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浙江省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来源:乌哈旅游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遒(qiú)劲 挫(cuō)折 干瘪(biě) 引吭(háng)高歌 ....B.蛮横(hâng) 按捺(nà) 憎(zâng)恨 锲(qiâ)而不舍 ....C.坍圮(pǐ) 熨(yù)帖 纶(guān)巾 敛声屏(bǐng)气 ....D.哽咽(yān) 俨(yǎn)然 癖(pǐ)好 亘(gân)古不变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B.这条街道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C.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唱得沧凉。

D.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各种转发的养生密方、产品广告充斥着朋友圈,却让人反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雨淅沥,雾气弥漫,朦胧之中的雁荡山若隐若现,如诗如梦,秀色可餐。 ....B.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有的甚至宣告倒闭。 ....C.自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办事作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D.美国起诉中国军人“网络窃密”,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显然是五十步笑百步。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时代久远,《论语》中的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们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B.周永康案依法审判,充分体现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及我党依法惩治腐败、严肃党风党纪的坚定决心。

C.人类一直在思考着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E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众

对MERS的恐惧。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生气, ;你焦虑, ;你悲伤, ;你惆怅, ;你嫉妒, ……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⑤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

A.⑤④②③① B.④③⑤②① C.①④③②⑤ D.⑤③②①④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思念是半轮峨眉月,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渝水。 B.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C.贝多芬的交响曲气象万千,细腻处如溪流涓涓 ,粗犷时似地裂山崩,震撼人心。 D.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7.下列句子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此次会议重要,烦请您明日拨冗参与。您是学界泰斗,期待您莅临指导。

B.不慎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往致谢,请务必在家等候。 C.“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到我府上来找我。”朋友慷慨地说。 D.我们家家教一向很严,令尊反复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B.小学而大遗 ....C.可谓智力孤危 D.哀吾生之须臾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而耻学于师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始指异之 ..10.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来船只的人,并不是能够下水,却能横渡江河。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低的人就深感羞耻,官位高的就有人阿谀奉承。 D.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不是属于我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让人取用。 11.下列对小说《祝福》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A.用分号分列男人与女人的表现,对比说明鲁镇的男人比女人冷漠。 B.鲁镇的“女人们”听了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后,对她表现出一定的同情。 C.画线句用细节描写表现老女人们在“鉴赏”别人痛苦中获得自我满足。

D.叙述者“我”在观照祥林嫂不幸的同时,也在冷眼审视着鲁镇的群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获:获得 B. 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结交 D. 始速祸焉 速:加速 ..13.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 斯用兵之效也 B.较秦之所得 则秦之所大欲 ....C.秦以攻取之外 洎牧以谗诛 D.与战胜而得者 二败而三胜 ....14.下列对上述两段文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第一段末,作者引用古人的话,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造成的巨大危害。

C.第二段作者认为,如果齐、燕、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再加上其他三国的援助,是可以对抗秦国的。

D.第二段作者对齐国的做法表示了鄙夷之情,而对燕国和赵国的做法则分别表示了赞美和惋惜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①古今中外,凡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 ②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中国历来有“盛世修典”的传统,不仅有专门刻书、卖书的书坊、书肆,更有专门讲书、读书的书院,“洛阳纸贵”生动记载了西晋好书畅销的盛况。在中国,“读书人”从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过去中国人把有学问的读书人称为“先生”。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正是这些读书格言、读书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③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今天能够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与其民族优秀的阅读传统不无关系。据统计,1901年-1995年,在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有121位,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门德尔松、萨缪尔森等,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犹太裔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经济学家。究其原因,酷爱读书是其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另有统计,犹太人人均占有的图书量、每年读书的时间和数量,都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德国同样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国家。德国一户普通家庭每月用于购书的支出达到50欧元以上,占业余爱好总支出的10%上下。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15.揣摩第②段中作者引用的读书格言和故事等,下列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洛阳纸贵”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我国古代,好书是受推崇的。 B.把有学问的读书人称为“先生”,表现出古人对读书人的尊敬。 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读书就好比行路,是非常辛苦的。 D. “囊萤映雪”等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读书人。

16.探究第③段有关数据背后的事实,下列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是否具备优秀的阅读传统决定了一个民族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多少。 B.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重视图书馆建设、最崇尚读书的国家之一。 C.犹太民族具有优秀的阅读传统,是最舍得花时间读书的一个民族。 D.即使是最普通的德国人,也大都有购书、读书的业余爱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欧·亨利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卸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窨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8.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旧在墙上,给了琼珊活下去的勇气。作者是怎样描述她的变化的?(3分)

19.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长河里,总是绵延着许多美好的片段,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可爱的笑脸,温暖的拥抱,犹如澄澈夜空中静默的星辰,在每个回首的眼眸里,熠熠闪光。

请以“记忆里,那片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题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18.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旧在墙上,给了琼珊活下去的勇气。作者是怎样描述她的变化的?(3分)

19.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5 CBDCA 6-10 DADCB 11-15 ADBCC 16 A 17.(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渺沧海之一粟 (3)一尊还酹江月 (4)烽火扬州路

18.琼珊请苏艾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1分)拿一面小镜子给自己,让苏艾用枕头替自己垫高,要坐起来看苏艾煮东西,(1分)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1分)

19.渲染了悲凉孤寂的气氛,与前段悲哀的心情相呼应;(3分)写黄昏,为下段描写“天明”作铺垫,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分) 20.作文,参考学考(会考)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