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

“自然界中的水”教学设计

来源:乌哈旅游
第二单元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课时)

课 标 解 读 重要 概念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知道人们通常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解本节课学习到的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吸附、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让学生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分为硬水和软水,并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及硬水的危害。 教 材 分 析 知识结构 核心内容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 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在学习了水的天然循环、天然水的净化过程: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之后学习的。本课时重点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分为硬水和软水,并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及硬水的危害。 重点 难点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 1、知道人们通常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两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个方面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2、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吸附、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 3、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及硬水的危害。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2、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 1、通过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善于合作、探究的精神。 2、形成物质的分类观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天然循环、天然水的净化过程: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之后学习的。本课时重点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了解混合物分离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知道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分为硬水和软水,并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及硬水的危害。本节课学生始终围绕核心内容,通过问题讨论交流、小组活动探究、实验探究、跟踪练习、课堂检测等学习活动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学情 分析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通过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观察学生能否从宏观物质联想到它的微观构成的思维方式。 2、通过三个小的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考察其是否有合作意识和严谨的态度。 3、通过提问面的知识,考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4、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考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5、通过课后实践性的作业成绩考察学生搜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目 前已发现的物质有几千万 种。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科学家们就是用分类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主有可能逐一的认识和研究 题一】 这几千万种物质呢? 导入新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为 课:(1分学生思考回答 什么很快就能找到我们所钟) 需要的物品呢? 大家有没有受到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 我们应怎样去认识物质 呢? 对,化学家们就是用分类的 方法去认识物质。并板书课题: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 【学习主人生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 题二】 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学习 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的自我评价。 明确本课更是如此,本节课的学习目学生看大屏幕,明确本习,实现在学习过程中时的学习标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大课时的学习目标。 目标。 (1分钟) 教学内容: 学习之旅第一站: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 (12分钟)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屏幕,自主预习。 (多媒体)展示 :水、二学生看大屏幕,观察水、 氧化碳、糖水、氧气这四种二氧化碳、糖水、氧气通过投入学生熟悉的四物质的图片及物质名称 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呢? 这四种物质的图片及物种物质:水、二氧化碳、师提出的问题。 质名称,提问学生微观(提问)这四种物质分别是质名称,思考并交流教糖水、氧气的图片及物(小结并投放)水、二氧化学生看大屏幕,观察水、构成,从而考察学生能碳、糖水、氧气这四种物质二氧化碳、糖水、氧气否将宏观物质和微观构的微观构成粒子及微观图 的微观构成粒子及微观成联系起来 (提问)那你能依据所含物图 质种类是否单一试着将下 为两类吗? 师巡回指导 质分为两类。 面我们熟悉的四种物质分小组讨论将上述四种物 (提问)哪组同学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 一下你们组是如何分的? (小结并投放)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一类,它们属于纯净物;糖水是一类,它是混合物。 (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物质是纯净物?什么样的物质是混合物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巡回指导 (提问)哪组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小结并投放)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从微观来看,(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同不同种分子构成。 (提问)你认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并投放)依据物质的组成是否单一 (讲解)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那些仅含少量杂质的物质,由于纯度极高,所含杂质对其性质几乎不产生影响,通常被视为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每种纯净物可用一个对应的符号来表示。如:可用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通过该活动可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达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 到了资源共享,在投入了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后,学生通过探讨可以自主的将两类物质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分开。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 去认识纯净物和混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让学生明确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依据,并知道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并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思想认识和研究物质。 物,逐步形成分类的思想。 H2O表示水,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今后我们认识 一种物质时,首先要用物质 分类的观念,判断这种物质 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把我们刚才学的内容熟记一下。 【跟踪练习】: 及时巩固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部分知识 通过跟踪练习考察学生能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让学生意识到纯净物在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就比较重要了,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迅速地熟记刚才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地的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学生思考并完成学案的学案上的练习一,看看你会跟踪练习一 对学过的物质分类吗? 师巡回指导 (提问)哪位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提问)你为什么认为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呢? (强调)在判断纯净物和混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合物时,不要受到“洁净”、 “混合物”等这些字眼的干 扰 学习之旅 (引言)自然界中绝大多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而在科研 第二站:数物质是混合物,这就 混合物分和生产中需要纯净物,离的方法 需要对混合物分离得到较 (13分纯净的物质。 钟) (投放)学习之旅二:混合 物分离方法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生思考并回答 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天然水 经过哪些净化操作才能成为人们的饮用水? (小结并投放)沉降、过滤、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杀菌消毒和沉降、过滤、吸 附、杀菌消毒 (提问)这一过程中用到了学生思考并回答 哪些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小结并投放)沉降、过滤、 吸附。 (提问)沉降、过滤和吸附分别能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小结并投放)过滤的实质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它可分离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与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这一活动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用到了三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明确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当学了本节后,学生能对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这一实验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过滤后的物质是混合物,也明确了蒸发结晶确实能分离混合物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从而得出结论。 不溶性固体;沉降可以除去 液体中较大颗粒的悬浮杂 质;而吸附可以除去有色、 有异味的物质。 (提问)通过净化得到的清学生思考 澈的液体是不含杂质的纯 净水吗? (投放)实验1:将净化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的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 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 片上是否仍有残留的物 质? 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结(小结并投放)现象:有白论 色固体残留,说明这样的水 不是纯净物。 (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来小组讨论 看,混入水中的这类物质应 如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呢? (小结并投放)蒸发结晶的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方法。加热时,水加热时,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 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 蒸发了。溶解于水中的矿物 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 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就小组讨论 说矿物质结晶析出了。 (讨论)你认为蒸发结晶可 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小结)分离溶解在液体中 的固体与液体。如:海水晒学生思考 盐 (提问)过滤后得到的液体 不是纯净水,那怎样才能得 到纯净水呢? (投放)实验2:取净化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的滤液少许于烧杯中加热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煮沸,使水蒸气冷凝在烧杯 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 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 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 失。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象。 (小结并投放)没有任何固论 体残留。 (提问)说明在上面实验中学生思考并回答 得到的冷凝水是纯净物还 是混合物? (小结并投放)是纯净物,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用以上方法得到的水是蒸 馏水,它是纯净水,得到蒸 馏水的过程,我们称为水的 蒸馏。 学生回答 重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这一实验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蒸馏的过程。 (提问)哪位同学起来叙述 一下我们得到蒸馏水的过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程? (小结并投放)给水加热使 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 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 做水的蒸馏。蒸馏得到的水 称为蒸馏水。 (讲解并投放)蒸馏也是混 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它可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以将混合在一起的、相互溶 解的几种液体分离。通常根 据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如:分离酒精与水的混合 物,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 同,在加热时酒精先变成气 体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 来。 (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 道,分离不同的混合物用不学生思考并回答 同的分离方法。那么我们依 据什么来选择分离方法对 混合物进行分离呢? (小结)依据混合物中各成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分的性质不同,如是否溶于 水,沸点高低等。 (小结)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发结晶和蒸馏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地把我们刚才学的内容熟记一下。 (投)学习之旅三:硬水与 学生对照大屏幕迅速地 熟记刚学的内容。 阅读课本第33页并思考 让学生明确蒸馏也是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混合在一起的、相互溶解的几种液体分离。通常根据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让学生明确要分离混合物必须要明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根据各成分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 及时巩固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部分知识 学习之旅软水 第三站:(提问)自然界中水通常分 硬水与软为硬水和软水,那么什么是 水 硬水?什么是软水呢? (8分钟) (小结并投放)含有较多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 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 矿物质的水称为软水。 学生思考 (提问)在生活中应如何区 分硬水与软水?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投放)实验3分别向等量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的两种液体中加入等量的 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及结的多少。 论 (小结并投放)产生泡沫多 的是软水,而产生泡沫少的 是硬水。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学生思考并回答 长期烧水的水壶和长期盛 水的暧水瓶的内壁有一层 什么样的物质?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小结)一层白色固体,这 层白色固体我们称它为水 垢。 (引言)你们知道这些水垢学生思考 是怎样形成的吗? (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用的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多数是硬水,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中的部分矿物质转变成了白色固体,这时水的硬度明显降低。 (提问)我们应如何降低水的硬度呢?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自然界中水的硬水和软水 通过实验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这一实验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考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小结并投放)在生活中我 们经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 低水的硬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 (提问)你知道硬水和软水 学生阅读一下学案后的哪个比较好吗? (小结)软水能更好一些。 多识一点:你了解硬水(师)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学吗?了解一下硬水的危案后的多识一点:你了解硬水吗?并了解一下硬水的危害。 (提问)硬水有哪些危害? (小结并投放)硬水的危害:(1)用硬水洗衣服不但浪费肥皂,而且不易洗干净害,并把关键内容画出来学生交流 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联系生活得出硬水软化的方法。 通过自学多识一点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体会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也很必要。 及时巩固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部分知识 通过小结,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提高能力 (2)锅炉长期烧硬水,不仅 浪费燃料,而且容易发生危 险 (3)长期饮用硬水,不利 于人体健康 (提问)长期饮用硬水不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体健康,那长期饮用纯净 水是否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呢? (小结并投放)长期饮用纯 净水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因学生看大屏幕,并思考 为纯净水中不含人体所必 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 于人体健康。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地把我们刚才学的内容熟记一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你在知识上、思维方法上、和化学观念上有什么收 学生迅速地熟记刚才所学内容。 学生自我评价,同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学生谈本节课在知识上、思维方法上和化学观念上有哪些收获和提高。 学生应用本节课收获的 回顾反获?请与大家交流分享。 思,课堂(师)完成学案上的挑战自知识、思维方法和化学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小结 课堂检测 (7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板书 设计】: 1、做学案上的课后练习题。 2、实践性作业:搜集生活和生产中用到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练习一: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我。教师巡回,了解学生学观念解决 实际问题,提升能力。 学生对照大屏幕进行矫正,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重新阅读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并根据目标达成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2分钟) 习目标达成情况。 宏观 纯净物 微观 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分离方法 沉降 过滤 吸附 微观 蒸发结晶 蒸馏 宏观 【巩固练有 。 习】: (1)洁净的空气 (2)氢气 (3)食盐水 (4)二氧化碳 (5)冰水混合物 (6)氧气 (7)河水 (8)镁 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挑战自我: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矿泉水 C.蔗糖水 D.蒸馏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软水 D.软水可作为锅炉用水 3. 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食盐和水 B.蔗糖和水 C.泥沙和水 D.植物油和水 4. 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净化水的是( ) A.用臭氧消毒 B.用沙层过滤 C.降温 D.用活性炭吸附 5、2009年冬天至2010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用大的饮料瓶、小卵石、细沙、活性炭、纱布自制了一个净水器,他先将饮料瓶底切去,并将其倒置,自下而上依次放 、 、 和 ,其中小卵石和细沙的作用是 。如果将细沙和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多识一点

你了解硬水吗?

含有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质的水叫做“硬水”。河水、湖水、井水和泉水都是硬水。自来水是河水、湖水或者井水经过沉降,除去泥沙,消毒杀菌后得到的,也是硬水。刚下的雨雪,水里不含矿物质,是“软水”。 用硬水洗衣服的时候,水里的钙镁离子和肥皂结合,生成了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镁的絮状沉淀,这就是“豆腐渣”的来历。在硬水里洗衣服,浪费肥皂。水壶里长了水垢,不容易传热,浪费燃料。这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浪费还不算严重。对于工厂来说,问题就大啦。工厂供暖供汽用的大锅炉,有的每小时要送出好几吨蒸汽,相当于烧干几吨水。据试验,一吨河水里大约有1.6公斤矿物质;而一吨井水里的矿物质高达30公斤左右。一天输送几十吨蒸汽,硬水在锅炉内壁沉积出的水垢数量,又该多么惊人!大锅炉里结了水垢,好比锅炉壁的钢板和水之间筑起一座隔热的石墙。锅炉钢板挨不着水,炉膛的火一个劲地把钢板烧得通红。这时候,如果水垢出现裂缝,水立即渗漏到高温的钢板上,急剧蒸发,造成锅炉内压力猛增,就要发生爆炸。锅炉爆炸的威力,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可见水垢的危害,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在工厂里,往往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碳酸钠(俗名苏打),使水中的钙镁盐类变成沉淀除去,水就变成了软水。使硬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能除去其中的矿物质,得到软水。我们经常喝的烧开水,就是高温对水中的该镁离子进行了氧化反应,降低了水的硬度。但是,这种只可以除去一部分,还会有大量的存在水里。经常饮用硬水,可以对 肠胃功能造成很大的损伤,采用硬水烹饪食物,会破坏食物的营养结构。长期的饮水,在在人体胃肠道内积累,形成结石,常见的胆结石和肾结石就有很大的影响。人体在饮用后,会被人体吸收,一部分吸收进入血管,造成血管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