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经济理论 《局 陵 院霉籁)2Ol1年第3期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谭艳华 陈兆荣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摘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 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城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 和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11)03—0017—03 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每力内涵 (一)实证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主 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本文采用的是因子分析 法。因子分析法的思路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 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 称为一个公共因子(31。 1.数据的采集 要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 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 场的能力,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 竞争力是指县域经济利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而获取的一种 市场权利。【1]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实际体现在市场化占有、配 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利的大小上。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是通过全面发展、可持 选取2009年安徽省56个县和5县级市共61个县(市),涵 盖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竞争力、 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 力等三个方面32个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0统计年 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来衡量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全面 发展”,就是判别县域经济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 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在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 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即判断县域经济在发展 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内在的效率和质量 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 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将基于 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分为三类要素, 即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并在 这三大类要素下设立了32个指标,反映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 的各个方面,具体如下: 1.全面发展竞争力: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地 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企业 单位数、城镇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新增固定资产。 2.持续发展竞争力:总人口、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 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比、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农业 机械总动力、财政支出、农村总用电量、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 纯收入。 3.协调发展竞争力: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人均农业 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消费品零售额、非农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人均财政支出、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财政支出、环境保护 占财政支出比重、科教文卫事业费财政支出比重、农村住户人 鉴及2010各县( 统计公报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限于篇幅,在此 省略安徽省县域济竞争力原始指标数据。 2.原始数据预处理 为了便于对变量进行比较,并消除由于观察值量纲的差异 及数量级所造成的影响,必须将样本观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标准化资料矩阵,使标准化后的变量的均值为0,方差为1。 3.对矩阵进行KMO样本测度和球形Bartlett检验 确定需要进行分析的变量的相关性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KMO样本测度是所有变量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与这些变量 之间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之差,KMO值越接近于1,就越适合于 作公共因子分析,KMO过小,就不适合于作因子分析。Bartlett检 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它的零假设是相关系数 矩阵为单位矩阵,检验的统计量是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行列式得 到的。如果这个值较大,且它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原始变量之 间存在的相关性数值,就适合作因子分析i相反则不适合作因子 分析。这里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例,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 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等不再赘述。运用Bartlett检验方 法和KMO检验方法对安徽省6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 力的32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是:Bartlett检验统计 量的观测值为818.219,相伴概率P趋近于0,所以,拒绝相关系 数矩阵是单位矩阵的原有假设,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 著差异,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还得出KMO值为0.805说 明原有变量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 4.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矩阵求解 均生活费支出、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占消费支出比重。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实证分 析及评价 收稿日期:2011—05—11 根据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 析法提取因子后选取特征根大于I的特征根。32个县域经济竞 争力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 作者简介:谭艳华(1966-),女,安徽桐城人,铜陵学院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三农问题; 陈兆荣(1973一),男,安徽巢湖人,铜陵学院讲师,统计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系统建模与分析。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编号:AHSK07—08D156)1 ̄:。 一l7一 《棚陡墨院 瓠)2011年第3期 献率见表l。由表1可看到,大于1的特征根有5个,这5个因子 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78.992%,说明这些公共因子反映原有 变量大部分信息,所以,提取5个公共因子。利用这5个公共因子 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向量,计算出因子载荷矩阵观察因子载荷矩 阵,为了使公共因子的实际含义更为清晰,故采用方差最大法对 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 表1公因子权重 公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 权重(W) 第一公因子 10.637 33.24 33.24 41.6114 第二公因子 6.9l1 21.597 54.837 27.0361 第三公因子 3.599 11.248 66.085 14.0808 第四公因子 2.296 7.175 73.26 8.9820 第五公因子 2.119 6.622 79.882 8.2897 表2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成 份 l 2 3 4 5 XI .663 .692 一.074 一.I11 .022 X2 .015 .844 一.42t 一.134 .O51 X3 .860 -315 .041 一.106 一.135 X4 .842 .303 .253 一.O6O .141 X5 .305 .710 一.339 .425 .145 X6 .844 .384 .089 一.O45 一.084 X7 .879 .126 .054 一.070 一.O75 X8 .927 .064 .1l9 一.160 一.134 X9 .777 .102 一.O19 一.201 一.135 Xl0 .866 一.048 .059 一.081 一.O46 Xll 一.O79 .720 一.539 .206 .035 X12 .708 .021 .008 一.212 .145 X13 一.014 .024 .060 .142 .795 X14 一.417 一.125 一.348 .752 .181 X15 一.417 一.125 一.348 .752 .181 X16 一.181 .690 一.371 一.027 -3oo Xl7 .384 .658 一.149 .125 一.0l1 X18 -317 .885 一.087 .148 .056 X19 .722 一.233 .449 .015 .O76 X2O .792 一-31O .O9O 一.145 .137 X21 .755 一_312 .423 一.214 .087 X22 .790 一.267 _371 一.065 一.029 X23 .275 一.160 一.301 一.733 .073 X24 .533 一.673 .212 .255 .186 X25 .659 一.428 .503 —、047 .162 X26 .238 一.274 .554 一.12O .464 X27 .261 一.543 .709 一.o02 .182 X28 .257 一.257 .851 一.070 一.101 X29 一.148 .737 一.134 一.057 一.421 X3O .101 一.668 一.134 .127 一.153 X31 .675 一.405 .130 一.016 .268 X32 .O67 一.176 .O51 .00O 一.750 5.计算各因子得分 根据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矩阵、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和评价 指标变量构建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数 F,=I3jtX,+I3 ̄X L+pjf|)(p j=1,L,m 其中为第j个公共因子得分函数系数向量,m为公共因子 数。分别将安徽省61个县f市)的32个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值代 入公共因子得分函数关系公式,求得每个县(市)经济对应5个公 共因子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因子方差贡献 率比重为杈重对各因子进行加杈汇总,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F=41.61 14+27.0361+14.0808+8.9820+8.2897 按照综合因子得分情况,对各县域经济进行排序。安徽各县 域经济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序结果见表3,其中,正数表示县域 经济竞争力超过一般水平,负数表示低于一般水平。 一l8一 表3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与排名 县(市) 因子得分 排名 县(市) 因子得分 排名 长丰县 O.16 22 当涂县 0.91 4 肥东县 0.91 5 庐江县 D.o8 25 肥西县 1.22 2 无为县 1.34 1 濉溪县 O.26 17 含山县 一O.26 39 涡阳县 O_35 14 和县 一0.15 30 蒙城县 O-2 20 芜湖县 O.59 10 利辛县 一0.17 32 繁昌县 O.78 7 砀山县 一0_3 43 南陵县 0.22 18 萧县 一0.01 26 宁国市 1.1 3 灵璧县 一0.41 46 郎溪县 一n’, 37 泗县 -0.59 53 广德县 0.49 13 怀远县 0.13 23 泾县 -0-36 44 五河县 一O.6 54 旌德县 一0.45 47 固镇县 一0.62 56 绩溪县 一0.69 60 界首市 -0.51 49 铜陵县 O_3 I6 临泉县 一0.O7 28 东至县 一O.23 38 太和县 O-35 15 石台县 一0.55 50 阜南县 一0.18 33 青阳县 一0.2l 36 颍上县 O.75 8 桐城市 O.51 12 风台县 O.59 11 怀宁县 0.2 21 天长市 0.87 6 枞阳县 0-2 19 明光市 一0.29 41 潜山县 -0-3 42 来安县 一0.49 48 太湖县 一0.63 59 全椒县 一O.56 52 宿松县 一0.41 45 定远县 -0_27 40 望江县 一0.74 61 风阳县 一O.19 34 岳西县 一O-55 5l 寿县 -0.04 27 歙县 一O.19 35 霍邱县 O.7 9 休宁县 一0.6l 55 舒城县 一0.08 29 黟县 一0.63 58 金寨县 一O.16 3l 祁门县 一O.62 57 霍山县 O.11 24 按同样的方法可以分别得到安徽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竞争 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排名见表4,计算过程不 再赘述。 表4安徽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竞争力排名 县(市) 全面 发展 持续 发展 协调 发展 县(市) 发展 全面 持续 发展 协调 发展 长丰县 9 17 23 当涂县 2 14 4 肥东县 3 15 16 庐江县 27 23 41 肥西县 1 5 l0 无为县 5 3 31 濉溪县 l8 12 46 含山县 31 34 26 涡阳县 34 ¨ 54 和县 24 32 32 蒙城县 47 7 56 芜湖县 7 2 3 利辛县 60 20 60 繁昌县 8 13 2 砀山县 46 49 49 南陵县 l2 1O 13 萧县 40 33 53 宁国市 4 9 1 灵璧县 59 46 57 郎溪县 16 44 18 泗县 50 56 52 广德县 6 l8 5 怀远县 39 24 47 泾县 26 38 22 五河县 49 45 44 旌德县 23 43 9 固镇县 54 47 37 绩溪县 53 48 l5 界首市 45 19 50 铜陵县 13 39 6 临泉县 61 27 59 东至县 33 21 30 太和县 56 4 5l 石台县 58 51 17 阜南县 55 40 61 青阳县 32 22 14 颍上县 30 6 48 桐城市 l1 30 21 风台县 20 16 20 怀宁县 17 37 27 天长市 10 8 8 枞阳县 14 3l 33 明光市 43 42 43 潜山县 37 54 39 来安县 25 41 35 太湖县 5l 60 28 《橱陵;院;瓠)2011年第3期 全椒县 22 35 24 宿松县 35 50 34 昌县、芜湖县、当涂县、广德县、铜陵县、霍山县、天长市、旌德县、 定远县 42 26 45 望江县 44 57 29 肥西县,铜陵县、霍山县和旌德县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是16、 凤阳县 21 25 42 岳西县 36 61 38 24、47。 寿县 52 28 55 歙县 19 52 l9 四、政策建议 霍邱县 28 1 58 休宁县 38 55 25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规 舒城县 29 36 40 黟县 57 59 11 划。要抓住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 金寨县 41 29 36 祁门县 48 58 12 霍山县 15 53 7 机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安 徽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合理统筹全省产业布 (二)评价结果分析 局和大型建设项目的安排。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1.安徽省县域之间经济综合竞争力差距较大,皖南实力强, 皖北实力弱。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以淮河和长江为地理分界,安 加强省直各部门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协调。同时,县域经 徽省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区,其中皖北地区包括宿州 济的发展基础是区域的自然资源,所以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于 当地资源,规划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 市、淮北市、阜阳市和亳州市等13县(或县级市,下同),皖中地 的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注重县域经济特色,立足资源 区包括合肥市、蚌埠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巢湖市和淮南 市等22县,皖南地区包括宣城市、马鞍山市、黄山市、铜陵市、池 禀赋,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一县一业或多业“、“一县一品或多 品”的经济发展格局;特色产业方面,可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充 州市和芜湖市等26县。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和排名来 看,皖南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皖中地区次之,皖北地区得分 分利用沿江地区、黄淮海平原区位优势,实现生产规模大型化、 技术装备现代化、产品高档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 和排名都较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名县中,皖南占 其次,推进县域工业化水平,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改善投资 了4个,皖中占了5个,皖北只占1个:在前20名县中,皖南9, 环境,加强招商引资,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转移为依托,提 皖中5,皖北6。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位县依次 是无为县、肥西县、宁国市、当涂县、肥东县、天长市、繁昌县、颍 升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 活力,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工业化转移农村 上县、霍邱县、芜湖县,主要分布在安徽省17个市中的8个市, 地理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导致这种差距的 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加 主要原因是:(1)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2)地理区域 快县域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提高二、三产业特别 是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有矿产资源的县可以发展矿 分布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明显。位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首位的 产资源精深加工,要着眼于境内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 无为县地处长江边,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同时受到芜湖市和铜 致力使矿业经济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点。要 陵市两市经济的辐射作用:肥西县¥oBo东县经济发展受到合肥 围绕资源组织实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 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宁国市、天长市是县级市,城市化水平高,与 其他县在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产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 品,打造优势资源加工型县域经济。 第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安徽是农业 具有相对优势,且离所在地级市经济辐射明显;繁昌县、芜湖县 大省,财政资金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 和当涂县也分别受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颍 营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 上县受阜阳市经济辐射,受益于京九铁路、京沪高铁的带动效 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产业化 应;霍邱县受六安市经济辐射等。 经营组织,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和辅助产业生产基地。通过 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的差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异从不同方向反映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1)持续发展 第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县域经济 竞争力对县域综合竞争力影响显著。从全面发展竞争力来看,排 中重点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 名前十位的分别是:肥西县、当涂县、肥东县、宁国市、无为县、广 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要大力扶持本地民营 德县、芜湖县、繁昌县、长丰县、天长市。广德县、长丰县的全面发 企业的发展,也要引进外地民营企业来发展创业。应废除一切限 展竞争力排名反映了两地当前市场中发展的状况,但由于两地 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 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导致其综合竞争力没有进入前十 政策性的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刨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名,广德县排名13,长丰县排名22。(2)当前市场下的县域经济 参考文献: 发展状况决定着综合竞争力的排名,而持续发展竞争力反映的 [1]刘彦,邹家明.振兴东北新视角——关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是县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3)协调发展竞争力反 的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映的是县域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其对综合竞争力 [2]贺立军,高波.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的影响是有限的。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霍邱县、芜湖 咖.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4):20-23. 县、无为县、太和县、肥西县、颍上县、蒙城县、天长市、宁国市、南 [3]焦立新,金怀玉.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 陵县。其中太和县、蒙城县和南陵县三县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 建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 ̄024(3). 是15、20和18位,协调发展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是:宁国市、繁 Empirieal Study on Anhui County Economy Competitive based On Scientific 0utlook on Development Tan Yan—hua,Chen Zhao—tong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Abstract:Scientiif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t0 guide and guarantee the all-round,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unty economy competitive from scientiifc development, conducts empirical study and evaluation on Anhui’S county economy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promote develop scientifically of Anhui’S county economy・ Key words:scientiifc outlook on development;Anhui county economy;competitive evaluation 一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