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革任务,在淘汰落后产能、更新生产设备、重视节能减排、
I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扩展水泥产业链、完善生态I修复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但在产能布局管控、污染综合防
I治、循环经济协同等方面有待加持用功。关键词I水泥企业 产能管控 减排防污 “三去一降一补”水泥是实体工程不可或缺的建材,生产水泥的企业具有“两高一资”
的性质,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围绕水泥企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査总队近期选取了济南、青岛、枣
庄、烟台、济宁和德州市的18家水泥企业(11家熟料生产基地和7家粉
磨站),就其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企业近年积极落实
“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任务,在淘汰落后产能、更新生产设备、重视节 能减排、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扩展水泥产业链、完善生态修复
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但在产能布局管控、污染综合防治、循环经济协同
*本文为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査总队2019年重点调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还有薛立娣、李凤
羽、韩佩佩、王鹏、张玉楼和姜连民。»*杨延斌,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査总队,主要研究领域:抽样调査理论与实践、生产者价格抬数编制与分
析。孙瑞玲,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査总队,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分析、统计建模。曲晓东,国家统计
局山东调査总队,主耍研究领域:工业经济管理、价格指数编制。盖贤坤,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査总队, 主要研究领域: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109::::经济动态与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仍需加持用功。一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一) 生产线换代升级达到业内先进水平水泥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即生料粉磨、大窑煨烧(制成
熟料)和熟料粉磨(制成水泥)。数年前开始的淘汰中小落后湿法立窑水
泥生产线措施,到目前已取得较好成果。一是熟料生产线全部换代。被调
研的企业中共17条熟料生产线都是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其中9条日产
能在4000 ~5000吨,其余8条日产能也在2000吨以上。通过智能监控对
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控制,生产装备的经济技术参数处于业内先进水平。
二是更新熟料粉磨设备,有的采用辐压机破碎与高细粉磨生产工艺相配
合,有的通过DCS智能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企业共配备新型 粉磨生产线21条,其中20条年产水泥能力在100万~ 120万吨。三是外
资技术辅助行业升级。外资技术和管理理念为行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供
了参照借鉴。(二) 重视节能减排持续升级的绿色环保督査倒逼水泥企业将节能减排作为常态化技改任
务,生产与环保并重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增强。一是重视节能降耗。节能不仅是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更是降本增效 的重要途径,谁能做好能源管理、减少煤电消耗,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先
机。调研显示,有15家企业通过升级机电设备或改进能源管理技术,提 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有8家企业配备利用余热发电或余热局部供暖装置,
提高了经济循环效率。有的企业在错峰停窑或大修期间,将锤式破碎机升
级为辐压式破碎机,改进了篦冷机增强锁风的效果,将入库斗提液力耦合 器改为磁力耦合器,改进装备实现节能。企业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指标进行 对比,与自己对比,对能耗指标进行认真分析,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各工
序电耗、熟料煤耗持续降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二是重视减排。减排即减少对环境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是水泥企业应
110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乙对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气体效应、维护空气质量安全的硬任务。调研显
示,企业利用大修或错峰停窑期间,将窑尾和窑头的电除尘器改造为高效
覆膜收尘袋或电袋复合收尘器,控制粉尘排放。使用脱硝装置降低氮氧化
物排放浓度,有效控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三是重视环保设备投资。被调研的企业大都能增加环保设备更新改造
的投资,采用先进节能减排设施,近3年18家企业环保设备投资总量不
断增加(见表1)。表1被调研的企业环保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支出单位:万元年份20162017395201820195003000中位数最大1932102600
31570666
358612最小平均
07620899751(三)管理创新多有体现第一,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企业参与集团化运营特征明显。调研
显示,18家企业中近半数归属中联水泥和山水水泥两家企业集团,产业 集中度达到较高水平。第二,质量管理不断创新。调研的16家出产水泥企业中有9家高规
格PO42. 5R型产品占七成以上,多家企业为高铁高速公路桥、地铁、机
场、港口、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的高质量水泥得到肯定,如有家企业
为烟台蓬莱潮水机场、青岛流亭机场、威莱高速、石岛核电站、海阳核电 站等省内重大工程供应产品,凭借产品低碱、耐海水腐蚀的优势,常年给
港口建设供应特定产品。第三,社会责任不断拓展创新。调研发现,有两家企业参与了 “一 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建设。例如,有家企业近年来在集团总部的安排下,
将70余名员工外派至阿尔及利亚、蒙古国等国家参与当地水泥企业的生 产运营维护工作;有2家企业参与研发海工水泥和低碱水泥,主动服务国
家海洋发展战略。多数企业积极配合军民融合发展要求,如有家企业近年
111::::经济动态与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纳了 120余名退役军人在公司就业,2名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退伍军人
得到了资金补助,其家庭住房近期也得到了修缮改造,为增进军民团结做 出了贡献。多家企业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所有被调研的企业都高度重
视员工职业病的防护。(四)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错峰停产减少生产时间,可看作去产能的一种方式。“相对去产能”
是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重要原因。调研发现,所有熟料生产线近3年
都按行业协会规定的天数分批次停产。错峰停产使水泥市场供需格局明显 改变,产品价格从2017年开始步入上升通道。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水泥制造2017年的价格指数
同比上涨33. 1% , 2018年上涨24. 8% , 2019年上半年上涨14.9% o从调
研数据看,2018年熟料的综合售价比2016年上涨超过70%, 2018年水泥 的综合售价比2016年上涨超过80%。在价格利好的支撑下,企业产量在
2017年和2018年虽然没有增长,但利润总额却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效
益连创新高(见表2、表3)。表2被调研的企业熟料综合销售价格单位:元/吨年份2016201728429623927420182019339390326中位数189200140327354最大最小平均283179321346表3被调研的企业水泥综合销售价格单位:元/吨年份2016201720182019402中位数最大206259152300371241299373484300382500最小平均327395205112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五) “水泥+ ”产业链开始成长被调研的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变化、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主导作
用、联合本区域骨料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不断优化商品混凝土的产
能布局,探索“水泥+ ”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之路。例如,枣庄中联水泥
有限公司于2018年联合市中区、台儿庄区、薛城区和山亭区多家骨料厂
和混凝土公司,实现骨料供应、水泥与混凝土生产节奏协调衔接,规划建
设石灰石综合利用项目,解决混凝土公司骨料外购制约问题,形成石灰石
骨料、熟料、水泥与混凝土的产业链条有机融合发展,混凝土年销售收入
大幅度增加,增强了产业链的整体赢利能力。(六) 生态修复制度逐步完善被调研的企业主动开启生态修复工程,不断加大相关工作力度。例 如,山东申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的号召,编制
了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完成了省自然资源厅的评审备
案,完善了地质环境基金和土地复垦费缴存的管理协议,建立了土地复垦
费账户,按照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定期对矿区水位和水质进行检测。严格
执行恢复和复垦方案,积极进行矿区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不断改善
矿山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始终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多数被
调研的企业通过绿化生产环境、矿石入棚、喷水防尘、控制噪声,努力保 证厂区周边天蓝云白、水清鸟鸣。二存在的问题(一)实际产能尚有过剩由于产能基数较大和近年“关小换大”做法的影响,当前产能仍然
过剩。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熟料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 ,水泥的产能
利用率低于55% ,与相对经济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的标准相 比,实际产能仍然过剩。2019年保持前两年的产能利用水平,没有明显
113::::经济动态与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被调研的企业反映,20年前建造的、相对落后的产能基本已淘汰
出清,当前也几乎不可能审批新增的产能,只能设法通过集团内部统筹
协调置换,而置换做法的规范程度将是影响今后水泥总产能的关键(见
表4、表5)。表4被调研企业的熟料产能利用率单位:%年份2016752017652018692019预计中位数最大6876886576855667814667最小平均5568表5被调研企业的水泥产能利用率单位:%年份201662822017537338201851.580372019预计中位数最大最小567537563860平均5353(二)内生科技研发动力有待增强由于限产对行情的支撑,多数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持较高效益,缺少
创新研发的紧迫感。调研数据显示,仅有2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有一定
投入,其余16家企业近3年来的科技研发支出几乎为0。错峰停产作为缓
解环境压力的过渡措施,并非水泥行业去产能的长久之计,其平均分配生
产时间倾向不仅削弱了优势产能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也无法淘汰相 对劣质的产能,压抑了技术领跑企业的研发积极性。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
阶段也影响科技研发的主动性,像水泥这类传统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已进
入相对成熟的稳定期,进一步科研创新投资高、风险大且回报慢,多数企 业的研发积极性不高,缺少内生研发动力。114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三) 协同处置工程起步较难水泥窑高温燔烧的特点对协同处置固体垃圾与废弃物具有无可比拟的
优势,在业内备受青睐,是水泥行业绿色发展的方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 有多年的研究应用历史,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有差距。某被调研企业反
映,污水处理厂的臭污泥被填埋地下百年也不会分解消化,若用高温水泥
窑幄烧,可有效实现无害化处理。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对废弃物的 协同处置建设没有明确安排,主要是因为:(1)难以从地方政府找到牵
头部门进行协商洽谈;(2)可方便借鉴的协同处置成熟技术和经验少。 从调研结果看,有7家企业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其中2家年处理量70万 吨,其他5家都不超过30万吨,实际处理量有限。有2家企业经批准具
有危险废物处理的资格,有2家企业与有关部门商洽过生活垃圾的处理事
项,但实际成效不明显。(四) 污染综合防治尚待突破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继火电厂和机动车之后的第三大
排放源,危害严重,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可导致肺部疾病,通过特定气象条
件可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调研发现,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实
现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的量化约束,企业目前较为常用的脱硝方
法需要增加辅助料的使用量,但这又会造成新的困境,如产生氨逃逸危
害、能耗增加和其他污染物的增加,污染综合防治尚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
攻克。调研数据显示,不同厂家生产单位熟料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
尘排放量差异较大,有些企业的环保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 高标准、高质量意识有待深化许多工程都是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水泥质量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
素之一。水泥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对氯离子、强度、抗压、抗折、烧失
量、水溶性六价锯等方面的指标有明确的质量界定。既要重视质量立法, 还要强化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制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强化执法监督。调研
显示,16家出产水泥的企业中有7家的三成产品是较为低档的PC32. 5型
水泥,提升产品档次的空间仍然较大。据调研了解,假冒伪劣水泥产品时
115::::经济动态与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出现,如在某辖区建材批发市场发现了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的袋装水
泥,经该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取证调查,共查处30余吨假冒水泥。
制售假冒伪劣水泥既扰乱市场秩序,又给建设工程留下隐患。三几点建议(一) 严格管控产能布局一要严控新增产能,在巩固前期去产能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 能置换政策,明确置换的产能为符合规定的在产产能,已停产一年以上且
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产能不能用于置换,限制跨省异地置换和僵尸产能的置 换,严格坚持集团内同区域减量置换,不给批小建大、虚假置换、重复置
换等违规置换行为留有余地,维护市场稳定有效和供需平衡。二要从能
耗、排放、质量、安全、环保、资源及生态等多方面提升行业标准,用规
制手段主动淘汰相对落后产能,不断健全市场化去产能长效机制,真正实
现落后产能市场出清,提高行业集中度,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确保新产能的高级化、高质化和高效化。(二) 增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水泥行
业要靠技术进步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要靠创新实现高质 量发展。要趁当下利润丰厚之际,从长计议,多增加研发支出,增强高质 量发展能力。二要增强错峰停产执行效果,若错峰限产能做到合理的差别
化对待,给予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先进、产品优质高端的“领跑者”企
业更多生产机会,为他们深入研发提供条件,以提升其研发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对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三) 创建协同处置循环链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泥行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期 待,只有从所涉及的各环节着手,积极落实,才能推动整个系统工程的高
效有序发展。不妨先从某个点切入,比如,当前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116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乙
作正如火如荼,这为充分利用水泥窑的优势提供了用武之地,城管部门与 企业都应主动沟通协力,为城市末端垃圾处理做出创造性贡献。(四) 强化综合防治污染举措平衡统筹好水泥生产与污染防治是新时代水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基本要求。一要持续开展覆盖水泥生产线全流程的环保水平提升行动,大
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技改、改进装备、优化工艺、降低石 化能源消耗、大幅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打造绿色环保经济新业态。二要
探索研究适合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浓度,不断减少生产排放,探索完善二氧化碳收集
技术和产品应用,进一步督促企业让现有的环保节能减排防污装置充分有
效运转,真正发挥功能作用。三要加强综合研发、创新,发挥合力攻坚优 势,创建目标任务明确的生态环保研发有效机制和平台,探索解决关键核
心共性难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五) 强化质量安全担当水泥质量安全就是生命,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培育深厚的质量强国文
化氛围,可靠的水泥产品质量是确保建设高质量工程的基础,必须严格执
行水泥产品强制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目前在坚决淘汰低档
PC32. 5型水泥的同时,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由满足“合格率”向追求
“绝对可靠”飞跃。加强对水泥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监管,相关部门加强执
法联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检抽査频率,排査源头并切断制
售假冒的产业链条,将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依法销毁,健全确保质量安全 的长效机制。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坚守底线、提高站位,主动与地方专
业协会交流互动、联手合作,用行业整体合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久久为
功,为新时代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可靠基础。(责任编辑:樊祥成)117::::经济动态与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search Report 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ement EnterprisesYang Yanbin, Sun Ruiling, Qu Xiaodong, Gai Xiankun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cement enterprises implemen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special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enterprises have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reform task of cutting overcapacity, reducing ercess in ventory, deleveraging, lowering costs, and strengthening areas of weakness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achieved sub
stantial results in eliminating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updating produc
tion equipment, emphasiz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expan
ding cement industry chain,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However, they still need to make further efforts in capacity layout control,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coor
dination.Keywords: Cement Enterprises; Capacity Contro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oretical Analysis on Fiscal Policies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s
Promoti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Zhao Baoting Shi XiaoqinAbstract: With economy entering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local gov
ernment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s,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fiscal policies to promot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iming at clarifying the reasons for promoti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2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