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正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人体三面:冠状面左右纵切矢状面前后纵切水平面上下平切
3.成人:206块骨;分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骨的分类:一长骨:多分布于四肢,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名骨干,内有髓腔;
二短骨:多分布于腕部、踝部;
三扁骨:围成体腔;
四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功能多样;
4.骨的构造:骨质:1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在颅盖骨常称为内、外板;
2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在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
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1骨外膜:包被在骨的表面;
2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网眼内;
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1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2黄骨髓: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
5.躯干骨组成:24块椎,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2对肋骨
6.椎骨的一般结构特征:①椎体②椎弓
椎弓发出7个突起:棘突 1个,横突 1对,上下关节突 2对
7.各部椎骨的特征:
1颈椎:横突有孔称为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末端分叉
2胸椎:有横突,上下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3腰椎:椎体粗短,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成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4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下端有孔称骶管裂孔
5尾骨: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8.胸骨:胸骨体,胸骨柄,剑突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平接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9.肋:由肋骨与肋软骨构成,共12对;
区分:真肋:第1~7肋直接与胸骨连接
假肋:第8~10肋不直接与胸骨连接
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
10.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23个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作用
11.骨之间的连接:直接连结:1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2软骨连结:透明软骨连结、纤维软骨连结
3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关节或滑膜关节
12.间接连结关节
一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有关节软骨透明软骨
关节囊:外层—纤维膜,内层—滑膜,产生滑液
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滑液,呈负压,维持关节的稳固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
13.胸廓:12块胸椎,12对肋一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14.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15.1胸锁关节:锁骨的胸骨端和胸骨的锁切迹及第一肋软骨的上面构成,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2)肩关节: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为球窝关节,盂唇加深关节窝肱二头肌长头腱,关节囊薄而松弛,上壁有喙肱韧带下壁薄弱,易前下方脱位,肩关节运动
(3)肘关节:①肱尺关节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②肱桡关节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③桡尺近侧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
16.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2耻骨联合3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17.骨盆bony pelvis
组成: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界线:上方的大骨盆假骨盆、下方的小骨盆真骨盆、小骨盆上口、小骨盆下口、骨盆腔
耻骨下角:女性为90°~100°,男性为70°~75°
18.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横弓
19.肌的起止:附着在固定骨上的为起点、也称定点;附着在移动骨上的为止点、也称动点;
20.咀嚼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加咀嚼运动;
21.颈浅肌:胸锁乳突肌: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颈深肌:斜角肌间隙:是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2.背浅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肩胛提肌、菱形肌
背深肌 :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和仰头、夹肌
23.胸肌: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
24.膈:1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 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呼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
活动;
25.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26.腹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腹肌的作用: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2、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功能;
3、降肋助呼气;
4、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27.腹股沟管:1位置 2构成四壁、两口3通行结构
28.四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 韧带、腹壁下动脉围成;
29.上肢带肌:三角肌:作用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可使上臂伸和旋外;
30.臂肌
一前群:肱二头肌: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上臂;
(二)后群:肱三头肌: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31.呼吸系统:呼吸道和肺组成;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32.鼻的分部:外鼻、鼻腔和鼻旁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33.喉:喉软骨,作成喉的支架;包括甲状软骨一块、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一个、杓状软骨一对
喉连接:弹性圆锥
34.声门裂: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部,前3/5为膜间部,后2/5为软骨间部
35.喉腔分部: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36.气管:由黏膜、气管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由14~17个“C”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环构成
气管分部:颈部和胸部气管隆嵴为气管杈内面呈半月形向上凸的纵嵴
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右主支气管:粗、短、较直
37.肺:一尖肺尖一底肺底:膈面三面肋面、纵膈面、膈面即肺底三缘前缘、后缘、下缘
肺的分叶:左肺 左二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 右三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38.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如此反复分支直达肺泡管,形状如树
39.支气管肺段肺段:左、右肺通常分别有10个肺段
40.胸膜: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
胸膜分类: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1~4cm.在锁骨上臂丛麻醉或针刺时,为防止刺破肺尖
脏胸膜
胸膜腔: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间隙内仅有少许浆液,可减少摩擦;
41.胸膜隐窝:肋纵隔隐窝、膈纵隔隐窝、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折返形成一个半环形间隙,左右各一,是所有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42.胸膜下界和肺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肺下界 6肋 8肋 10肋
胸膜下界 8肋 10肋 11肋
43.纵隔:左、右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再分三部: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44.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45.肾
一位置:腹后壁;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
二肾的外形: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renal hilum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三肾蒂:renal pedicle 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
肾蒂结构的排列关系:前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上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四肾的被膜 :1肾筋膜2脂肪囊 肾床 3纤维囊
五肾的结构:1肾皮质:新鲜为红褐色,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伸入肾椎体之间的皮质称肾柱2肾髓质色淡红:15~20个肾椎体、肾乳头和乳头孔、肾小盏呈漏斗形,共有7~8个、肾大盏、肾盂
六肾段血管与肾段:
1肾动脉
2肾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
46.输尿管分部:
输尿管腹部
输尿管盆部
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3处狭窄:
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②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 cm;
在女性盆部的毗邻
47.膀胱的形态: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分四部:膀胱尖、膀胱体、膀胱底、膀胱颈
膀胱的内面结构:膀胱三角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
输尿管间襞两个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
膀胱的位置:成人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空虚时膀胱全部位于盆腔内,充盈时膀胱腹膜返折线可上移至耻骨联合上方
膀胱的毗邻: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男性的精囊、输精管壶腹和直肠
女性的子宫和阴道
48.女性尿道:短而直
49.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二)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胰、肝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50.腭:硬腭、软腭腭帆、腭垂、腭咽弓、腭舌弓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
51.牙组织:包括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周组织: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总称,对牙有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
52.舌
一舌的结构:舌分舌体、舌根;两者以界沟为界;舌体的前端为舌尖
二舌粘膜:
背面: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
舌扁桃体舌根背部粘膜内,由淋巴组织组成的小结节
三舌肌:舌内肌和舌外肌
颏舌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 正中线;两侧同时收缩,伸舌;单侧收缩,使舌伸向对侧;
53.唾液腺
小唾液腺:位于口腔各部黏膜内,属黏膜腺,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等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54.咽
位置:咽是消化道上端扩大的部分,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位于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顶,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移行于食管
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1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鼓管扁桃体、咽隐窝
2口咽: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喉咽:梨状隐窝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的粘膜下陷形成;
55.食管
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位于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位于气管杈水平,左主支气管跨越其前方,相当于胸骨角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56.胃
1胃的形态和分部:胃形态有2口,2弯和2壁,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2胃的位置:通常,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57.小肠:小肠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
58.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的位置:位于胃和空肠之间
2十二指肠的分部:上部、降部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小乳头、水平部、升部
59.空肠和回肠
(1)空肠:管径较大,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呈粉红色,管内环状襞密度高,只有孤立淋巴滤泡,脂肪少,动脉弓级数少
(2)回肠:管径较小,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呈粉灰色,管内环状襞密度低,有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两种,脂肪多,动脉弓级数多
60.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1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2盲肠的位置:位于右髂窝内
3阑尾的位置: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
4直肠的位置: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骶骨的前方
弯曲:直肠骶曲、直肠会阴曲
直肠内有三个直肠横襞:最上方的直肠横襞接近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1cm;中间的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恒定,通常位于直肠壶腹稍上方的直肠右前壁上,距肛门约7cm;最下方的直肠横襞位置不恒定,一般多位于直肠右侧壁上,距肛门约5cm 5结肠:升结肠、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
(6)肛管:直肠壶腹、肛柱、肛窦、肛瓣、肛梳、白线、齿状线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肛管处的肌肉:肛门内括约肌平滑肌、肛门外括约肌骨骼肌
59.肝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故活体的肝呈棕红色;肝的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发生腹腔内大出血;
肝的形态1肝门:脏面中部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介于方叶和尾状叶之间的横沟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左侧的纵沟较窄而深,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通过,称肝圆韧带裂;后部容纳静脉韧带称静脉韧带裂;沟的前部为一浅窝,容纳胆囊,故称胆囊窝;
借“H”形的沟,裂和窝将肝分为4个叶:肝左叶、肝右叶、尾状叶和方叶;
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60.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1内生殖器: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2外生殖器:阴茎和阴囊
睾丸:1位置:阴囊内
2形态:扁椭圆形,有前、后缘,内、外面,上、下端
3结构:睾丸表面的一层坚厚的纤维膜为白膜,凸入睾丸后缘内形成睾丸纵隔,由纵隔发出
睾丸小隔连于白膜
附睾:呈新月形、紧帖睾丸上部和后缘而略偏外侧;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附睾管弯曲移行为输精管
输精管和射精管:1输精管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输精管壶腹:两侧输精管在盆部逐渐接近,膨大形成输精管壶腹}
精囊: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
前列腺:1形态:前列腺底、前列腺尖、前列腺体,后面有前列腺沟,外面有前列腺囊;前列腺实质分为前、中、后叶及2个侧叶
2位置:膀胱下方,尿生殖隔上方,围绕在尿道起始部周围;
阴茎:阴茎可分为头、体和根三部分,头的尖端有尿道外口;由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组成,外面包以筋膜和皮肤
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1分为三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2三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最窄
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妆窝
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61.女性生殖系统
1内生殖器: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2外生殖器:女阴
卵巢:1呈扁卵圆形,分为两面、两缘、两端
2卵巢固定装置: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输卵管分四部:
①输卵管子宫部 最细
②输卵管峡 输卵管结扎部位
③输卵管壶腹 受精部位
④输卵管漏斗 输卵管伞为输卵管的识别标志
子宫:1形态:呈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
2外形分部:1. 子宫底2. 子宫体 3. 子宫颈、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内腔狭窄可分为两部:1. 子宫腔2. 子宫颈管 子宫口
3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统称子宫附件
4子宫的姿势:当膀胱空虚时,成人的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
5子宫与腹膜的关系: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
阴道: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二者之间形成的环形凹陷;分为前部、后部及两个侧部;
61.腹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1壁腹膜:衬于腹、盆腔内表面
2脏腹膜:覆盖腹、盆脏器表面
3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系;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4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
腹膜形成的结构:一网膜:大网膜、小网膜
①网膜囊是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隙,又称小腹膜腔
②网膜孔的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1-2手指通过
二系膜:壁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形成许多将脏器连于腹,盆壁的双层腹膜结构肠系膜
三韧带
四 皱襞、隐窝和陷凹
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