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2、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3、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6、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7、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8、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 )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食肉动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0、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 )在起作用。 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
11、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 B.失去雏鸟的红雀连续给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是指( ) A.两个极核都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B.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C.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极核结合的过程 D.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过程
13、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 6
1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4、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
15、江南星蕨叶背面常有褐色斑状隆起,此结构中产生的颗粒是( ) A.种子
B.果实
C.孢子
D.花粉
16、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②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④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 ⑤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厚、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19、请你选出对相关植物正确的描述( ) A.肾蕨、墙藓、满江红都靠孢子繁殖
B.苔藓植物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银杏和卷柏都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20、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1、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 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22、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2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24、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2 / 6
25、莘县香瓜闻名全国,为提高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 A.合理密植 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增长光照时间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3、人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4、人们把___________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______ 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_ 调节的影响。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根据下面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一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图二是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 )________为植物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________.
(3)从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来源看,它们都是由花结构中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请仔细观察如图,回忆肺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_____。 (2)B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
(3)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层细胞.
(4)上述结构特点,适于在_____与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______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2)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______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
物网,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 和______;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但不确定其
3 / 6
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组别 种子数 处理方法 萌发数 甲组 10粒 有光、适量的水、25℃ 10粒 乙组 10粒 ①_____、适量的水、②_____℃ 10粒 (1)请补充上述方案:表中①应为_____,②应为_____℃。
(2)实验过程中选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_____,减少实验误差。(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等条件适宜且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光照对该种子萌发_____。
2、为探究教室内早餐、饮料、零食等食品废弃物对教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某班委会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以高温灭菌)编号1、2、3.. 培养皿 观察结果 1 +++ 2 + 3 ﹣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被食品废弃物严重污染的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打扫干净并对环境进行消毒的同一间教室空气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三个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若干天后,结果记录如右表所示(用“﹣”表示观察不到细菌;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少;用“+++”表示观察到的菌落数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3)班委会进一步对菌落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一种微生物的显微形态结构如右图所示;该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从生物分类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 (4)经专家鉴定,右图所示生物具有致病性.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该生物属于________ .
(5)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应自觉维护教室卫生,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新鲜,全部同学要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以上措施属于________ .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2018年5月8日,刚果卫生部确认出现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导致至少17人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有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发烧,体内外出血等症状。在世卫组织协助下,刚果政府21日开始为部分医护人员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rVSV-ZEBOV,这是世卫组
帜首次使用渡苗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材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抗生素过多,有些病不再“害怕”抗生素了,人们就称那些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为“超级细菌”。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
4 / 6
(1)材料一中,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________;“对感染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医护人员接种实验疫苗rVSV-ZEB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该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
(2)材料二中,请据效果曲线图分析此“超级细菌”形成的原因:________。 (3)某埃博拉出血热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原因是________。 (4)由上述材料可以知道,在安全用药方面应该做到___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C 4、B 5、D 6、B 7、C 8、B 9、B 10、B 11、C 12、D 13、D 14、D 15、C 16、D 17、B 18、C 19、A 20、A 21、D 22、A 23、A 24、D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道 肺 肺 2、细胞体 突起 3、神经元 4、苔藓
5、神经系统 激素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 2胚乳 淀粉 9子叶 茎和叶 胚珠
2、肺泡 毛细血管 一 两 肺泡 血液
3、生产 分解 呼吸 吃与被吃 竞争 温度 水分 自动调节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无光 25 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光照 相同 没有影响
2、设置对照 教室内早餐、饮料、零食等食品废弃物对教室空气质量有影响 细菌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埃博拉病毒 控制传染源 抗体 特异性 超级细菌的形成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不起作用 对症下药,不滥用抗生素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