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表格式)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表格式)

来源:乌哈旅游
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学习 目标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重点 难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 1.温故知新 (1)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请列举几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针对生物入侵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旧知,准备新知。 问题,温故(3)生物入侵会带来哪些危害? 2.导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新课 影响。鉴于此,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 我国为何如此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酸雨及其成因、危害、控制措施。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重点) 学生齐读并 明确学倾听,思考。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而知新。 理解学习目标。 习目标,使 学生在本课3、认识废电池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4、温室效应及其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5、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于预防措施?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酸雨的形成、危害及措施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2.资料展示: 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 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什么是酸雨?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总结: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 (3)请分析酸雨的成分。 教师总结:水、硫酸、硝酸 (4)请列举酸雨的影响。 (5)请列举控制酸雨的措施。 教师总结: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目标导学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在实验室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则小于5.6。 学生列举如:酸雨毁坏的树木;酸雨使土壤酸化;酸雨改变水体生态环境…… 学生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由材料引出酸雨及形成、危害及措施等知识,旨在一步步调动学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下面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有了方案,再尝试完成它。 教师提示: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4。 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情况。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 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1、[提出问题] 酸雨对生物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酸雨对生物有影响. 3、[设计并完成实验] 用对照方法 4、使用模拟酸雨:以清水和食醋为1:1的比例混合得到人工酸雨。 5、实验组:在杯中加适量清水和等量的食醋,并放入20粒绿豆. 6、对照组:在碗中加适量清水,并放入20粒绿豆。 实验结果分析:酸雨对生物有影响 讨论: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查查资料,酸雨含有什么成分? 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教师总结:不一定是。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越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根据教师提示,进行实验探究,尝试分析回答,如:实验组:20粒种子,没有一粒种子萌发。 对照组:20粒种子,全部种子萌发。 说明酸雨能生探究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让植物不生长。 生实践探究 [得出结论]:酸雨对生物有影响 学生讨论并回答:酸雨和模拟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并回答能力和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根据所知,列举其他环境污染目标导学三:其他环境污染 阅读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除酸雨外,还有哪些环境污染现象? 教师总结: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2.什么是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有何危害? 教师总结: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4.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提示: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5.臭氧层被破坏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教师总结: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如: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学生举手回答:发、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 现象,引出温室效应的危害及措施、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及危害、防治等方面知识,顺理成章的号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 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2.保护和改善环境最切实可行的个人行为以组为单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位,分析思考问B.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 C.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 题,并在全班交复习D.发展垃圾处理新技术 流汇报,共同完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巩固 成检测练习。 居”,下列措施符合“生态淮南”理念的是( )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 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 的机动车上路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大力 提倡植树造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 A. ①②③ B. ②④⑤C. ①④⑥ D. ①③⑤ 5.关于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 A.埋入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课堂响,我们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小结 物圈的情感。 1.酸雨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主要成分、危害及控制措施。 2.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板 书 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探究原则:对照性和重复性 3.其他环境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的知识脉络。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和体会。 华。 学生谈收获总结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