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来源:乌哈旅游


美的历程读后感

何为美,一直是许多学术大家讨论的问题,曾经我嗤之以鼻,肤浅的认为这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可读过美的历程这本书以后,我却深深的觉得惭愧。似乎这本书就是有颠覆我思想的魔力,当静下心认真翻阅时,竟然有一种享受的快乐,或许是某个中肯的看法,或许是某句优美的古文,细细品味,都会感到它存在的精妙之处。我觉得,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许许多多闻所未闻的词汇,历史,和知识,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洗礼。

美的历程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美的殿堂,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美,往往基于这个民族的艺术,而艺术体现在这个民族的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与书法上。书中也说到,从兴起到演变,每个阶段的美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长久的那种美最具特色与魅力,也无法把不同阶段的美割裂开来,即使相同的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完全迥异的风格和内在表现形式。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后者是基于前者不断演变的。 我觉得,作者采用了一种可以说成串联的方式将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不同的论点,比如第一章写了远古图腾时代,兼容了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龙凤图腾的具体形态。而第二章则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第三章作者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楚文化的变迁,当然说到楚文化,我们忘不了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但是“汉承秦制”的汉朝并没有受儒家狭隘的功力信条的束缚,反而极有气魄的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表现着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

第五章中国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则是,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曹丕作为先锋,表现着这个自觉,讲究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阮籍与陶潜则是这一个时期颠覆传统的代表人物。第六章作者则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

“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第七章的“盛唐之音”主要写了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几个部分。作者认为,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应该首推李白,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如此,是一种不确定形式,无可效仿的天才抒发,而杜诗颜子韩文的盛唐之音则与李白相悖,是一种标准的确立,讲究形式和统一。

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风格繁多,个性突出的中唐文艺,此时宗教画也迅速解题,山水画开始浮出水面,其次讲述了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各种阶级,社会所映射的不同社会现实产生的摩擦以及苏轼的意义,他得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成为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先驱。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则细细串讲了了从“无我之境”到“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再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发展。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和绘画与工艺几个部分,解释了时代变迁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变化和阶级矛盾的产生,加深是为何而来。结语之中,李泽厚先生粗略的写了些梗概和感想。我觉得鸟瞰式的巡礼,并不能对所有内容写得面面俱到,可也正是这走马观花式的欣赏,才深刻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可能对于看过这本书的各位来说,最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句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则是指向未来的。

随着这本书走过历史的变迁,虽然依旧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思想的苍白无力,甚至一些细碎的故事都无法独自概括出来,但我依旧很开心,这场华丽的知识盛宴,给了我一个储备能量的渠道,也给了我一个认识到自己思想狭隘的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