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载]明重器《大明建文年制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碗》珍赏

[转载]明重器《大明建文年制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碗》珍赏

来源:乌哈旅游


[转载]明重器《大明建文年制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碗》珍赏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作为明代历史上的一个悲情皇帝,那段历史已经是众所周知,建文帝在位四年,无需赘述。

由于建文帝在位时间太短,因此,这个时期属于瓷器的空白期。空白期不等于这个时期不生产瓷器,只是历史上没有记载而已。四年时间,偌大一个明代王朝,世界大国。可不可能所有制瓷窑炉皆停止不烧瓷器,同时依照洪武惯例,铭款之举,建文帝也是一样的。然而当其叔朱棣夺取帝位后,尽可能消灭建文痕迹的几乎一切存在,可能全部消除吗?不可能的事。

由此可以看出:建文时期的瓷器,不论官窑、民窑,在收藏界的珍稀程度。明代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宣永青花、成化斗彩等美不胜收。可“建文”特殊的命运增加了它的神秘性和稀有性。中国有句俗语叫“物以稀为贵”。因此,所谓的极品、孤品、等就成为人们极力追求的对象。

这个时期景德镇和各地的窑场生产的瓷器从目前来说应归就与洪武或永乐时期。这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民国之前古玩界由于对洪武时期的瓷器缺乏认识,那时的洪武、建文都是瓷器的空白期。直到后来考古发现了洪武有瓷器的实物资料之后。才有洪武瓷器之说。1981年,英国伦敦市场上曾拍卖一件仇炎之所藏署建文四年(1402)款的浮雕山水人物五峰笔架,款字全文为“吴氏均茂志明建文四年三月日横峰”。

建文官瓷是一个神秘而又难解的课题。建文官瓷的面目在瓷业历史中是神秘的,它的确是明朝官瓷中的凤毛麟角,她的出现也填补了明朝官瓷史上研究的空白,虽然它的出现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会随着历史的延伸而让更多的人关注明朝建文历史!历史的发展也会让建文官瓷自有清晰的定论。

余不多言,今日愚便将所藏一件“大明建文年制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碗”,发上博客,一展其容。大碗口径20.3厘米,高10.5厘米,硕大规矩,端庄秀丽,纹饰精美。敞口,腹部往下收敛,挖圈足,釉底,露胎。外部主体部分和碗内底心绘制三爪火龙纹,龙神威武,张嘴露齿,然确少了点彪悍凶狠的表情,看龙纹三爪风火轮般的弯曲有力,其纹饰苍龙莽灵,线条流畅,生动自然,彰显画工技法娴熟。

复赏此碗,青花釉里红,发色红艳纯正,氧化到位。细看红艳的火云纹和龙脊背局部出现了返绿现象,这就是当时还原出来的铜红色,在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部分薄处被酸质物还原成高价铜离子的绿色。再看青花发色深沉,尤见铁锈之斑。建文瓷器上的青料也是继承和使用洪武年之颜料,采用进口青花钴料和国产钴料掺和使用。呈现淡蓝色,色泽稳定,无晕散,色泽浓密处常能见到散布着一些小杂质点。其中,釉地白釉,并呈明显的橘皮皱。一句话,整体来看,其青花与釉里红发色,直到龙纹画法,均承洪武之相(见上一篇洪武青花釉里红的青花和釉里红发色,如同一側)

最后细查大碗底,碗底施釉,地章平坦,看不出有旋纹和跳刀痕迹,也没有凸显的鸡心点,修胎非常规整到位,足外平切,内外各削一刀,露胎处可以看到胎质淘洗比较干净,细腻,可见红色的铁锈斑点较小和火舌红。大碗底书写明显的竖直的六字“大明建文年制”帝王款。青花年款布局正中,发色内敛下层,字迹鲜明,笔锋有力,无不说明一件到代的有建文年款的中华文化遗珍瑰宝。

参考网络其他建文瓷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