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及培养模式

2013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及培养模式

来源:乌哈旅游
胡 敏

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humin@cqupt.edu.cn

一、研究方向

移动互联网研究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及三网融合环境下的云通信关键理论、技术及应用,包括通信与信息引擎平台技术,分布式云计算,P2P语音、流媒体、互联网内容挖掘与分析技术,构建通信与信息服务融合、网络融合条件下的云通信统一平台,力求解决当前及未来网络中应用技术面临的问题。

1)融合通信平台技术,基于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构架,构建适合新型业务发展、面向多种媒体类型、多种接入网络、多种终端类型的智能融合业务基础服务提供平台架构,提供可运营、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高扩展、灵活的业务支撑能力。

2)移动终端软件开发与应用,包括主流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的软件开发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终端软件开发,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开发,无障碍通信在智能终端上的研究与开发等。

3)通信业务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统一鉴权技术研究与开发,实时计费系统研究与开发,通信业务支撑系统研究与开发等。

复杂通信网络关键理论与技术

研究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吸引子、小世界、无标度中部分或全部性质的复杂信息通信网络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Ad hoc网络、物联网、车载

网络、延迟容忍网络等。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及复杂系统理论在网络、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诸如网络的动力学行为与自组织临界现象,复杂网络整体动力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

二、研究生培养

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如何在硕士学制的有限时间内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科研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并使他们创造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与产品,这是当代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科研团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紧密结合通信与信息产业应用与技术发展,将研究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培养、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融入产、学、研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分阶段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科研课题研究与工程研发实践阶段、学位论文研究阶段。三个阶段由浅入深,依次连贯,涵盖知识、技术、工程设计、研发能力等方面。

2)跨学科导师团队。校内导师联合指导,改变单纯由一个导师指导的格局,实现导师资源的优势互补。校企导师结合,来自企业的多位产品设计、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3)校企合作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已建设有新型的一体化产学研基地,使得产、学、研三者真正的紧密结合起来,为科研提供市场需求的基础,为企业注入高校理论研究的动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研究生招生

欢迎对上述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报考,报考者应满足如下要求: 1)良好的学习能力,善于接受新事务、新知识,思维灵活,喜欢钻研和探索。

2)良好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通信或计算机专业知识及研发技能。 3)有志于成才者,渴望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未来人生及职业充满美好期望,并愿意为之付诸坚决行动。

4)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