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September 2013,VoL 6 No.9C ・论著・ 间歇性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 影响研究 李伟 【摘要】 目的分析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应用和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 4月_2Ol1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导尿方式和配合措施.将68例患 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留置尿管导尿;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方式配合辅助膀胱功能训 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尿功能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尿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清洁导尿及相应辅助功能训练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间歇性清洁导尿;脊髓损伤;尿路感染 间歇 【中图分类号】R 6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96(2013)09—0018—0002 Effect of Treating Urinary Function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Clear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Wei.The ThirdPeople 5 Hospital ofGuangyuan a哆,Guangyuan 628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teeing urinary function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clear intermittent cathetefiz ̄ion.Methods Choosed 68 patients suffered spinal cord i ̄jury from Apt.2010 to Agu.201 1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with different ways of catheterization.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h itndwelling tube for catheterization,and controHed group were treated wih cleart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combined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作者单位:628001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58.43%)为单发溃疡,发生部位分别为足趾39例、足底l2 形态功能的破坏时间延长 j。 例、足背9例、踝部6例。按照坏疽类型分,9例为干性坏 疽,仅有足趾患病;3例为湿性坏疽,双足均患病。 3讨论 3.4血管及神经病变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与蛋 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出现机体内脂代谢紊乱、高血凝、高 黏稠、下肢动脉硬化等使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的诸 多因素 ,造成患者的下肢血管硬化和血栓堵塞血管,灌流 量减少,从而导致循环障碍,最终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 等,本研究病例组血管及神经病变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随着糖尿病足患者的逐年增加,医疗一[作者应该通过加 强宣教糖尿病足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血糖、调整血 脂、血压,戒烟等早期干预。积极通过早诊治、早控制、积 通过本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3.1年龄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也 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 高于对照组,并且6O岁以上的患者为26例,明显高于对照 组的l9例,主要是由于年龄越大其自身的激素水平、自身修 复能力、组织代谢率明显降低。 3.2病程本研究可以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其糖尿 极有效的创面护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 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淑芳.糖尿病足发病诱因及其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报,2011,32(20):3416. 病的病程比较无差异,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与病程时间没 有直接关系。病例组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是新 诊断为糖尿病,这部分患者主要是因为局部溃疡难以痊愈或 者伴发局部感染才来我院就诊的。 3.3低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本研究病例组患者的血清清蛋 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主要是由 2李青,刘芳,赵俊功,等.糖尿病足溃疡的性质及好发部位分析 [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4):465—468 3杨华32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 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蛋白质合成率降低进而导致代 谢功能紊乱而继发营养不良。内毒素中毒、氧化应激从而导 致糖基化介导作用于红细胞膜蛋白,促使高糖毒性对红细胞 16(5):584—586. (收稿日期:2013—06—10) l缶床合理用药2013年9月第6卷第9C期 Compared the urinary function and infected rate.Results The urinary function in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 ・l9・ (P<0.05).And the rate ofurinary ifnected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led group(P<0.05).Conclusion Treating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clear intcrmiRent catheterization Call increase urinary function and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 【Key words】 Clear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Urinary infected 午8点至次日上午6点不饮水;2次导尿之间可自行排尿> 100ml,残余尿量<30Oral时,每隔6h导尿1次;2次导尿间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多发,脊髓损伤的 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我国脊髓损伤患者人数已经 突破百万,并且以每年120000的速度快速增加。脊髓损伤患 可自行排尿>200ml,残余尿量<20Oral时,每隔8h导尿1 者的排尿功能障碍问题一直受到临床关注,已经有大量文献 报道多种脊髓损伤患者的导尿方式。本研究探究间歇性清洁 次;待患者残余尿量<lOOml时停止导尿H 。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 导尿的应用和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 68例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的CT、MPd、X线等 检查证实为脊髓损伤患者,并符合WHO中规定的关于脊髓损 伤的诊断标准…。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采用的不同导尿方式 和干预手段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 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4~56岁,平均(38.12± 1.36)岁;胸髓损伤I1例,颈髓损伤5例,不完全损伤8 例,完全性损伤1O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 l7~54岁,平均(37.24七1.07)岁;胸髓损伤1O例,颈髓 损伤6例,不完全损伤7例,完全性损伤1I例。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采用留置尿管方式导尿,定 期夹管、放尿,对伴有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和抗生 素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是否有尿意行不同的导尿方式,其 中有尿意患者行个体化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无尿意患者行 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待患者有尿意感后行个体化自家间歇 性清洁导尿;所有患者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膀胱训练:采用 激发技术在小腹周围某一点轻轻叩击或挤压膀胱、拍打大腿 内侧、轻轻扯拉阴毛,挠脚心、听流水声等,寻找反射性排 尿的“扳机点”;采用屏气法促进排泄,患者取坐位、身体前 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 采用手压法帮助排尿:患者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其余手指 放在下腹部的膀胱区,用力向骨盆压迫,促尿液排出。 1.2.1个体化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保持患者伤前的生活方 式不变,鼓励患者多喝水;于患者有尿意感时、出院门前、 治疗前、睡前给予导尿;导尿前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记录 患者的排尿量,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主要有耻骨上区轻叩、 触摸大腿、挤压法和屏气法等 ;导尿时要求患者行意识性 排尿,并观察排尿流速,以增强排尿信心;保持患者舒适体 位,身体前倾,无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自行导尿,进而提高 其独立能力;患者导尿量>80%时停止导尿 。 1.2.2 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依据患者膀胱中的液体进入量 和残余尿量规定每天的导尿时间和次数,通常每日导尿4~6 次,分别为上午7~11点和F午3、6、10点;每日饮水方案 为:上午l0点、下午4点和8点分别饮用200~300ml水,下 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无尿路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中4 例发生尿路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尿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留置尿管的方式导尿容易发生 尿路损伤、感染、狭窄以及膀胱结石等相关并发症。而间歇 性清洁导尿可以避免会阴部合并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感染, 促进膀胱的周期性排空和扩张,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并且 间歇性清洁导尿方式可以避免限制患者引水导致的膀胱充盈 状态受影响,能防止尿路感染和挛缩膀胱的发生。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方式导尿,治 疗后其排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可见其效果。但是间歇性清洁导尿方式需要对 患者进行定时、定量的饮水,然而患者的膀胱充盈速度和排 尿时间同时收到饮食、排汗、生活习惯、饮水等的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单纯依据时间的长短导尿可能因膀胱充盈不足影 响其功能。个体化间歇性清洁导尿可避免自家间歇性清洁导 尿中的不足,使膀胱拥有合理的容量刺激后排空,可有效地 训练患者排尿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亚平,杨延砚,周谋望,等.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 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8 (7):109—110. 2王斌雄,王应良,增加腹压法并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 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12,13(4):198—199. 3赵金彩,丁俊琴,井永敏,等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 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2,15(14):106—107. 4崔淑兰.浅析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C].中华医 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收稿日期:2013一O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