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
交换原理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特点比较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
6、信息具有透明性。电路交换的特征: ((电路交换中电路可能是固定存在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建立的。)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作为一种解决交互式处理应用的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设计用来支持突发性的数据流的传送,这种业务流的持续连接时间长而业务量低。分组交换网络采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即多个会话连接可以共享一条通信信道,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然而,共享通信链路会引入时延。因此未来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分组交换网络如何传送时延敏感的业务流,比如实时业务流。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通过一系列中间节点进行选路,通常要跨越多个网络。它们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一系列分组交换机(即路由器)之间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在传输过程中信息被分割成包含目的地址和序列号的分组。
ATM交换
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技术是一种包含传输、 组网和交换等技术内容的新颖的高速通信技术。 它是由产业界、用户团体、研究机构和标准化组织开发和定义的。它被设计满足下一代通信技术要求,如支持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有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连以及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通信业务。它被看作是先进和有效的军用和民用通信的先进通信技术。它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像的通信。
ATM是从快速分组交换技术演变而来的,用于信息传输的基本的ATM数据单元是ATM信元。这种ATM信元的长度是固定的,并由53个8位二进制数组成,包括 5个8位二进制数的头标字段和48个8位二进制数的信息有效载荷字段。一个ATM信元的总ATM具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特征,并包含传输、组网、多路复用和交换技术。ATM典型的数据速率为155Mb/s。通过计算150M/8/53=360 000,即每秒钟信道上有36万个信元来到,所以每个信元处理周期仅为2.7us。商用ATM交换机可以连接16~1024个逻辑信道,于是每个周期中要处理16~1024个信元。短的、固定长度的信元为使用硬件进行高速交换创造了条件。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比X.25网络要分别高或低至少一个数量级。因为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帧中继主要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适合语音、视频或其他对时延时间敏感的信息传输。仅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仅能检测到传输错误,而不试图纠正错误,而只是简单地将错误帧丢弃。 帧长度可变,允许最大帧长度在1600B以上。
帧中继
帧中继( Frame Relay)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56Kbps到1.544Mbps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