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园林的含义及其与绿化的关系 1.1.1 园林与景观的含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景观的定义(landscape ):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 1.1.2 绿地的定义 凡是种植或生长有植物的地块都可以成为绿地。 1.1.3 绿化的定义 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成为绿化。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 中型的约为0.5-3公顷,
3公顷以上的就算大型人工山水园了。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绪论
1.3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也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所私有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可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除上述之外,也还有一些并非主体、亦非主流的园林类型,例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和公共园林。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 园林艺术论著
《园冶》作者:计成 共三卷,篇首有‘兴造论’和‘园说’,阐述了造园思想和原则。 造园思想: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外国园林历史发展
一般认为世界园林有三大体系:
(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
(2)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林¡ª¡ª17世纪法国古典园林¡ª¡ª18世纪的英
国风景园。
(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体系)。 日本庭院
日本庭园的种类 1.有水庭园
2.无水庭园(枯山水) 3.茶庭(茶道庭园) 4.综合庭园
根据庭地的类别
筑山庭、平庭、枯山庭
日本园林形式的发展
苑园——舟游式——回游式——茶庭——回游式+茶庭
日本茶庭
茶庭出现在16世纪。石水钵、石灯笼成为后来日本庭园的小品点缀。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
与日本的书法、绘画、花艺一样,不论是祝山庭、平庭和茶庭均有真(楷)、行、草三种格式。日本庭园的真、行、草的区别主要是精致程度上。“真”最严谨,“行”比较简化,“草”就更自由。
著名作品
法国古典建筑最伟大的杰作是凡尔赛宫。整个建筑群包括宫前大花园、巴洛克式宫殿和放射型大道等三部分。
凡尔赛宫是由法官最杰出的的造园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造的。通常也把法国古典园林称之为勒诺特尔。
城市绿地分类
公园绿地:综合公园(全市性 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 小区公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 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其他绿地(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什么是“适地适树”原则?
是造林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说:在造林中使树种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以利于成活、成林,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益。
防护绿地(G3)的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做公园使用。
地形与植物
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要素是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合成。而自然因子是其最基本的要素。自然因子就是土、园林植物、水、山石等。 土地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
对于平坦地形,设计者往往需要通过颜色鲜艳、体量巨大、造型夸张的构筑物或雕塑来增加空间的趣味,形成空旷地的视觉焦点
凸起的地貌,例如山丘和缓坡,相对于平坦性地貌而言具有动感和变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视觉的中心。
再设计时往往会在高起的地方设置构筑物和建筑,以便人能从高处向四周远眺。 山脊地形是连续的线性凸起型地形,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流线。 3.1 园林植物分类 3.1.1 按栽培要求分 露地植物、温室植物 3.1.2 按观赏部分分 观叶植物——银杏
观花植物——山楂、山杏 观果植物——山楂 观干植物——白桦
观树型植物——银杏 、新疆杨 3.1.3 按外部形态分
1、乔木:体型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2/3m以上),寿命长 按高度分:大乔木>20m 中乔木8-20m 小乔木<8m 按叶片脱落情况分:常绿乔木——松、柏
落叶乔木——杨、柳、榆、槐 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自基部分枝,多是丛生状态 按高度分:大>2m 中1-2m 小<1m 3、藤本
3.1.3 按外部形态分 4、竹类 5、花卉
狭义:有观赏价值的草木植物 广义: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总称 6、水生植物
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移植物 3.1.3 按外部形态分 7、草坪
地被植物:覆盖地面,起水土保持作用和装饰作用,但不耐修剪和践踏的双子叶植物。 游息类草坪 运动类草坪 观赏类草坪 交通安全类草坪 3.2.1 植物的形态 1、植物的大小
按植物的高度、外观形态可以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三大类
3.2.1 植物的形态
片裂:白皮松、悬铃木、木瓜等
花指有花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种类繁多,其姿容、色彩和芳香对人的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
果实与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除食用、药用外,很多鲜果都非常好看,尤其在秋季,效果更为显著。
行道树——减少路面辐射,降温,防风,减弱嗓音„„ 条件:
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耐城市街道的不良条件(城市土壤一般成酸性); 具有美观的树形或花、果及秋色叶可供观赏; 有较密的枝叶及适当高度的分枝点(2.5m以上); 主干通直而不生萌蘖,根系深;
发芽早、落叶晚且短期内落净,叶花果不散放 不良气味或污染空气的绒毛、种繁、残花、落果等;(雄性异株)
繁殖容易、易于获得大苗,生长快并耐修剪 3.3.1 树木的应用
2、庭荫树——冠大荫浓,起庇荫和装点空间作用的乔木。
3、园景树——孤植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独立构成景观。 4、花灌木
绿篱: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
攀援植物:生长快、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枝叶生长茂密(牵牛花、金银花、蔷薇、农作物„„)
古树名木:一般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园林植物选择的原则
一、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
二、以基地条件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园林绿化植物; 三、以落叶乔木为主,合理搭配常绿植物和灌木; 四、以速生树种为主、慢生、长寿树种相结合。 植物造景的原则 一、自然原则 二、生态原则 三、文化原则 四、美学原则
孤植树在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孤植树往往选择体形高大、枝叶茂密、姿态优美的乔树;
孤植树作为景观主体、视觉焦点,一定要具有与众不同的观赏效果,如酒瓶椰子和旅人蕉; 草坪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游憩草坪、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交通安全草坪以及护坡草坪等。
林冠线是指树林或者树丛立面的轮廓线,林冠线主要影响到景观的立面效果和景观的空间感。
水体和山石
人与水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1、自远古以来,人依水而筑,而生活。
2、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污水排入人们居住生活的周围的水体。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生活中有洁净的水体环境,要求使水体回复原来的自然生态。 1.2.3 水体的类型
1、按水体的形式,分规则式和自然式
自然式的水体为: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水体在园林中多随地形而变化;
规则式的水体为: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常与雕塑、山石、花坛等共同组景。 2、按水体的使用功能
中国园林中水成为造园的主要元素之一,有“无水不成景”之说 水的四种基本设计形态是:静水、落水、流水和喷水。
大型园林中的湖海,如颐和园昆明湖、北海等,水面开阔,水岸线通常直且长,多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段做不同处理;
江南宅园和北方一些小庭院,空间和水池、溪流的尺度小得多,水岸的做法多样,更适合中、近距离观赏。 叠石岸
为庭院池岸的主要做法,既可防止土壤崩塌,又便于临池观景。 叠石岸多采用天然石料,如湖石、黄石、青石等„„
山石堆叠间可留穴储土,种植花木藤萝,更具天然形态。 石矶
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桥有石板桥、曲桥、拱桥、亭桥、廊桥等。 山石的类型 主要材料
主要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
假山: 阻挡视线,划分空间的效果,并可以起到驳岸、护坡、花台等功能,减少人工的气氛,增强自然的情趣 置石假山
置石有特置、散置和群置
特置是以姿态秀丽,古拙或奇特的山石或峰石,作为单独欣赏而设置; 散置是将山石零星布置,所谓“攒三聚五”,有散有聚,有立有卧,或大或小; 群置是以六七块或更多山石成群布置。 枯山水
在日本庭院中常用的手法。置石三五块,以白沙作为水面和水池,而石边耙出浅浅的纹路,以表述其山水之关系。
这种无山似有山,无水似有水的组合,是一种高度的概括,只有人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体现其存在,是日本园林中独特的手法。
人工要素 园林建筑作用
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通常都应得到两方面的满足:其一是要求其内部适应于相应的活动;其二是要求具有使人赏心悦目的造型。
园林建筑除观景及景观作用外还有分划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亭
园林之中亭是数量最多的建筑。
我国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无园不亭,亭的主要功能是供游人作短暂的逗留; 在园林中亭也是点景造景的重要要素。 园路的具体作用有: 1、组织交通 2、引导游览 3、组织空间 4、构成园景
5、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
按照园路的性质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 1、主要园路
一般路面宽度在4-6米间较为适宜,最宽不能超过6米。 2、次要园路
可将其设计为2-4米的路幅,以便必要时能让车辆单行通过 园路的类型 3、游憩小路
交通性与游览性
单从交通的角度讲,快捷、便利是道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园林中的道路除了必须的交通功能外,还有游览景观的要求。
园路设计分规则式和自然式,自然式可以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景观的观赏内容,规则式通常采用对称的手法,突出主体和中心,营造或庄严、或雄伟的特殊氛围。 为更好地突出园路的游览性,园林道路通常被设计成曲线形。 园路的设计特点 因地制宜
园路要根据地形进行不同的规划布置,狭长的园地中景物一般按带状分布,与之相连的主要园路也应呈带状。
以山水为主景的园地中园景常常环山绕胡安排,园路也需随景观的要求而设计为套环状。 园林铺地的类型
按铺地材料可以有以下分类: 1、整体铺装 2、块状铺装 3、简易路面 4、花街铺地 园林小品设施
3.1休憩性园林小品 3.2装饰性园林小品 3.3展示性园林小品 3.4服务性园林小品 3.5游戏健身类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通常是指公园绿地中那些供休息、装饰和展示的构筑物。 展示性园林小品
公园绿地中起提示、引导、宣传作用的设施属展示性小品,主要有各种指路标牌、导游图
版、宣传廊、告示牌、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文物古迹中的说明牌等。 园林照明一般分为: 1、重点照明 2、环境照明 3、工作照明 4、安全照明
园林绿地中照明的形式大致分为: 1、场地照明 2、道路照明 3、建筑照明 4、植物照明 5、水景照明 6、其他照明
园林的结构 结构处理方式
三段式(大型园林):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
两段式(小型园林):序景——起景——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园林结构类型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以模仿自然为主,不要求对称严整。
规整式也成规则式、整形式或几何式。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正对称。
混合式 绝对的规则式或绝对的自然式是少见的,不过或以规则为主或以自然为主而已。 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一般园林绿地均由若干个景点组成一个景区,再有若干个景区组成整个园林绿地。 景观视线
1、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
2、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 3、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
园林的基本构图与意境
园林造景:前景、中景、背景
一般前景、背景都是为突出中景而服务的。景色没有层次,则景色单调而无深远感 景园中的“点”是指在路线上可供人们停留的一点“结点”,而“景点”则是有良好观赏条件的景观要素集聚之点。 点、线、面、体成景
点可看做是景观节点,重点突出的景观效果;
线是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连起来的绿带,道路,水系等; 面则可看做是大面积的绿化区域,水域。
点线面的结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景观轴线或景观序列,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的,具有变化且优美连贯的景观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