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11
非选择题
1.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4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1.〔1〕焚书坑儒。李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2、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2分)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秦朝为巩固统一除采取了以上两项措施外,还在政治上、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2.(1)推行县制。(2)秦始皇(嬴政)(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答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同样给分);政治上,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
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6分〕
〔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2分〕
3.〔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各1分〕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2分〕
〔2〕奖励耕战。〔1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⑴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⑵隋唐创立并逐步完善的__________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我国恢复了__________制度。 4、(1)有教无类(2)科举制(3)高考
5.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关于民族团结的一篇小论文,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立行省,从此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元朝时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
我国一个行政区域。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以实行民族平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⑴
错
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
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错
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
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错
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
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错误:行省 改正:西域都护 (2)错误:驻藏大臣 改正:宣政院 (3)错误:民族平等 改正:民族区域自治
6、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在三国时称;元朝时称,受澎湖巡检司管辖;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6、夷洲琉球郑成功福建
7、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唐朝时,生产力发展,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还创新了新的灌溉工具。
7、曲辕犁筒车
8.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实行科学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戍:服兵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董仲舒也说:“秦朝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1)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统治残暴,因而二世而亡,十分短命。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2)唐朝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调整政策,理顺关系,协调发展。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哪一内容?(2分)此外,贞观政策在经济方面有何措施?(2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料三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3)在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力图构建社会和谐?(2分)
【当代和谐建设】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
权利;三是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4)列举教材上所讲的新中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献。(2分) (5)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请写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2分)
答案:(1)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民生主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答出其中一部即可)。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