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蒲公英简介

蒲公英简介

来源:乌哈旅游


蒲公英简介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药用

性味:苦甘,寒。[4]

1. 《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2. 李杲:微苦,寒。

3. 《本草述》:甘,平微寒。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经。[4]

1. 李杲:足少阴经。

2. 《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4]

1. 《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2. 《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3.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4. 《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5. 《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6. 《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7. 《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8. 《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9. 《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0. 《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1.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2.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