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

&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

来源:乌哈旅游


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

1、“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模式, 也是随着这种消费模式全面渗透到社会发展各方面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它是伴随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消费主义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现象, 首先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期的美国。

2、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的消费思潮或风气,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新的消费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快乐。消费已不再看作一种手段,而看成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

三、另有人对消费主义的界定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认为“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 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 同时认为这种消费主义就是莱斯理·斯克莱尔文本中的消费主义文化一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来源

(1)经济因素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迅速增长,由此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这使许多人都以为,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便产生出来,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产生了日益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也使得消费主义在中国流行开来。

(2)政策因素

随着凯恩斯主义,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鼓励和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就相继出台。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消费主义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发展 的环境和土壤。在我国,为拉动内需,也一度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些政策被误读为消费主义甚至浪费的依据。

(3)哲学因素

消费主义的滋生蔓延,还与西方哲学思想有密切联系。西方哲学在发轫之初就与东方哲学大异其趣。在功利主义后,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泛滥。实用主义作为美国哲学的代表性流派是由威廉·詹姆斯创立的。他的思想牢牢建立在美国现实之上, 强调人应过一种实际的生活。他认为每个人都要勇敢地奋斗, 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塑造世界, 只有在实践中有用的东西及显示了实际价值的东西才是真理。他认为金钱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也是有用的, 凡是能有“实现价值”和显示“效用”的东西就是真理的标准。实用主义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一个变种, 获得实际利益被认为是人的最高真理, 表现为追求物欲的满足和金钱崇拜。这种思想更使美国人对金钱及物质利益的追逐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消费主义即为重要表现。

(4)市场因素

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 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许多

人对勒博的号召做出了反应,也可以说,是生产商和销售 商在为消费主义推波助澜。

(5)心态因素

对于中国来说暴富者心态,在当前国人心态中表现地比较明显。刚刚富起来的人们对财富还没有树立起正确恰当的观念,表现欲强烈,这也为消费主义的流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消费主义的特征

消费主义的核心是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 即把消费日益众多的商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而加以追求, 并将消费看作是获得个人幸福和社会身份的通道。具体而言, 这种消费主义的特征

体现以下四点。

1、把消费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去追求。把对财富的拥有及时行乐看作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将劳动创造仅仅当作是获取消费资料的手段。

2、为消费而消费。人们不再关心消费的结果, 即不再仅为了维持生存与发展而消费, 而是要追求

3、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它除了把商品看成是“物质”以外,更多的是把商品看作是一种符号、身份或地位的象征,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高质量生活和幸福生活的标志。

4、不顾一切地消费。在信奉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人看来, 人的消费不应受个人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的限制。即使透支、借贷也要满足当下的消费欲望。人为制造消费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除第一层次的生理需要有其自

然的规定度量之外, 其它四个层次的需要即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规定都只有相对的意义。对这四个层次上需要的规定度量并不取决于人的自然属性, 而是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及价值观所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西方消费主义的出现使这种相对的需要以社会需求的形式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即满足这四个层次的需要而形成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由资本增殖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是被商业利益集团操纵、人为制造出来的。

消费主义代表影视作品:

《绝望主妇》 港《购物狂》 美《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消费主义能够迅速传播和广泛接受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正如麦克基本所说“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 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的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作为全球化的核心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许多人开始放弃了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成为了他们全新的信仰。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国家为了启动内需, 鼓励居民进行消费。与此同时, 银行对个人信贷的放宽, 客观上也鼓励了居民的信贷消费。一时间, 贷款购房、贷款购车、贷款消费成为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时尚之

举, 时至今日, 更被视为平常之事。举债度日似乎已经不再是什么让人汗颜之事, 而是成了一种具有潜在偿还能力的标志。在这种意识下, 消费主义思潮显示出了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 大众传媒的影响

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时代的人们, 思想一直在经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 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得以蔓延除了经济学的原因, 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人为诱导和推销的结果, 舆论宣传和引导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广告充斥着电视、广播、报纸, 它们不停地教育着人们消费什么, 怎么消费, 而各种媒介节目中, 如综艺节目、偶像剧等也都宣扬着消费的快感。在如此强烈的氛围中, 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消费主义的俘虏。

主要人物及著作:

1、《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

2、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3、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1857-1929)的横空之作《有闲阶级论》问世于100多年前。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 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

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 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 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