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48)

广东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48)

来源:乌哈旅游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其中领土最大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迈锡尼 【答案】B

【解析】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各地陆续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迥然不同。其中领土最大的是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社会俨如大军营,雅典则以民主政治而彪炳史册。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由材料“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

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B。

3.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启蒙运动

D.《人权宣言》发表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可知,此内容与文艺复兴有关。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达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表明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故A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确立、启蒙运动、《人权宣言》发表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

6.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A.献身科学 B.乐于助人 C.秉公执法 D.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是SHZY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他是助人为乐的好战士。故B符合题意;献身科学、秉公执法、创新精神与雷锋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全面建设SHZY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雷锋是沈阳军区某部运输连班长,他在平凡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刻苦钻技术,干一行爱一行;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两弹元勋”,B项是“铁人”,D项是“党的好战士”。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华佗的医学贡献的相关史实。掌握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A.韩非子——儒家学说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苏格拉底——“原子论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选项C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A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B排除;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D排除。故选C。

10.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宋代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肆、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清平乐》,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选项A。 故选:A。

11.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各国二战前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凭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西欧各国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经济;西欧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都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从生产力因素来看,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2.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据“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临安作为都城,经济十分繁荣,城市商业发展很快,“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故选:C。

14.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其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SHZY工业化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结合所学知识,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SHZY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D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底已经取消,排除A;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的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排除C。故选D。

15.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当代西方史学家曾经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盟是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为保证公民能积

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D。

1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大禹 B.炎帝、黄帝 C.蚩尤、大禹 D.炎帝、蚩尤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有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展开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9.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答案】C

【解析】考查点: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思路:“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故C符合题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C。

2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 【答案】D

【解析】古代是男权的社会,女子一般不主张参加社会活动。材料中“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的胡服”体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D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经济的繁荣、文学艺术的兴盛以及政治的清明,A、B和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昭 【答案】B

【解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年号开元,故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创的盛世,“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开创的盛世,“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排除ABC。故选D。

23.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的是 A.御史大夫 B.节度使 C.转运使 D.军机大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此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

的是军机大臣,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排除;B项是唐朝的官职,排除;C项是宋朝的官职,排除。故选D。

24.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埃及创造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儒略历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儒略历是罗马共和国的文明成果,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世界”的观念确立,开始于 A.地圆说的流行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神学观念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的观念确立,故C项正确。AB是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排除。神学观念的形成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26.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分工……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结合所学知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结合,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集体所有制优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题干表达了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C选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后的喜悦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选项不符合题意;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选项不符合题意;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表达不准确,题干中提到的是“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

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D排除。故选A。

28.《东京梦华录》春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南通——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 A.城市街道整齐 B.建筑规模宏伟 C.客商往来不绝 D.商业贸易繁荣 【答案】D

【解析】根据“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当时开封的商业活动规模巨大,说明商业贸易繁荣,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开封的商业贸易繁荣,不是街道整齐,建筑规模宏伟和客商往来不绝,排除ABC。故选D。

29.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其建立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baizhanTING帝国 C.日不落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历经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抵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

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B项建立于公元4世纪,排除;C项是指18、19世纪的英国,排除。故选D。

30. 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一方面仍被称为“老爷”,这是旧时代的称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A项不合题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C项不合题意;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