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延伸率

延伸率

来源:乌哈旅游
延伸率、导电率、抗拉强度、的概念

1延伸率( δ ):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工程上常将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铝、铜等;而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玻璃、陶瓷等。

2延展率是描述材料塑性大小的参数。材料延展率数值越大,其塑性变形能力越强。而塑性一般又与强度、硬度有关,一般延展率越大,塑性就越大,强度、硬度就越小。

3延伸率

延伸率( δ ):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4延伸率( δ ):

描述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延伸率即试样拉伸断裂后标距段的总变形ΔL与原标距长度L之比的百分数:δ=ΔL/L×100%。

工程上常将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铝、铜等;而把δ≤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玻璃、陶瓷等。

延伸率按照测量方式的不同分为定倍数A5、A10和定标距A50、A80、A100等。A5是比例试样原始标距与直径的比为5, A10是比例试样原始标距与直径的比为10;A50是非比例试样,原始标距为50mm,A80、A100与之同理。

导电率概念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是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ohm)。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

导电率是导体电导率与纯铜电导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即纯铜的导电率为100%。T1铜约为98%。 单位电导率

(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ρl=l/σ

(1)定义或解释 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

(3)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电导率 1m/Ω·mm2=100CM/Ω*0.01CM2 =10000/Ω*CM=100(1/μΩ·cm) 10^6μΩ=1Ω

%IACS 是导电 率 conductivity 试样电导率

试 样 电 导率与某一标准值的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试样的导电率。 19 13 年 ,国际退火铜标准确定:采用密度为8.89g /cm'、长度为1m 、重量为1g、电阻为0.1532 8

欧姆的退火铜线作为测量标准。在200C温度下,上述退火铜线的电阻系数为。.017 241 f1 \" mm'/m(或

电导率为58. 0 MS/m)时确定为100 %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其他任何材料的导电率(%IACS)可用 下式进行计算:

导 电率 ( %IACS)=0.017241/ ρ*100%

电阻R的单位为Ω(欧姆,简称欧),当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V时,如果这导体通有电流1A,则这导体的电阻就规定为1Ω,即:1Ω=1V/1A 电导G的单位是S(西门子,简称西),1S=1/1Ω

R=ρ*L/S式中ρ是取决于导体材料和温度的一个物理量,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其单位为Ω·m(欧·米)。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γ=1/ρ,其单位为 S·m-1(西·米-1)。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 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才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

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2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上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抗拉强度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 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万能材料试验机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着色探伤 dye penetrant inspection 将溶有彩色染料(如红色染料)的渗透剂渗入工件表面的微小裂纹中,清洗后涂吸附剂,使缺陷内的彩色油液渗至表面,根据彩色斑点和条纹发现和判断缺陷的方法。 着色探伤液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油性物质和染料配制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