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明号:青春无敌 扬帆远航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优良的自然禀赋,让这里成为了鱼米之乡、化工硅谷, 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10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有26家。这是一个活力无限的集体:干部职工1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同志10人。满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爱和对财政事业的忠诚,他们在创建“青年文明号”的进程中扬帆远航,用火热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激情飞扬的收获了累累硕果:“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先进集体”、“全省水稻良种补贴先进单位”、“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湖北省(杰出)青年文明号”、“模范职工小家”、“财会工作先进集体”……
贴心服务,树立形象
10月23日,##村村民彭林清接过财政局“青年文明号”服务小分队送来的补办的粮补存折,高兴地说,想不到自己的一点点小事,财政局的工作人员会放在心上,更想不到的是这么快就能办好。彭林清在办粮补存折时,因为失误,导致开户名与身份证上的名不一致,致使存折里的钱取不出来,而办理更名的手续又比较麻烦,就在他心急火燎的时候,财政局的挂点联系该村的工作人员知道了这件事并向局党支部作了汇报。局党支部一班人进一步想到,在##的其他村里会不会也存在这种情况呢?于是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清查摸底,了解到还有近10位村民有着相似的苦恼。他们迅速协调农商行和其他相关部门,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农民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小事,创建“杰出青年文明号”、展示财政人的风采,就要把每件“小事”当大事做、当正事做,这是财政局所有年轻人的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才把一个又一个脚印深深印在了田垄之上。
——定期送政策下乡。他们成立了专班,由局一把手牵头,每月定期开展政策下乡活动,积极宣传国家系列的惠农政策,及时化解村民心中的疑惑,并与各村共建联系点,共办专栏,方便村民准确了解各项惠农政策,维护自己的权利。
——坚持送业务知识下乡。农村财务实行双代管以后,财政部门的监督压力更重了,特别是农村会计职业的思想业务素质,更是一个短板,迫切需要加强,这既关系到农村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农村会计工作秩序的好坏。财政局经过摸索,建立并坚持了财政干部专管员制度,每年对驻点村组的会计人员和相关村干部进行点对点的辅导服务。重点加强了财政支农支企政策、涉农法律法规、财经基础知识和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并开展了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专题培训,每年都对全区十个村(居)的财务会计都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他们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目前,他们已将培训对象拓展到村长和居委会主任、理财小组成员及大学生村官,财政局培训系统在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争取资金下乡。##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经济十分落后,财政局在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先后争取扶贫资金40万元,对##的道路、自来水等进行了改造,使该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是比较富裕的村,但由于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村里落下了三百多万元的债务。该局对该村帐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将负债由原来的三百多万元降到了六十多万元。他们向上争取投入10万元资金帮助##新建了办公场所,配置了基本设施,帮助该村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村级经济发展项目。据统计,近年来,财政局累计向上争取支农惠农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 “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规模之大,落实措施之实,老百姓得到实惠之多,在开发区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对“三农”服务贴心,对企业服务也是丝丝入扣。###是湖北省最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化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52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区内有上市企业一家,
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有近10家。促进园区大发展,财政局责无旁贷。在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局的年轻人总结出了“优化环境、简化程序、特事特办、联合办公”的基本原则,把办公室搬进企业,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协助企业向上争取开发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他们认真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好补助、贴息、减免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及时跟踪了解重点企业的建设进展情况,做好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培育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药业已在上交所上市,##化肥、##科技等企业的项目建设和上市步伐越来越快。同时,财政局充分发挥业务专业优势,与区内各企业实行财务数据对接,通过认真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归纳、总结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及时反馈,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在贴心服务的过程中,“青年文明号”的成员创造、总结出了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请字,一把登子,一杯开水”的“零距离”服务方式,首创了 “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事”、“一户式管理”、“一次式完成”的“直通车”服务模式,实行了“一双精细管理的手,一张善于说服的嘴,一双明于是非的眼,一颗严于律已的心”的“零差错”理财服务准则。“热情服务零距离,高效服务零障碍,优质服务零缺陷,全程服务零投诉,阳光服务零失误的“五零”优质,赢得了民心,推进了发展,为财政局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政收入比五年前增长了近6倍。
经济转型,引领潮流
金秋十月,##村养猪协会会长周代亮又出栏了牲猪50头。他和财政局的##盘算着,等到今年牲猪全部出栏,又可以赚上十来万了。周代亮是##村民,2011年前一直在外打工。那年2月份,财政局“青年文明号”服务小分队到##村进行粮补政策宣传,同时对返
乡农民工的情况进行调研。来到周代家家时,他正在纠结到底是继续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家里。出去吧,老人孩子没人管,不放心;不出去吧,守着三分薄田实在很难生活。想创业,没项目,没技术,没资金,不知如何是好。“青年文明号”服务小分队的队员们,感觉他头脑灵活,想法很多,如果将以扶持,他很有可能创业成功。于是,他们互留了电话号码,相约共同努力找准起步的基点。经过调查,“青年文明号”服务小分队的队员们发现,##村地##两大城区的交汇点,养猪的话销路不愁,效益可观。他们立刻与 周代亮联系,周代亮十分高兴,决定留在家从事牲猪养殖。之后,财政局积极为他寻找场地,解决养殖技术问题,联系创业贷款,周代亮的养猪场红红火火办起来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养猪场已初具规模,年出栏量达到了450头。象周代亮这样的养殖户,在开发区还有近10家。财政局因势利导,积极倡议成立了养猪协会,形成了养猪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合力。目前,养猪业已形成了一个包括仔猪繁育、牲猪养殖、饲料加工、防病防疫等内容在内的产业链。
发展养猪业,是财政局立足区情、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调整种养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所作工作的一个缩影。##地少人多,推进“三化同步”协调发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利益,是财政局“青年文明号”的不懈追求。他们紧紧抓住##大引进、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便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村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转移,农村向新型社区转移,农民向城市居民转移,种田向务工经商转移等“四个”战略性转移,积极促进农村种养结构升级,##已有蔬菜种植合作社、水产养殖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七个。他们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努力帮助村里引进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企业,仅为##就引进了三家服装企业。目前,##农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 元。
作为以化工为特色的开发区,实现企业产能的更新换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局“青年文明号”积极听取企业心声,努力向上争取开发资金,加速企业发展。近年来,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亿多元,支持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了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目前,循环经济在##得到了长足发展,##两家企业正向“百亿企业”迈进。
文明创建,春光满园
青年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创建“青年文明号”的质量。为此,财政局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学习培训力度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狠抓学习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局情、独具特色的青年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新路。他们立足实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他们依托活动营造学习氛围,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远程网络培训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互动交流提升教育培训的亲和力,利用声、光、电、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增强教育培训的感染力。他们将学习与创建“青年文明号”实践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的争创“文明标兵”、“岗位能手”、“服务标兵”等活动,有效解决了学习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为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他们开展了“人人当讲师,人人做学员”的活动, 要求干部职工每人结合开发区企业及农村的实际,自主选择4-6个课题,带着课题先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然后作为案例给全体干部职工讲课。这种方式将培训与增强培训对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进行有效衔接,既有理论性,又有形象性、趣味性,富有指导性,极大激发了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他们采取“上挂下派”、“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优秀青年干部到##学习锻炼,挑选业务尖子派到企业、部门驻点学习,选送优秀青年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并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局里开办讲座,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他们把教育培训的对象扩展到了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干部职工培训形成的网络优势、平台优势、师资优势,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机关,培训对象扩展到全区所有财会人员和基层村、居负责人。针对企业财务与财政会计业务的共性和不同,他们与企业互派人
员到各自单位学习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双方财务人员对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他们还根据各个预算部门要求,组织各部门预算人员进行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精确率和执行的准确率。
“青年文明号”,不能关起门来创建。财政局在向内使足劲的同时,广泛开展了与村居、与企业、与区直各部门的共建活动。他们与各个村居联合,在村里设置了文化墙,加大了对村图书室的财政投入,活跃了农村的文化氛围。他们将财政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活力。##公司在他们的支持下,着力打造诗化环境,公司院内,花木扶疏,绿色盈眼,格调清新,每一个景点都用大理石雕刻着相关诗词名句,让人心旷神怡,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和省诗词学会的高度评价。他们还与各企业建立了内刊交流制度,做到了文明创建信息互通,经验共享。他们与##直各部门共同开展了以构建“和谐财政”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上门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做到了两个“全覆盖”:即指导单位全覆盖,对##各部门、“以钱养事”单位个个指导,不漏一户;业务指导的范围全覆盖,涵盖票证管理、建账监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政府采购、“小金库”治理等多项内容。此外,还经常性的与##各单位联合开展文体活动,如球类、棋类、演讲、红歌等比赛,加深了各兄弟单位对财政工作的了解,营造出了十分和谐的财政工作氛围。
群芳烂熳春光好,风展红旗美如画。风华正茂的财政局“青年文明号”沐浴在春天里、汇聚在旗帜下,正践行青春的誓言,唱响青春的旋律,绽放青春的风景,谱写新的、更加辉煌壮丽的时代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