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来源:乌哈旅游
-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 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 “弹簧土〞。如继续碾压,因“弹 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的水分更往上积聚,严重时 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浮现“弹簧土〞后应即将停顿碾压,查找原因。原因可 能为: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 除;填筑前淤泥未去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较多;腐 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

⑴ 因地下水位高或者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 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

将水位降至路基 50cm 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允许可晾晒后再发展碾压;还 可采取参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在发展碾压;

. z

-

⑵ 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疏干 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 展换土处理;也可掺入 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者 采用梅花形灰桩〔坑〕吸收水分。应连续作业,随摊铺

随碾

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⑶路基填前必须去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 等人工挑捡,制止使用有机土发展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 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发展晾晒,到达或者接近最正 确含水量时方可回填发展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⑷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 去除 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去除淤泥,再发展分层夯实;

⑸ 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发展水密法 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 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 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 到达密实度要求后,再发展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 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再停顿降水,撤除井点。

〔6〕路基填料要防止使用天然稠度小于 1.1 ,液限大于 40,塑性指数大于 18,含水量大于最正确含水量 2 个百分点 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发展混填施工,

. z

特殊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2.填石路堤平整度差

. z

-

填石路堤因填料等原因,铺筑层呈波浪状,导致路基平 整度达不到规要求。

浮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铺筑层下层平整度不符合 规要求,造成当前填筑层厚度不均,影响平整度;同层作业 段搭接处未按规要求发展处理;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要求; 铺筑工艺不符合规要求。

(1)填石路堤当前层填筑前,应对下层的平整度发展检 验,平整度超限时,应采取措施处治合格后再填筑当前层;

(2)严格控制同一水平层相临作业段搭接处高差,提高平 整度;

(3)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 2/3 ,且 外表用小料嵌缝。

填石路堤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 z

-

浮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分层松铺厚度超厚;填料 最大粒径超标;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要求;压实机具选择不合 理;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不成良好级配,孔隙较大,不利 压实;所填料和实验报告中所用不符。

(1)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要符合规要求:不宜大于 50cm;

(2)填石路堤倾填之前,应用较大石块码砌一定高度且厚 度不少于 2m的路堤边坡;

(3)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2/3;

(4)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 25cm 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 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 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块径 25cm 以下的石 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5)填石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 25~ 50t 轮胎压路机、振动 压路机和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压实。

〔6〕填料要及时送检出具试验数据,以供现场检测使用。

. z

-

整修路基时,浮现路基宽度缺乏、边坡过陡,工后潜伏 有滑坡隐患。

浮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 坡;路基碾压宽度缺乏;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力、路 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平时检查、验收时 对边坡比,特别是桥头处检查不严。

(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 现象;

(2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 30-50cm 填筑, 确保路基碾压密实;

(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 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止路基坡脚损失,伤害路基 宽度;

(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 间,减少自然侵害;

(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检查边坡比〔特别是

. z

-

桥头处〕 。

土路床含水量太小,粉质土颗粒松散,粘性土结硬块。

当土路床枯燥时,应发展洒水湿润,直至路床土层 0-30cm 全部湿润,待含水量到达最正确含水量后再碾压密实。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路基、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 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

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 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 及最正确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 的粘性土等,均会浮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者下 陷。

⑴ 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

. z

-

厚度的 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⑵ 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 长度,以防止接茬处超厚,压实缺乏;

⑶ 防止漏压或者压实缺乏,严禁超厚填土;

⑷ 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发展补充 夯实;

⑸ 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防止 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⑹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 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 别,做相应土的假设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路基与桥梁、隧道交接处的路基产生沉降,造成“桥头 跳车〞现象。

过渡段的填料不符合要求或者控制不严;地基未按要求处 理,清表或者碾压不符合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够;与构造 物交接处或者压路机压不到处未用小型机具发展夯实。

. z

-

过渡段的填料要符合要求;地基要按要求发展处理及碾 压;控制好每层的层厚、压实度要到达过渡段压实度的标准; 与构造物交接处要用小型机具夯实,不能漏夯。但地基为软 基时,应先预以加固处理。

3.4.1.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⑴ 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 在桥台及挡墙根抵到达设计及规允许强度后,及时进 展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普通路基一致。

⑷ 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 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一样的高度发展 填筑。

⑸ 各个特殊的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发展横向 碾压。

3.4.1.2.考前须知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积水,基坑原地面

. z

-

以下局部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 密实、无虚土。

⑵ 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 0.15m 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 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 ,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 ,将 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 好级配碎石的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 坡。

⑷.台暗地里 2m围制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防止其对桥台 造成挤压。

3.4.2.1路.堤、路堑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 点

⑴横向构造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发展,并应与 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挨近构造物两侧 2m 以及横向构造物的顶部填土厚度 小于 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3.4.2.2.考前须知

⑴ 横向构造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 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 z

-

⑵ 基坑底面以下局部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 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回填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时宜在 2h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 防止发生意外。

3.4.3.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⑴ 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外表,碾压密实;并挖除 堤堑交壤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⑵ 挨近台阶部位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发展横向碾压, 确保压实质量。

3.4.3.2.考前须知

⑴ 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挨近堤堑结合处,沿堑 坡边缘发展横向碾压。

⑵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 分层发展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 碾,压遍数应 通过试验确定。

⑶ 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 z

-

3.4.4.1.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⑴ 土质路基地段填挖结合部位应发展冲击压实;存在软 弱地层时应发展稳定、变形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⑵ 原地面挖除软弱土后的基坑底部应设向外倾斜 4的% 横向排水坡。

⑶ 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 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3.4.4.2.考前须知

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发展,防止雨水冲刷。

⑵ 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 排水。

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发展。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 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视管理制度, 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3.4.5.1.各类过渡段的技术控制要点

做好以下要素的重点控制: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

. z

-

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 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3.4.5.2.控制措施

⑴ 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⑵ 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 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 关规定。

⑶ 横向构造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发展,并应与 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 过渡段挨近桥台、涵洞等建造物部位分层填筑,采用 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 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 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 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 方法施工,不得违 规。

⑺ 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熟练的专 业知识。

. z

-

片石咬接不好,砌体嵌缝严密构造不结子,大面凹凸不 齐,甚至路基砌体边坡溜坍、砌体挡墙坍塌倾覆。

⑴ 浆砌片石砌体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⑵.石材存在着材料差异性大、规格差。 ⑶ 人工操作施工没有按规发展施工。

(1)选用好的石匠或者技术好的技工发展砌筑;

(2)石料要选符合要求的石料;

(3砂)浆强度要保证,砌筑要密实,砂浆要饱满,大面要 找平,勾缝要美观。

. 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