】B,D 意;

W有用=Gh = 900NX 5m= 4500J.此选项不符合题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n=

昭有_G_ 9WJ

苍—乔—药兩=75%•符合题意;

C、在动滑轮重一定时,提升物重增加,机械效率增加大于 75% •不符合题意; G0)解得G°= 300N,所以提起

D提起900N重物时,不计绳重和摩擦 1500N重物时,拉力为 F=

(1500N

600N =

(900N

300N )= 900N .符合题意.

13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故答案为:B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滑轮组特点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提升不同重物时, 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化。 10. 【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 A、焦耳是功的单位,符合题意;

B、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 W=Fs, 1焦=1牛?米,因此牛顿?米也是功的单位,符合题意; C、 1千焦=1000焦,千焦也是功的单位,符合题意;

F

D根据p= ,1帕=1牛顿/米2 ,因此牛顿/米2是压强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分析】在物理学上,功等于运动物体受到的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 11. 【答案】B,D

【解析】【解答】解:已知用 15N的力刚好提起20N的重物, A、 定滑轮不省力,不符合题意;

B、 杠杆可以调节,使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 C、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符合题意; D、 轮轴也可以选择轮半径与轴半径之比是

4: 3,这样就可以使动力为 15N; 故选B、D.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但费距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离;

使用杠杆和轮轴,可以通过条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调节动力的大小. 12. 【答案】BCD

【解析】【解答】解: A、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2h=2X 3m=6m 拉力做的总功为:

W ^=Fs=250N X 6m=1500J故 A 错误;

B、 有用功 W有用=Gh=400NX 3m=12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 3,这样就可以使动力为 15N;

J.

在国际单

n = X 100%= X 100%=80% 故 B 正确.

C、 此题滑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不变,由于物体的重力增加,

所以有用功增大,由公式

n =

= 蘋可知,若用该动滑轮提升更重的货物,有

C正确.

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将增大,所以机械效率变大,故

D、 采用轻质滑轮完成原任务, 额外功减小,由n = 故选BCD.

=呼疗5谓可知,机械效率变大, 故D正确.

【分析】(1 )知道物体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 W有用=Gh计算有用功;从题可知,使用的 是一个动滑轮,则 n=2,可利用s=2h求出拉力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大小,可利用公式

W

=Fs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最后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增大机械效

率的方法有二:一是增大有用功,即拉更重的重物;二是减小额外功,如减小摩擦、减轻动 滑轮重.13. 【答案】AB

14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n=3,绳末端移动的距离 s=3h=3X 2m=6m, ------------------ 故

j 伽

D错(2)绳末端移动的速度:

VF= = 11 > =0.6m/s , --------------------------------------------------

带有垢

-故。错(3)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3.2N< 2m=6.4J ------------ 故 A正确(4) T n =

疔有用 6-4J

,

••• W 总= 故选AB.

=■: U . =8J, ---------------------------------------------- 故 B 正确

【分析】(1)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 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3h, 据此求绳末端移动的距离;

(2)利用速度公式求绳末端移动的速度;

(3)利用 W有用=Gh拉

力所做的有用功;(4 )知道效率,利用 n= 14. 【答案】A,B,C

求拉力做的总功.

【解析】【解答】解:因为动力的力臂的做法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 中线段与动力作用线不垂直,所以 故选ABC.

【分析】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即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三、填空题

15. 【答案】 定滑轮;滑轮组

A、B选项错误;

又因为C选项中,表示力臂的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A B选项

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解析】【解答】解:(1)旗杆上的滑轮轮轴是固定的,所以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的 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组.

故答案为:定滑轮;滑轮组.

【分析】(1)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其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可以改变方向,而动滑轮则不能改变方向•要想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就 得使用滑轮组. 16. 【答案】 (1)定;下 (2)减少阻力臂

【解析】【解答】(1)国旗杆上的滑轮为定滑轮, 利用它来升国旗,可以改变施加力的方向, 故当旗帜缓慢下降时,手对绳的拉力方向向下; 下,往剪刀转动轴靠近,减小了阻力臂,由

(2)图中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同样的情况

(1 )定 下;(2)减小阻力臂。

RL1= F2L2可知:阻力臂L2越小,越省力,因此 (2)要想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就得使用滑轮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阻力臂,可以省力。故答案为: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可得解. 17. 【答案】平衡螺母;水平 ;1;便于找到普遍规律 【解析】【分析】 (1)

【分析】(1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为定滑轮,可以改变施加力的方向

在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目的

是便于在试验中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二阻力M阻力臂,将数据代入公式可计算出在杠杆的 e处应施加一个0.5N的竖直向下的力,故要在 e处挂1个0.5N的钩码; (3 )实验时一般要多做几次,目的是要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便于找到普遍规律。 18. 【答案】F上;变小

15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解析】【解答】解:(1)向上用力支点为 B,以B点为支点,

SC 由 F 上 X AB=FX B可得,F ±=FX 向下用力支点为 D,以D点支点,

,

DC 由F下X AD=FX D可得,F下=FX 由图知,BC=CD AB> AD,

,

BC DC 故 v ,即F上v F下,即向上用力最省力.(2)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力 臂,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杠杆的长度就是力 F的力臂,

F的力臂不变;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

将杠杆由水平位置 0A缓慢拉至0B,在这个过程中杠杆长度不变,力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而阻力力臂变小, 力F变小.

故答案为:F上;变小.

【分析】(1 )分析两种情况下:向上用力时,动力臂为

AB,阻力臂为BC;向下用力时,动

力臂为AD,阻力臂为 CD;因为BC=CD AB> AD,可得阻力臂和动力臂的比值大小.在阻 力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分析哪种情况最省力.(2) 由图示判断阻力、阻力臂、动力臂如何变化,然后应用平衡条件分析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19. 【答案】(1)匀速;83.3% (2)低;3

【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这样示数才会稳定,所读出 的数值才等于拉力的大小;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其示数为2.4N;因为滑轮组

用三段绳子承担物重,那么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就是钩码上升高度的三倍,钩码上升了

幵 有电 _ GJ? _ 6N^0,1111

10cm,则弹簧测力计上升 30cm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耳=‘一“「心 …川.乩 X 100%

83.3%; (2)根据图丙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越低。根据图象可知

:,当动滑轮中为 1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3N.

75%,根据根据 n=

£ 售 二鱼 二―怔动 了

匚」 —得,G=

故答案为:(1)匀速;83.3%; (2)低;3.【分析】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 越重,机械效率越小,利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动滑轮重力可以计算物体重力 20. 【答案】 左;左;3; 0.2

【解析】【解答】①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由于力臂 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可以方便的读出力臂; ② 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 L, 一个钩

码的重力为 G,分别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后: =芒-:心辽刁过-飞:22 ,左边 大于右边,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沉。

③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N ;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

L,

16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钩码的质量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朋—— i

— 0 . 丁片

所以钩码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1).左 (2).左 (3). 3 (4). 0.2

【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 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 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五、综合题

21.【答案】(1)解:如图所示: 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

■。 ___ .................................. R 1 (2)3

【解析】【解答】解:解:从支点向 F2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 F2的力臂•如图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2 XLF1 XL 即左边等于1NX 3L右边等于3NXL, 如图所示:

1N,对木尺压力F2等于其重力,

设 L2=3L,

17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则 FI=3N.

故答案为:(1)见上图;(2) 3.

【分析】(1)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要画力臂,需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 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 22.【答案】(1) 4、5 ;乙 (2) (3) (4) (5)

匀速 66.7; 1.6 AB 拉力F读错

4组不同,这组数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得这个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1)由表中5组数据中有一组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 据是第4、5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乙(

测力计,这样才能准确测出拉力的值; (3)①耳= X 100%= X 100%=

x 100%~ 66.7;%② 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机械效率 n =50%

由 n =职总 X 100%=耳 X 100%= F迫■知 X 100%=50% 解得 F=1.6N; (4) A、第 1、2 组 数据,动滑轮重、钩码重相同,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可知同一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B、 第3、4组数据,动滑轮、钩码被提升的高度相同,被提升的钩码重不同,机械效率不 同,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 由表格中数据知,第 5组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n =50% 第五组比第四组滑轮组省力,但机械效率更低,所以 匀速拉动测力计都会造成滑轮组效率不同甚至错误,由 可知导致小明犯错原因最可能是拉力

F读错.

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的说

法不正确.(5)实验时,对测力计读数错误,或提升物体高度读数错误,或没有沿竖直方向

“G=5N h=0.1m ; F=1.6N; s=0.3m”,

故答案为:(1) 4、5;乙;(2)匀速;(3) 66.7; 1.6 ; ( 4) AB; ( 5)拉力 F读错. 【分析】(1)根据实验的结果中的动力数值,可知相对应的滑轮组;(2)为准确地测出拉力,

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3)根据公式 n = X 100%= X 100%f算①的机械效

率和②的读数;(4)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及前面物理量的变化得出结论,机械效率与物体 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分析3、4中机械效率和物理量的变化,得出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之间的关系;

18 / 1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计算出第5组数据与前面的几组机械效率比较, 会导致所测滑轮组效率错误.

得出结论.(5)实验时由于操作或读数错误

19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