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关于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来源:乌哈旅游
关于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 门槛效应研究 张建波 (山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威海264209) 提 要: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让金融服务惠及所有阶层,以享有同等金融权利。我国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非线性 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非线性关系的成因在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多种影响机制的综合作用。 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现先明显扩大、再平缓扩大、最 后显著缩小的倒“u”型关系。我国多数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跨越了第二个门槛,目前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改善我国城 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普惠金融;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8)01—0146—07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并 融发展指数构建、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普惠金融 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世界银行扶贫协商 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等方面。 小组(CGAP)强调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内核是让金融服务惠及 国内关于普惠金融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相对较晚,关 所有阶层,让全部人群特别是穷弱群体享有同等的金融权利。 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公认的 普惠金融理念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等战略 衡量标准,研究中实际选取的维度及指标差异较大。因此,关 思想一致,旨在解决现实中“三农”等弱势领域金融支持问题, 于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田 通过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充分地利用金融资 杰、陶建平以金融排除指数作为衡量金融普惠程度的反向指 源提升自身经济能力,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3年11 标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户的收入具有显著正效 月,中央提出普惠金融原则是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普惠金 应ll ;还有其他学者也认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提升会对 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以农民、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为代表的 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缩小作用,即农村金融普惠程度的提高能 弱势群体。国内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已经进 够对降低城乡收入比、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发挥显著的正 ],但李志军、张名誉以工具变量门限模型为基础验 行研究并积累了部分研究成果。如国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发 向作用 -3展指数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度量,以及关于普惠金融对收入分 证了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 j。此外, 配差距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Sarma(2008)首次提出了普 目前涉及运用门槛模型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影响收入分配的研 惠金融指数(IFI)利用金融服务渗透性、可获得性、使用状况三 究相对滞后。对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 个维度信息构建了普惠金融的综合测度方法;普惠金融全球 整体的视角分析,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区域之间 合作伙伴组织(GPFI)提供的包含金融服务质量指标在内、由3 差异的研究不足。本文试图在构建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从 个维度19个指标构成的更为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等; 理论和实证角度继续探讨我国整体和分地区省级层面下普惠 Beck(2007)指出目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普惠程 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 度参差不齐,提高金融普惠程度将会有效地减少信贷约束并 促进投资,同时使穷人获益并将最终改善收入差距状况;国内 学者关于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金 146 一、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机制及条件 (一)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机制 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必须越过人均 甘肃社会科学 2018年第1期 收入水平的门槛才能进入持续的经济增长,从而摆脱贫困。 的门槛。普惠金融倡导以可负担的成本来提供金融服务使金 罗森斯坦罗丹(Paul N.Rosenstein—Rodan)、纳克斯(Nurkse, 融服务的“门槛点”得以降低。金融服务的受众面扩大使得农 R.)、缪尔达尔(Myrdal,G.K.)等强调通过加速资本形成减缓 村居民也有机会享受到从金融机构获得价格合理的贷款等金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会得以控制。因此,进一步 贫困,指出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即一国人均收入水平只 融服务,有越过门槛才能逐步发展起来。摆脱贫困陷阱的重要制约力 采取措施为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开设相对低的门槛有助于 量来自于资本积累,而金融在资本积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促使农户增收及缩小城乡收人差距。 用。金融通过中介功能可以将社会闲散资金予以整合以实现 (二)影响门槛效应的其他外部条件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通过提高资本积累率从而促使经济跳出 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实质上是改变了金融抑制所带来的金 贫困陷阱并进入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Townsend&Ueda以动 融资源配置合理状况,体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用效果的 普惠金融门槛效应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或条件的影响。 态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化路径发 差别,现,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确实遵循倒“u”型的库兹涅茨 曲线 J。国内学者吕勇斌、李仪基于空间模型研究了我国普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力 进而影响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经济落 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空间相关性特征,普惠金融和城 度,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金融能够促使经 后地区对金融的资金支持较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 济跳出贫困陷阱并进入更高收入水平的均衡状态 j。 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制约了经济落后地区经济主体的金融服 金融服务供给短缺往往形成对农村低收入群体 金融体系的运行与维护需要成本支持,获取金融服务也 务可获得性,jee&Kalipioni用6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 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如信用成本、资金成本、抵押成本等,这些 的“挤出效应”。Mooker成本的存在对于金融需求者而言相当于一道“门槛”。门槛效 分析得出:金融服务可得性越高越能弱化国家间的收入不平 金融服务壁垒则会加剧收入不平等 j。随着经济发展水 应正是在传统金融发展模式下,农村居民因其有限的财富积 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及金融资源供给充足, 累没有达到特定的门槛从而无法支付获取金融服务所需的成 平的提高,本。城镇居民则因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较为轻松地跨越门槛享 使得金融服务可得性能够惠及更多的“厚尾客户”,有助于其  受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由此初始禀赋的差异导 收入水平的提升及收入差距的缩小。致城乡居民分列于门槛两侧,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金融服务 的门槛效应可用图1表示。师荣蓉、徐璋勇、赵彦嘉基于中国 2.相关金融制度建设情况 普惠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情况对金融服务对象、服务范 西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也证实了金融普惠及发展对缓解居民 围、金融风险分担以及服务深度等做出硬性约束,从而影响金 贫困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人均收入处于低水平均 融供给规模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其对城乡收入 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累积效应;当人均收入跳 差距作用的效果。传统制度下金融机构将大量金融资源配置 将农村金融需求排斥在外。政府出台一系列 越贫困陷阱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性加速效应;当人 在高收益地区,使得普惠金融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农村低 均收入处于高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减 支农惠农政策后,速效应 。 收入群体收入。当前很多正规金融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 农村地区发展举步维艰,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蔓延,其重要原 因就是金融监管等制度缺失。 3.金融生态环境 一般而言,教育发达地区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较高, 人们会将金融常识、金融技能作为享受金融服务的辅助工具, 从而获得金融服务所带来的更多收益。相反,金融知识覆盖 面相对狭窄的地区人们无法运用金融知识从事投融资服务, 无法获得高额收益和回报,制约其收人水平的提高。此外,区 域性社会诚信、文化、金融和经济信息化状况等也是影响普惠 门槛点垒融需书者的财童状况 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的外部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假设: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 图1 金融服务的门槛效应 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居民自身经济实力弱、信用环境 影响受到人均收入水平制约,即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 差、可抵押资产少等劣势成为制约获得金融服务以增加收入 会伴随着资本积累的门槛效应而发生变化,当人均收入处于 】47 经济 低水平均衡时,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规模 报酬递减,但具有隐性累积效应;当人均收入跳越贫困陷阱 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且具有 显性加速效应;当人均收入处于高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 困减缓的作用又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 二、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我国普惠金融的测度 公式为(o._Vi/∑Vi(0≤(I) ≤1),V,、S。和Ai分别表示第i维 度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和平均值,∞i越大说明该 维度指标对普惠金融发展越重要。 针对不同维度指标的量纲不同,需要对各维度指标的原 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量纲差异。本文采用离 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0~1之间的标准化数据: Xi;=(Aij—nlil)/(Mii—m。i) (1)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经济主 体金融服务需求现状、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等现实 其中,xi 为第j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Ai;为实际值, 状况,如焦瑾璞、黄亭亭等遵循了GPFI方案的架构在3个维度 下共设计了l9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了2013年全国各 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J。王婧、胡国晖引入了变异系数法 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并利用银行业数据综合测度了我国普 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考虑到我国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融资现状、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以 及金融状况,本文在焦瑾璞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普惠 金融发展指数。本文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涉及金融 服务可获得性、金融服务使用效用性、金融服务质量3个维度 8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衡量 描述性 指标 维度 指标 具体指标 性质 每万平方千米的金融机构数 + 地理维度 (个/万平方千米) 金融服 服务渗透性 每万平方千米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 + 务可 (人/万平方千米) 获得性 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数(个/万人) + 人口维度 服务渗透性 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 + (A/万人) 存款情况 金融机构人均各项存款占人均 上 GDP的比重(%) 金融服 贷款情况 金融机构人均各项贷款占人均 + 务使用 GDP的比重(%) 效用性 保险密度:保险收入/人口数量(元/人) + 保险情况 保险深度:保险收., ̄/GDP(%) + 证券情况 股票市场筹资额占GDP的比重(%) + 对“三农” 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 + 金融服 的支持 比重(%) 务质量 对小微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各项 + 的支持 贷款余额比重(%) 为客观反映各指标变量对普惠金融发展不同的贡献率,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指标权重。各个 维度普惠金融指数的变异系数为Vj=s/Ai,相应的权重计算 148 in..、M。 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样本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在第i 维指数体系的1×k维空间中,Di的取值在最小值(0,0,…,0) 和最大值(1,1,…,1)之间。在第i维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中, 可通过计算测算值同最大值之间的欧氏距离,并根据各指标 的权重(1)ii整合构成该维度普惠金融指数IFI;: TFT: 2(I)i1(1一xi1) +(I)i22(1一xi2) +…+【1) (1一xik) i i1 i2 (2) 将测度空问从1×k维拓展到n×k维,可得到包含全部i 个维度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I兀=l一  ̄/∞ (ma]【(IFI1)一I + ̄2(max(IFI2)一IFl2) +Il·+(o ̄2(max(IFI )一IFI )。 √∞i+(厂 —— ———— 1);+I I+∞ (3) 其中,max('IFI。)表示第i维度普惠金融指数的最大值。 (二)其余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有三种指标:城乡人均收入比、基尼 系数和泰尔指数。泰尔指数综合考虑了人口结构和收入份额 双重因素,在反映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同时能够兼顾我 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人结构变化。本文定义泰尔指数作 为城乡收入差距指数ul 。 2.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运用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衡量我国各省金融普惠程度 的指标变量,也是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一是经济发展水平(PGDP)。经济发展水平的 差异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用各省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二是产业结构(IS)。本文将产业结构 定义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当期GDP比重。三是财政支出 力度(GOV)。财政支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城乡收入差 距,财政支出用于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非农领域会拉大城 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被用于“三农问题”将缩小城乡收入差 距,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政府财政支出的力度。 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四是教育水平(EDU)。Gregorio、Teulings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 为面板样本,上述变量所涉及的相关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历 提高对收入不平等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考虑到数据的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可获得性,选取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所占的比例 的《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 来衡量教育水平。 等资料。 3.数据来源 4.上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5--2015年间341个观测值作 上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均值 城乡收入差距指数(IG) 341 0.28147 0.O2024 0.05775 O.12464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341 0.6O452 0.10829 0.08234 0.18391 人均GDP(PCDP) 34l 0.83435 O.05052 O.17O78 0.28635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s) 341 0.99560 0.6640o 0.05786 0.88569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GOV) 341 1.34594 0.07983 O.18201 O.23749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小学及以上) 341 0.26422 0.09471 0.03129 0.17210 平均在校生所占的比例(EDU) (三)模型设定及参数估计 , 、 S ( )一S ( ) 1.模型设定 L —— ■一。 盯‘ 首先,在不考虑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 情况下,建立基本的线性面板模型: 三、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IGi,t=0【i+piIFIi.t+0iXi.t+8i.t (4) (一)模型估计与检验 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IG 为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 其中检验统计量F 和LR。均不服从标准的正态分布,应 指数,IFI 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Xi,t为一组控制变量,包括 采用Hansen提出的“Bootstrap(自抽样法)”构建渐进分布获取 经济发展水平(PGDP)、产业结构(Is)、财政支出力度(GOV) 近似分布临界值。本文依次进行了单一门槛、双重门槛、三重 和教育水平(EDU)。di、31i、0i为待估系数。如果模型中变量 门槛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服从面板的单位根过程,且随机误差项e ~I(0),则模型为 面板协整模型。 临界值 门槛数 F值 P值 其次,通过建立门槛面板模型探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1% 5% 10% 下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将普惠金 单一门槛 41.51 O.0loo 41.2955 29.5002 26.O678 融发展指数(IFI)作为解释变量,将人均GDP(PGDP)作为门 双重门槛 26.57 0.0760 36.7932 29.1512 25.2172 槛变量,设定模型如下: 三重门槛 20.76 0.2180 73.144l 51.9960 32.6O94 IGi, =0【 +13 ̄IFIi。 I(PGDPi, ≤ 1)+13;ivii。,I( 1< PGDPi≤ )+…+137jniItI(-/ 一l<PGDPt.1)+0 Xi. +8 . (5) 注: 分别表示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 其中,I(·)为示性函数,PGDP 在公式中作为门槛变量,当 由表3可知,将人均GDP(PGDP)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 PGDP 满足条件时I=1,否则I=0。 i表示第i个门槛值, 门槛效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在10%的 、(13 ,B ,…,p )、0:均为待估系数,£j. 为随机误差项 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三重门槛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 目8j ~I(0)。 明我国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应 门槛面板模型共涉及两个假设检验,分别为门槛效应检 构建双重门槛面板模型进行估计。 验和门槛估计值的无偏性检验。门槛效应检验的原假设H0: 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以人均GDP(PGDP)为门槛变量的 单一门槛的估计值为0.0993,双重门槛的估计值为0.1889,由 B。:132备择假设I-I。:B ≠B ,检验统计量F。: 。 2 此便将我国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划分成了三个不 叮同的区间,即In(PGDP≤0.0993)、In(0.0993<PGDP≤ 门槛估计值无偏性检验的原假设H0: = ,检验统计量LR 0.1889)和IrI(0.1889<PGDP)。 149 表4门槛值估计结果 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一0.0988246,介 95%置信区间 估计值 于门槛面板模型中第二、三阶段的影响系数(0.0160111 0.1061599)之间,但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是不 同的,线性面板模型的估计忽视了这些因素,致使普惠金融影 门槛值-y1(PGDP) 门槛值 2(PGDP) 0.0993 O.1889 [0.0990,0.1004] [0.1837,0.1893] 面板模型的参数估计。首先要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 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没有显现。因此,基于非线性门 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进行选择,本文使用F检验和Hausman 槛面板模型的估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检验,判断支持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因此,该线性面板模 其他控制变量在两个模型中有着相似的结果。以门槛面 型估计结果为采用固定效应和广义最iJ ̄_-乘法进行估计得 板模型估计结果为例,经济发展水平(PGDP)的系数为 到。表5显示了我国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双重 0.0710775,且在l%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经济发展水 一门槛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线性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表5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变量名称 非线性门槛面板模型 线性面板模型 C 0.2033777州3.44) 0.3946803树吖6.70) IFI(PGDP ̄0.0993) 0.1742813州2.45) IFI(0.0993<PGDP ̄<0.1889) 0.0160111(0.26) In(o.1889<PGDP1 —0.1061599*(一1.79、 IFI 一0.0988246(一1.52) PGDP 一0 0710775辅吖一4.13) 一0.0697369州一3.721 IS 一0.0376837(一0.53) 一0.2699907州一3.861 GOV 一0.0996742州一5.52) 一0.1198001 一6.18) EDU 0.0657259(0.93) 0.2073175州2.80) 注: 、 、 分别表不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腺假设,括号内数 值表示t统计量的值。 (_7-)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1.门槛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 的影响将呈现不同的效果: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区问 (PGDP ̄<0.0993)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 0.1742813,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此时普惠金融 的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加剧了收入的不平 等状况。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第一门槛值0.0993,但未达到 第--I'1槛值0.1889(0.0993<PGDP ̄<0.1889)时,普惠金融对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虽然仍然为0.0160的正值,但相比 前一阶段而言这一数值有很大程度的减小,但没有通过显著 性检验,该阶段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不显著的增大 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0.1889(0.1889<PGDP)这一门槛 值后,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一0.1061599,由 正值变为了负值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经济 达到一定水平后,普惠金融才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发挥较为明 显的缩小作用。 1 50 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IS)的系 数为一0.0376837,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支持了农村居民从生 产要素的部门转移中获益的观点,从而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政府财政支出力度(GOV)的系数为一0.0996742,通过了l% 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对农村居 民收入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减小了城乡收入的不均 衡性。PGDP、IS、GOV的系数绝对值均小于第三阶段下IFI的 系数绝对值,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下普惠金融发展 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更为明显的作用。教育水平(EDU) 的系数为0.0657259,且不显著,可能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 布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剧了人力资本的流动、间接地导致 城乡收入的不均衡有关。 (三)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结果分析 2005--2015年,我国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 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鲜明的门槛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 平的提高,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明显扩大, 再平缓扩大,最后显著缩小的类似倒“u”型关系。 阶段1: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时,银行为主的金融 体制及金融市场非常不完善,金融资源的配置极度不均衡。 农村低收入群体因初始的资本积累不足,获得的金融服务主 要为可负担成本以内的低收益存款服务,无法享受到信贷等 金融服务所带来的高收益回报。城镇的高收人群体则通过投 融资等金融服务获取远高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益。该阶段 普惠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占据上风,所以供给层面金融规模 的扩张更多的是将资金从农村低收入群体转向了城镇高收入 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阶段2: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阶段时,金融市场逐步完 善,金融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及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规 模扩张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从而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 降低,更多农村低收人群体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收入水平得 到提高,而城镇高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程度相对更大。 该阶段普惠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迅速减弱,普惠金融对城乡 收入差距的总体影响仍然为正,但该影响趋于缓和,对城乡收 甘肃社会科学 2018年第1期 入差距的拉大作用越来越弱。 2005年,位于中区段的省份个数最多为14个,而高、低两个区 阶段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金融普惠程度 段的个数分别为8个和9个,省份的分布与我国东中西经济带 2010年已经没有省份位于低区段,中、高区段的 的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改进,金融服务门槛进一步降低。 的划分类似;农村低收入群体得以获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质 个数分别占到了9个和22个;截至2014年,全部31个省份均 量得以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进一步弱化,普惠金融 进入高区段,说明当时我国普惠金融能够对城乡收入差距起 5年甘肃省作为个例重新出现在中 “造血”功能得到发挥,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得以抑制并 到较好的缩减作用,但201最终差距逐渐缩小。 区段范围内,可能与该年度省内经济或者人口状况出现大幅 变动有关。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四)省际门槛效应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进一步说明情况,本文按照双重门槛值的大小, 将全国31个省份以年份为单位划分为PGDP ̄<0.0993、0.0993 <PGDP ̄<0.1889、0.1889<PGDP这样3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区 1.基于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模型显示:城乡收入 通过构建城乡收入差距指数IG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进行测度发现:2005--2015年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 在逐步缩小。分地区来看,呈现出自西向东差距逐渐减小的 特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趋势与此恰好相反,2005--2015年 段。2005--2015年我国三个区间内的省份个数以及2005年、 差距与普惠金融呈现不同趋势 2015年我国各省份门槛变量(PGDP)与门槛值比较情况分别 如图2、图3、图4所示。 间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地区间却始终呈现出东部居上、中部居 口高区段 ■中区段 日低区段 中、西部居下的格局。 2.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存在门槛效应 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效果会受到经济发 展水平、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情况、金融知识普及程度等 外部条件的影响。从省际状况看,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因金融 生态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的普惠金 融减贫效应相对较差。我国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非线 蒌 性的影响,即明显存在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门槛效应。 詈 ; 苦 I; i 兽 墨 蕞兰三舌至{ 2 孟止8若! I i --I_I拿-: 苫 宝。 i I 宝苫誊昙 三三6 : 随着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与转变,我国普惠金融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明显扩大、再平缓扩大、最后显 著缩小的倒“U”型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的成因在于不同经济 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多种影响机制的综合 作用。 Il lI II Il ll Il Il II Il ll I II lI ll l }-_2o I ——f1柚值 ——门挂售T 3.多数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跨越了第二个门槛 前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普 图3 2005年我国各省份门槛变量(PGDP)与门槛值比较情况 n 9 0 8 0 7 0.6 n 5 0,4 0.3 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呈现不同的效果,当经济发 展水平处于低水平区间时,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城 可 0 o 母 I _ 一一乡收入差距反而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状况;当经济发展水平 n 2 跨越第一门槛值、未达到第二门槛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 距的影响起到不显著的增大作用。2005--2015年间,我国多 数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跨越了第二个门槛,普惠金融和 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负向相关关系。随着我国各 省份经济发展阶段逐步推进,普惠金融已经在改善城乡收入 龙l蕈 _-LIJI1.11i1II I III 111111U IIJIJ11■-1IIJLl、 北天河上江淅福山广海辽山安江河湖湖言黑}内广重四贵云西陕甘青宁新 意津北海苏江建东束南宁 西徽西南北南林江{吉西庆川州南叠西南海夏疆 东都地区 中韶地区 『]栏值 1 m西部地区 f]檀值T2 Imlm2ol ̄s如 一图4 2015年我国各省份门槛变量(PGDP)与门槛值比较情况 由图2、图3、图4发现,随着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阶段逐 差距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通过大力推进普惠金融 步向前推进,普惠金融已在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发挥越来 发展,能够改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并形成良性可 越大的作用。各个区段内的省份个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持续的发展氛围。 15】 经济 (二)政策建议 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拓展农 1.建立和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以明确金融服 户等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及渠道。 务供给和需求主体的权利义务 金融机构功能定位是形成具有普惠内涵金融体系的前提 以及有效服务弱势群体的基础。在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各指标权重时可以发现,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我国目前普 惠金融发展中占主导。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调动 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能动性,弥补广大农 村地区的金融空白,以扩大金融服务在地理维度的供给,有利 参考文献: [1]田杰,陶建平.农村金融排除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来自 我国1578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l (5):56—64. [2]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 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l(2):71—75. [3]李毅.杨蓬勃.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资消费信贷行为和违约风 于提升整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发挥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 差距的负效应。 2.改善经济落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在缩小收入差距过程中主要起到支持金融 机构发展和功能发挥的辅助作用,金融扶贫是我国缩小贫富 差距和实现农村减贫的重要环节。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更好地发挥商业性金融,缓解农 村居民贫困状况。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就是完善有 关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完善为金融活动参与者提供了更全面 的保护,有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其各种功能。 3.实施区域差异化金融体系及财政金融政策 第一,根据不同地区贫困程度合理选择不同类型金融机 构参与扶贫开发过程。扩大对低收入者金融服务的覆盖范 围,加快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以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扩大普惠金融规模并加大金融服务广 度与深度。第二,区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作用范围,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减贫作用。如政策性银行强化对农业 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弥补商业性金融服务供给的不 足,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低收人群体致富。第三,政府 通过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服务成本和延 伸服务半径,鼓励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 152 险[J].开发研究,2017(2):150—155. [4]李志军,张名誉.普惠性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 究[J].统计与决策,2015(22●:158—161. [5]Townsend and Ueda.Financial Deepening,Inequlaity and Growth:A Medel—Based Quantitative Evlauation[R].IMF Working Paper,2003,3(193). [6]吕勇斌,李仪.金融包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 空间模型[J].财政研究,2016(7):22—34. [7]师荣蓉,徐璋勇,赵彦嘉.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 验——基于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 32—41. [8]Rajen Mookerjee and Paul Kalipioni.Availability of Financila Serv— ices and Income Inequality:The Evidence from Many Countires[J].Emer— ging Markets Review,2010,11(4):404—408. [9]焦瑾璞,黄亭亭.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 金融,2015(4):12—22. [1O]王婧,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J].金融论坛,2013(6):31—36. [11]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 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2):54—6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农村金融供 给状况及制度创新”(项目编号:14FJYO02)。 作者简介:张建波(1967一),男,河南安阳人,经济学博 士,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旭东;校对:文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