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维生素C对三种常用肌酐测定方法的干扰

维生素C对三种常用肌酐测定方法的干扰

来源:乌哈旅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6月第33卷第u期Int J Lab Med,July 2012,Vo1.33,No.11 3讨 论 预后评估,区分心衰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对心力衰竭 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温柏平.B型钠尿肽的发展概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 (3):304—306. 常规诊断心力衰竭,多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x光片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常不能及时、快速作出准确诊 断,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仅靠临 床医生经验诊断心力衰竭,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 ]。根据 BNP水平联合诊断,则可大大提高诊断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BNP含量增高显著,而肺源性呼吸困 [2]黄粱镔,梅丽芳,龙欣.血浆B型尿钠肽水平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难患者BNP含量多处于参考范围内,仅少部分患者BNP轻度 增高。BN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BNP水平越高,死 亡风险越大,预后越差。笔者对163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 BNP的POCT,只需15 min即可得出检测结果,结合临床体 征,对心源性或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即可作出准确、快速诊断 及鉴别诊断。 口].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o11,32(10):1071—1072. [3]齐心.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型尿钠肽的诊断价值[J].中国急 救医学,20O7,27(6):485-488. [4]袁龙,郝文君,李占全.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的研 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2):979—981. [5]陈恺杰,揭育丽,陈建英.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脑钠肽 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EJ3.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482— 484. 笔者对12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作了 BNP追踪测定,发现其BNP含量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 差异(P<O.O1),表明BNP检测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 E65王兰兰,蔡蓓,刘兴斌,等.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在心力衰 竭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35—38. 有重要意义,对疗效观察也有明显作用,与文献报道相同E5 7]。 综上所述,血浆BNP的POCT结果结合其他临床信息,不 仅能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病因,对相应患者作出及时抢 救和治疗,也可根据BNP含量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7]刘哲,宋晓东,惠汝太.B型钠尿肽最新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 进展,2009,31(1):89—92. (收稿日期:201卜08-18) 经验交流・ 维生素C对三种常用肌酐测定方法的干扰 汪开华 (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摘要:目的402368) 探讨维生素c(Vc)对肌氨酸氧化酶法、苦味酸法、肌酐亚胺水解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新鲜无黄疸、无溶血、无脂血的混合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c,分别用三种方法在迈瑞BS-30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中的cr 含量。结果 Vc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cr时干扰随Vc含量的增加呈明显负增加,在苦味酸法检测血清cr时干扰随Vc 含量的增加呈明显正增加,而在肌酐亚胺水解酶法检测血清CT时的干扰随Vc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结论酶法检测血清Cr干扰较小,临床应推广用此方法检测血清Cr。 Vc对肌酐亚胺水解 关键词:维生素C;肌酐; 干扰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2.11.0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2)11-1385—02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 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 常遇到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抱怨。维生素c(Vc)具 有抗氧化作用,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常常给予大剂量的静脉滴 注。本文研究了Vc对三种常用方法检测血清肌酐(Cr)的干 扰效应,为准确检测血清Cr提供方法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0.75、1.O0、1.25、1.50、1.75、2.O0、2.5O mg/mL的干扰样品。 分别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苦味酸法、肌酐亚胺水解酶法进行检 测,每种方法平均检测3次,取平均值。测定不同浓度Vc的 干扰度,干扰度一(干扰样品值一基础样品值)/基础样品值× 100 。 2结 果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cr时,不同浓度Vc对其干扰结 果见表1。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cr时,干扰度随Vc浓度 的升高明显降低;苦味酸法检测血清cr时,干扰度随Vc浓度 的升高明显升高;而肌酐亚胺水解酶法检测血清cr时,干扰度 随Vc浓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 表1 不同Vc浓度对三种Cr检测方法的干扰度( ) 1.1材料 取1O份新鲜、无黄疸、无溶血、无脂血的血清混 合,作为待测血清标本。 1.2仪器与试剂 迈瑞BS一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深圳迈 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肌氨酸氧化酶法通用试 剂、苦味酸法通用试剂、肌酐亚胺水解酶法通用试剂、标准品、 质控血清等由Randox提供。Vc注射液(1.0 g/Z.5 mI )由四 川I康特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将Vc注射液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5、5.0、7.5、 10.0、12.5、15.0、17.5、20.0、25.0 mg/mL的系列溶液。制备 待测样品:(1)基础样品,由混合血清与蒸馏水按体积比9:1 混合制备;(2)干扰样品,由混合血清与不同浓度的Vc溶液按 体积比9:1混合制备,最终配制出Vc浓度为0.25、0.50、 ・ 1386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6月第33卷第u期Int J ! ! :望! :! 3讨 论 水解酶法检测血清cr的干扰最小,几乎不影响结果。在临床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饮食、标本采集、实验 上,为了防止血清cr检验结果因为Vc的应用而发生较大的 方法等外,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 变化,影响医师对病情的评估和诊断,应推广使肌酐亚胺水解 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从而影响临床检 酶法检测血清Cr。 验结果;还有一些药物可与检验试剂起反应从而干扰检测。检 验工作者在使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或苦味酸法在全自动分析仪 参考文献 上检测血清cr时,常常发现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 ]。经 [1]李家伟,殷昌斌,刘巍,等.酚磺乙胺等药物对酶法测定肌酐的干 查询,才知护士抽血时,患者正在输入高浓度的Vc,致使Vc进 扰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1,12(2):60—61. 入标本中,使检验结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实验研究 [2]张建平,王治国.肌酐检测的准确性问题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 了Vc对三种常用血清cr检测方法的干扰程度,为临床正确 杂志,2008,29(6):501—503. 收集标本、分析结果以及更科学、更准确地解释和判断检验结 [3]李玉玲,袁伟群.维生素C对Trinder反应干扰的实验观察[J].黑 果,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检验方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Vc对 龙江医药科学,2000,23(2):21—22. [4]王显河,陈玲.维生素c对氧化酶法检测项目的干扰[J].中国保 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Cr的影响为明显的负干扰,其干扰 健,2007,15(13):111—112. 机制为V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_3],它能与氧化酶法反应过程中 [5]张东玲,阚耀东.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生成的Hz0z作用,使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Hz0z浓度降 2006,27(6):521—523. 低嘲,从而干扰了H 0 与4一氨基安替比林反应,使醌亚胺生 成减少,颜色变浅,检测结果偏低。Vc对苦味酸法检测血清 (收稿日期:2012-01—13) Cr的影响为明显的正干扰,而肌酐亚胺水解酶法检测血清cr 时Vc对其不产生明显的干扰_5]。综上所述,Vc对肌酐亚胺 ・经验交流・ 肾移植后并发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5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李卫滨,黄丽燕,马洪玉,兰小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研究所,福州350025)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并发急性白血病(AL)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1月到2010年7月该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中并发AL(3例)和AA(Z例)的5例报告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5 例患者确诊血液病后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自动出院。结论 肾移植后并发AL和AA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可能与免疫抑 制剂、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 关键词:贫血,再生障碍性; 白血病,急性;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2.11.0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2)1l一1386—03 近年来,肾移植术后并发肿瘤、淋巴瘤的病例屡见不鲜,。肾 胞少见(与制片有关),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低于 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血液病多见于个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 3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患者放弃治疗。 了1993年1月到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中,并发 1.1.2病例2 男,31岁,2007年1月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 急性白血病(AL)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5例报告的临床 肾移植术,术后先后使用环孢素、甲泼尼龙、吗替麦考酚酯、泼 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以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血液病的 尼松及FK506治疗,半年后因全血细胞计数减低入院。全血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一般情况。 细胞计数:白细胞0.6×10。/L,淋巴细胞分类0.80,单核细胞 1资料与方法 分类0.07,中性粒细胞分类0.13,红细胞2.95×1O /L,血红 1.1一般资料 蛋白86 g/L,血小板28×1O /L。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增生 1.1.1病例1男,47岁,1983年1月因慢性肾炎、尿毒症终 极度减低,成熟淋巴细胞0.83、浆细胞0.14,粒、红两系增生受 末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先后使用硫唑嘌呤、泼尼松、甲 抑(共占0.03),血小板、巨核细胞少见,骨髓小粒区多见非造 泼尼龙、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2004年3月因 血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等,造血细胞少见,诊断为AA,同 肉眼血尿、低热在门诊就诊。查体:黏膜、皮肤无紫癜,全身、浅 时,该患者还伴发腹腔良性肿瘤和肺部感染(右下肺炎),确诊 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尿相差:红细胞 后自动出院。 24 ̄30个/高倍镜视野,畸形率0.40,洗肉水样血尿。抗HCV 1.1.3病例3男,39岁,2001年1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抗体阳性+。尿沉渣:尿蛋白+++,尿红细胞+++,镜检红 术后先后使用环孢素、FKS06、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治 细胞500个/微升。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5.93×10 /L,淋巴 疗。2007年5月因贫血到本院就诊。查体:皮肤和黏膜无黄 细胞分类0.33,单核细胞分类0.08,中性粒细胞分类0.57,红 染,无皮疹、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触及肿 细胞3.93×10 /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274×10。/L。 大,肝脾脏下未及。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39.95×10。/L,粒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细胞0.31,中等偏大,圆或椭圆,核 细胞分类0.28,淋巴细胞分类0.11,原始幼稚细胞分类0.59, 圆而大,染色质细致,核仁隐显不一,胞浆量少,颗粒少见,粒、 红细胞0.69×10”/L,血红蛋白24 g/L,血小板113×10。/L。 红两系增生受抑(共占0.30),淋巴细胞0.39,血小板和巨核细 尿素12.2 mmol/L,肌酐247 t ̄mol/L,尿酸467 mol/L,乳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