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峪小学2012-2013学年度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巡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常规,规范管理,追求实效,改革创新,创出品牌,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
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完善育人德育网络。
4.继续做好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工作,努力推出我校品牌。
5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和对班主任的培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长效性和实效性。
7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加强学生校内外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确保我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德育工作中
1.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木匾,确立人生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驾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科教育内容,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课堂、进头脑
2.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3.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才‘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培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日、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通过多种途径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
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
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
各年级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定大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各种主题活动。在三—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界,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结合德育课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挣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
活动或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调动各界参与,整合德育资源,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
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可采用电话),家访率达到100%,任课老师也要经常进行家访。
2.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能力,能从学生行为表象发现其内在的心理疾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合疏导
第二: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这是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刻不容缓。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
3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要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三)认真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多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思祖国、感思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思同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一切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逐渐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全面加强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讨,系统总结德育教育经验,切实矫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使本校德育亮点常亮常新。
(五)开展德育科研。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本学期将举行两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要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各位教师要适应课改新形势
发展的需求,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途径要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走特色之路。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握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把德育“粗线条”的大道理的阐述、大范围的说教、大标语的渲染落实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艰苦反复的“细节”上。树立学校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要精致、成功在细节的思想。鼓励教师探讨德育问题,从事德育研究,及时把德育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