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

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

来源:乌哈旅游


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

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 .................................................................................................................................................. 1

1、配合事项 ........................................................................................................................................................................ 3

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 3 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 3 1.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 3 1。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 3 2、排管规范要求 ................................................................................................................................................................ 3 3、电气线路敷设规范要求 ................................................................................................................................................ 5 4、布线工艺保证 ....................................................................................................................................................................... 7 5、安装和端接 ......................................................................................................................................................................... 11

5。1、配线架安装及端接 ........................................................................................................................................ 11 5。2、信息插座安装 ............................................................................................................................................................... 11

5.3、安装工艺保证 ................................................................................................................................................... 12 5。4、焊接工艺保证 ............................................................................................................................................................... 13

6、电源设备的安装 .......................................................................................................................................................... 14 7、接地.............................................................................................................................................................................. 16 7。1、弱电系统接地 ............................................................................................................................................................... 16 7.2、电子设备的接地 .............................................................................................................................................................. 16

7.3、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 17 7。4、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 18 7.5、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安装 ................................................................................................................................... 18

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 3

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 3

1.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 3

1.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 3

2、排管规范要求 ..................................................................................... 3

1

3、电气线路敷设规范要求 .................................................................... 5

4、布线工艺保证 ..................................................................................... 7

5、安装和端接 ...................................................................................... 11

5。2、信息插座安装 ........................................................................... 11

5。3、安装工艺保证 ........................................................................... 12

5。4、焊接工艺保证 ........................................................................... 13

6、电源设备的安装 .............................................................................. 14

7、接地 .................................................................................................. 16

7。1、弱电系统接地 ........................................................................... 16

7.2、电子设备的接地 .......................................................................... 16

7。3、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 17

7.4、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 18

7。5、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安装 .......................................................... 18

2

1、配合事项

配合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注意和遵循其施工规律。

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在土建基础施工中,应做好接地工程引线孔、地坪中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的预埋工作.

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

1.3、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

1。4、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各控制室的装饰应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弱电系统设备的定位、安装、接线端连接,应在装饰工程基本结束时开始。

2、排管规范要求

3

1) 管子安装前必须消除管内毛刺和铁锈并做防锈处理,钢管内壁要求平滑、不应有扁曲或节痕,管口要求挫光。电线管的连接必须采用束结连接,焊管采用套管连接,管子需用钢锯切断,严禁用火焰、电焊切割。

2) 直线(水平或垂直)敷设电缆管或用户线管,长度超过30m应加装过路箱,管路弯曲敷设两次也应加装过路箱,以方便穿线施工.过路箱应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分,宜为底边距地0。3~0。4米或距顶0。3米。

3) 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严禁“S”弯或“U”弯.进入墙体或凝泥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表面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4) 埋于地下的电线管道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套管,管子在穿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装接线盒,金属软管等补偿装置,并做好接地柔性跨接。

5) 电管的弯头应用符合要求的弯管器弯制,弯头应呈圆弧曲线,弯曲处不得产生皱裂现象,椭圆度不得超过管径的10%。弯曲半径一般要求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在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应不小于管外径10倍,预埋混凝土内的电管尽量在二层钢筋之间,埋设于楼板内的电管应尽量避免重叠。

6) 钢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径的1。5-3倍,管口必须对准,须满焊,可不再跨地线;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连接处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扣连接时拧进丝扣长度宜接近1/2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少于5扣,外露丝扣应为2—3扣,严禁采用熔焊连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2mm以下的钢管不得采用套管溶焊连接。

4

7) 管与盒的连接采用焊接,管口应高出盒内壁3-5mm,焊后需补涂防腐漆;管盒连接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管螺纹宜外露2—3扣。

8) 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作好接地处理,丝扣连接应采用不小于Φ6圆钢进行跨接,以保证接地良好,暗配管采用金属管时,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装置,焊缝均匀牢固。采用套管连接预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管,其连接处应作防漏处理,以防浇注时灰浆流入堵塞管路。管路接头、管路进出箱盒处,要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以防水泥沙浆或其他建筑材料进入管路或箱盒里。

9) 暗配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沉降或伸缩缝),设计时可在变形缝两侧分别设垂直主干系统自成单元。如必须穿越变形缝时,暗配管线应做伸缩或沉降技术处理。

3、电气线路敷设规范要求

1) 事先合理计算并分配管路,穿线前先在管口套好护圈,穿线时可用滑石粉,保证出线后的线缆余量。强弱电分开穿管,电管和桥架间接地连接可靠,线缆尽量按照系统分开,桥架和管路内预留一定比例的空间。

2) 出线口位置的线缆要有明显的标示,及预留各设备的安装支架,检查所有管线是否根据图纸上的要求来布管布线及出线口的位置是否正确,及时做好管线走向改动记录,填写隐蔽工程的报验资料。

3) 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4)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物体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

5

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

5)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6)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7)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8)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土梁、柱上凿安装孔。

9)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

10)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11) 敷设电缆时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12) 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

13) 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4) 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电源线

6

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15) 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有较大倾斜度敷设时,应用支架固定。

16)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17) 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18) 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19) 每一个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20) 导线与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21) 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4、布线工艺保证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独立走线(机柜内走线除外),不允许与强电共享线管或线槽,与强电电缆的间隔应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互相之间的电磁干扰.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没有急剧的转弯,最大扭距不允许超过厂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7

整个布线过程必须保证线缆的完好无损,不允许保护外皮有明显的破损或脆化.线缆的走向必须科学合理,不允许纵横交错或盘旋.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的线尾必须科学合理,保留合适的标准长度,确保足够的长度利于线缆的热胀冷缩和应急跳线。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都要用线牌做好标签,并确认与布线清单的标识号码相符,书写字体必须清晰和标准。

具体工艺如下:

所有线路的敷设均采用桥架线槽和钢管穿管敷设.管线施工按照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检验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管路敷设方式:

• 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太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 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 根据图纸加工好的各种盒、箱、弯管用钢据进行无齿切割,断口处平齐,管口内外清除铁屑,箱盒开孔应整齐并同管径相吻合.

• 管路连接采用套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2。2倍,连接管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弯管、支架、吊架预加工,支架固定距离应均匀.

8

水平电缆敷设

• 在敷设之前,先检查所有管槽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及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

• 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 在管里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 公斤,必要时可在管内加少量滑石粉以减少线揽与管内壁之间的磨察;

• 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 布线时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 水平线缆在信息输出口处预留30—50cm;

• 水平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签,填好放线记录表;

• 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最好在天花施工前完成;

•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垂直主干敷设

• 垂直主干敷设时一定要避免因电缆自重使电缆受到过大的拉力;

9

• 垂直主干自上而下敷设时,每隔三层须将电缆全部抽回楼面,绑扎好上面的电缆后再向下敷设;

• 垂直线槽中敷设主干电缆时,每隔1。5-2 米应绑扎固定,水平电缆在垂直线槽中敷设时应每20 根绑扎一捆,然后每隔1。5-2 米进行绑扎固定。

• 主干电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 倍,在线槽中排布整齐,电缆在绑扎时松紧适度,不可绑扎得过紧;

• 垂直主干在两端预留5-6 米;

• 敷设垂直主干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光缆敷设

•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 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于20 倍;

•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布放速度同步,光缆索引的速度一般每分钟15 米;

• 布放光缆时,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保留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 光缆在两端预留长度为5—10 米;

10

• 敷设光缆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 所有光缆不应外露。

5、安装和端接

5。1、配线架安装及端接

• 分配线架挂墙安装时,下端应高于0。3米,上端应低于2米;

• 配线架挂墙安装时应保证垂直,垂直偏差度不得大于3mm;

• 分配线间配线架采用壁挂式机柜包装;机柜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 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应于2mm;

• 系统端接前应确认电缆和光缆敷设已经完成,配线间土建及装修工程完工完成,具有洁净的环境和良好的照明条件,配线架已安装好,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 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电缆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

• 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5。2、信息插座安装

• 信息插座安装前必须确认所有装修工作完成,核对信息口编号是否有误;所有信息插

11

座按标准进行卡接;

• 信息插座安装在墙体上时,宜高出地面30cm;

• 信息插座安装完毕后应立即依照平面图在面板上做好编号。

5.3、安装工艺保证

在现有的条件下,所有器材的安装方式必须确保安全、牢固。

投影机调试好之后,条件允许的话,须对安装支架与地面进行加固处理,避免人为碰撞产生的意外。

机柜内部的器材编排必须科学合理,在确保安全牢固的前提下,以使用或维护的便利性为设计标准。

机柜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困难时可根据电缆地槽和接线盒位置做适当调整;机架的底座应与地沟槽钢固定;

机柜应竖直安装,垂直偏差不太于0。1%;几个机架并排安装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小3毫米。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毫米;

机柜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柜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

12

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

采用地槽和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

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毫米处成捆空绑。根据电缆的数量应每隔100~200毫米空绑一次;

采用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电缆由出线口人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时还应成捆绑扎;在敷设的电缆两端应留适度余量,并标示明显的永久性标记;各种电缆及控制线插头的装设应符合生产厂的要求。

5。4、焊接工艺保证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在遇到必需加长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简单的人力纽结,必须使用电烙铁焊接;焊接部分的裸线不允许使用电工胶布密封,必须使用热缩管严密套好。

所有需要焊接的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不允许直接对焊,必须要用提炼后的松香先对

13

焊接的线缆和接头部分镗锡处理,严禁使用任何助焊剂.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的焊点必须保证焊接牢固和圆滑,不允许焊点起毛刺或尖角,避免焊点造成的短路或断路。

所有音视频、控制的接插件(如BNC、RCA、XLR、TRS等)的内部芯线焊接都必须套热缩管保护,避免焊点的氧化,利于长时间的稳定使用。

所有线缆屏蔽网的连接要整齐牢固,如果是夹紧式的连接头(如焊接式的BNC、RCA或TRS接头),必须先焊接后再夹紧,避免屏蔽网的松散和脱落。

厂家原装视频线缆的安装必须严格遵循厂家规定的标准和工序。

6、电源设备的安装

A.供电系统的安装

1.弱电工程的供电设备应在安装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技术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2.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锈蚀、损坏。

3.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4.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B.电源设备的安装

14

1.设备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

2.固定设备时,应使设备受力均匀。

3.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电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可靠绝缘。

4.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上、柱或基础上时,宜采有膨胀螺栓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3~1。5m;

(2)成排安装的供电箱,应排列整齐。

5.UPS设备安装完毕,应检查其自动切换装置的可靠性,切换时间及切换电压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6.稳压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稳压特性,电压波动值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整流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输出电压,电压值应符合安装前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8.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壳间的绝缘电阻,500V兆欧表测量时,应不小于5MΩ。当安装使用说明书中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规定。

9.供电系统送电前,系统内所有电源设备的开关均应处于“继”的位置,并应检查熔

15

继器容量.

7、接地

7。1、弱电系统接地

1.弱电系统的接地,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管子与盒子的连接不应采用塑料纳子,应采用导电的金属纳子。

3.当强弱电都采用PVC管时,为避免干扰,弱电配管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相隔距离宜大于0.5m.

4.当强弱电用线槽敷设时,强弱电线槽宜分开;当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时,强弱电之间应用金属隔板隔开.

5.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6。 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7.2、电子设备的接地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

16

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其接地电阻一般为30Ω。

2.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超过5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的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3.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取多点接地.

4.为了避免环路电流、瞬时电流的影响,辐射式接地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为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干扰,环式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连接;对混合式接地系统,在电子设备内部采用辐射式接地,在电子设备外部采用环式接地系统.

5.接地环母线的截面,当电子设备频率在1MHZ以上时,用铜箔120mm×0.35mm;在1MHZ以下时,用铜箔mm×0.35mm。

6.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

7.3、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为1Ω.

2.对于泄漏电流10mA以上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

17

体,连接线可采用6mm2的铜导线或25mm×4mm 镀锌扁钢,并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为了减少趋肤效应和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于35 mm2,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

4.直流工作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如不采用共同接地时,两者之间的电差不应超过0.5V,以免产生干扰.

5.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7。4、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0.5kVA 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Ω。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

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电视系统的传输电缆穿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要接地,用以防止干扰。

7.5、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安装

1.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

18

2.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要相距3m以上.

3.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 mm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