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徐海燕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和“售”,积累运用四字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 感受木雕的精美,体会作者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会运用。
1、 课前谈话、欣赏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1、 自我介绍,师生问好。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那,听好了,我姓徐,叫徐海燕,你可以怎样和我打招呼呢?生:徐老师好!
师:你好,有礼貌的孩子!你叫什么呢?生:自我介绍
师:……你好,(伸出手和他握)你是我今天交到的第一个朋友。还有谁想和我打招呼?
师:……你好,(握手)很高兴认识你。还有想打招呼的?师:……你好,你的声音(头发、眼睛……)特别好听(亮、漂亮……)(师相机应答)
师:还有这么多人想和我打招呼呀,你们真这么热情,那徐老师也该表示表示,(走向电脑)徐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段轻松、愉快的视频,想不想看?来,一块欣赏吧!(播放视频)2、播放短片,初步感受非洲的异地风情
师:孩子们,好看吗?你想说些什么?(随机应对)
过渡:好,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上课(师生上课问好)
导语: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非洲南部的大瀑布边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 直接揭题,提示“卖”的写法,读题。指导写好“售” 1、师生一起写课题,提示“卖”的写法
师:伸出手我们一起写课题,“卖”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先写上面的“十”,这是你要卖的东西,先摆出来,再写“买”你希望别人来买你的
东西。……(边写边讲一些写字要求)2、再齐读课题3、给“卖”找个近义词,指导写好“售”
师:谁能把“卖”换个说法,给它找个近义词呢?
生:……(出示“售”字卡片。如生有困难则提示:卖票的人我们称他为……,卖房子的地方我们称作……)
师:“售”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边提示结构,重难点笔画等)
师:拿出你的写字本,把“卖”和“售”这对近义词各写一个,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写两个(师巡视,提示书写习惯等,面批一两个)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老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文中“卖”和“售”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加之它们是一对近义词,把指导书写的过程安排在揭示课题时,一举多得,意在落实写字教学这个环节。}
3、 初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中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能力。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过渡:大部同学都已经写好了,好,放下笔。孩子们,现在老师很想听听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请翻到课文,(稍停)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好,开始!
四、检查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脉1、检查第一组四字词语,指导读正确
2、发现词语的排列特点,考察学生对词语的初步理解。3、指导读好瀑布名称,读通描写瀑布的句子。4、检查第二组词语,指导读正确。
师:(自然地面对学生)都读完了?好,老师查查你们读得怎么样。这组词语谁有信心读好它们?(出示第一组词,指名读)
师:请你试试,读对了请跟着她读,读错了,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举手动作),来。
师:嗯,一字不错,请坐,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词语在文中是赞美什么的?第二行词又是赞美?(指名)
师:完全正确,(出示括号里内容)证明你用心读了这一组词,请坐。来,我请男同学赞美瀑布,女同学赞美木雕,读出你对词语的理解,男生齐
师:作者是这样赞美瀑布的(出示描写瀑布句)谁来读读。(指名)师:每个字都读正确了,但是瀑布的名字很难念,你没把它念好。要念得连贯些,谁再念念?(指名)有进步,再念,再念,再连贯些。或:读得正确又通顺,瀑布的名字很难念,谁再念念(指名),我们要把它念得连贯些,你再念,有进步,再念,一起念,送进句子一起来赞美这名不虚传的大瀑布。
师:读后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谈)带着这些体会我们再次赞美它。齐
师:还有一组词语,(出示)能读好吗?(指名)读对了请跟着读,读错了,请伸出援助之手。来
师:只读错了一两个,也不错,或:很好,(又是)一字不错,发现了吗?第一行词语在文中用来描写谁?第二行呢?
师:是的,(出示括号内容)你也在用心读这些词语,(相机板书“我”)请坐,让我们一起把这组描写人物的词语再读一遍,齐师:读到最后一个词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有两个“遗憾”,一个是……,一个是……(相机板书:遗憾){设计意图:文中的四个词语较多,也很有特点,教学中进行分类整合,指导学生通过读好词语发现各组四字词语的排列特点,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过程,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作铺垫。}
5、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你能不能根据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指着黑板)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生有困难则引导;想想,我想干什么?少年做了什么?相机板书:想买 放弃 送)
生:我在非洲旅行时看中了一个象墩木雕想把它买下来,(板:想买)但是因为木雕太重只好不买了(板:放弃),因此我感到很遗憾,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给我(板:送)让我不再遗憾。
师:瞧,抓住了主要人物,我们就能很快地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能结合板书把它说得更连贯,更通顺。(指名)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则在于如何使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此处,我试图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住文本的主要人物,通过一些关键词语,帮
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脉络。}
4、 品读描写木雕的语句,感受木雕的精美以及“我”对木雕的喜爱
之情,深入体会“我”遗憾的原因
1、 默读课文1――9自然段,自主学习,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师:因为不能把木雕带回国,我感到遗憾,因为少年送了一个方便携带的小木雕我就不再遗憾了。孩子们,看来,作者是非常喜欢……非洲的木雕,那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非洲木雕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边读边想,你读出了木雕的什么特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开始吧!
2、交流体会,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木雕的精美,相机指导朗读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出了哪个描写木雕的句子。(指名读,正音)
师:(评)嗯,找得很准,读得也很准。或:你很有眼光,这段写得可好了。或:(如学生画到“我捧着……”)嗯,我捧着象墩,也算是写木雕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我们先看这两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练读,把它们读准读通读流利。
师:徐老师最喜欢听你们读书了,谁挑其中的一组句子读给老师听?(指名)
师:声音真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我听不出木雕的特点。再试试,读出你的理解。
或:我听出来了,你很喜欢这个(些)木雕对吗?来,你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木雕的特点吧。
或:读得这么好,如果是你卖木雕一定能卖出更多。给大家介绍介绍木雕的特点吧
(抓住重点词“琳琅满目”感受木雕美而多的特点,抓住“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感受象墩的精美独特,相机指导朗读)
师:(对一读得很美的学生)你喜欢它吗?有多喜欢,作者像你一样,也非常喜欢它(出示句子)你来读读,感受到了吗,有多喜欢?(生谈看法)这种程度的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指名3位生读“爱不释手”这个词)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要求这一学段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学生品读描写木雕的语句时,我试图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启发学生通过借助字典、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
结合自身体验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使词句教学生动而饱满。}
2、 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自主总
结“我”遗憾的原因。
因为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
师:孩子们,课文学到这,你明白作者为什么喜欢这木雕吗?你知道作者遗憾的真正原因了吗?
师:好,那请你用这个句式(出示句式训练: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结合文中的词句,把作者喜欢木雕的原因,或者把作者遗憾的原因说清楚说具体。
生:因为摊点上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我十分喜欢。师:真不错,学过的好词你就能用上了,这就叫学以致用。
生:因为这个卷鼻大耳象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捧在手上,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你更了不起,连文中的精彩句子也被你用上了。………
(如果学生只说到一方面则引导:你们都在说作者喜欢木雕的原因,那作者为什么遗憾呢,也试着用这个句式说说。)
生:因为这个象墩木雕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但是我却不能把它带回国,所以感到很遗憾。
师:(如果生表达不清楚则适时加以引导,如学生说因为这个象墩木雕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感到遗憾。则 引导“这个象墩木雕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你看到了应该高兴哪,你还遗憾什么呢?你遗憾的原因是……那你再连起来说说”)
生:因为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但是我却不能把它带回国,所以我感到很遗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设计这一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既帮助学生梳理整合本节课学习内容,把文本语言通过句式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语言的重组与再创造,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设疑,揭示下次学习内容
师:孩子们,文中不但写了我的遗憾,还写了……,那少年又是为什么遗憾呢?(相机板个问号)下节课请你的语文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走进(指题)……,去探究少年的内心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