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持人:修海玲 主备人:刘瑛 备课时间:10月10日

一、本组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组是“中外童话”专题,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讲座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二、学情分析

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在这里专门安排童话单元的目的在于“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想象画面,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充分运用录音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感性的了解、感受童话的特点、魅力。

六、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巨人的花园》 2课时 《幸福是什么》 1课时 《去年的树》 2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七、单元教学应注意问题: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

2、让学生搜集童话故事,大量阅读。 3、指导朗读训练。

4、指导学生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提高对童话的兴趣。 八、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9、巨人的花园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巨人想方设法阻止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使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来临,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觉醒了,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之间,无比幸福。 思想感情:说明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着重理解的问题:

1、 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溢 允 啸 喧 训 辣 酷 拆 2、比较字形

啸——肃 充——允

(二)词语

1、 近义词:漂亮——美丽 允许——同意 凝视——注视 2、 找反义词:喧闹——安静 荒凉——繁华 冷酷——热情

3、 积累词语: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冰雪覆盖 火辣辣

(三)句子:

1、 说明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的句子 2、 写出了真实感受的句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3、 难句理解:

⑴“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的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开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什么。孩子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到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文中没有写,给我们留下了想

象的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⑵“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的语句。

(四) 段:一、段意

第一段(1---2节)巨人的花园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第二段(3---6节)巨人在花园的周围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

第三段(7---10节)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

们的乐园。

二、问题

巨人砌墙后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不同,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通过读这篇文章,你

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 综合性实践:

1、 查找有关童话的资料,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

2、 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在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

合,商量一下,全班汇报展示。

10、幸福是什么

主要内容

本课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10年以后,3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思想感情: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着重理解的问题:

1、想想课文围绕幸福是什么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3、 你是怎样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基本功训练

(一) 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锹 诧 耕 麦 (二) 词语

1、 近义词:彼此——互相 义务——责任 诧异——惊异

2、 反义词:宽阔——狭窄 (三)句子:

3、 说明幸福是什么的句子 难句理解:

“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义务。”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四) 段

第一段(1——5节)写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6——13节)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14——22节)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23——26节)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作了总结。

(五)综合性实践:

1、 搜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 搜集自己喜欢的拟人体童话。

11、去年的树

主要内容:本课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来给树唱歌。可是,第二年春天它飞回来给树唱歌时,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见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鸟儿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思想感情: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 正确读写“剩 伐 煤 睁 厂 睁”等词语。 2、 比较字形:伐——代 睁——挣

(二)词

1、 近义词:融化——融解 点燃——燃烧 盯——看 2、 反义词:朋友——敌人 寒冷——温暖 点燃——熄灭

(三)标点符号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破折号的作用:声音的延续。

(三) 句子

1、找出文中对话的句子。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2、“鸟儿睁在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其中的两个“看”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四)段

第一段(1节)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

第二段(2——7)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当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第三段(8——18)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小鸟唱起了去年的歌。 问题:鸟儿都去向谁打听过朋友的下落?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五)综合性实践:

学完本课,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以《小鸟,我想对你说》作文

12、小木偶的故事

主要内容:本课通过记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人们,仅靠一种本领是不行的。

思想感情: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着重理解的问题:

1、在小木偶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木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基本功训练: 一、字:

会读“龇 咧 巫 魔” 二、词语:

1、近义词:神奇——神秘 厉害——严厉 愤怒——生气 2、反义词:神奇——平常 快乐——悲伤 撒谎——诚实 3、关联词语:

要是„„就„„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有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三、句子

文章中小木偶与别人几段对话的句子,如: 1、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

2、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

四、段

第一段(1——10节)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

第二段(11——30)小木偶因为笑嘻嘻的表情而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第三段(31——40)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八、单元检测试题:见单元清三(A)

9巨人的花园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明白快乐应该和别人共享的道理。 4 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重点研读,随文练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认读:

洋溢、允许、喧闹、破损、增添、训斥、叱责、凋谢、脸颊、拆除、 发脾气、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绽出绿芽 说说:你知道的词语的意思。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字词,并思考: 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为什么?

3、交流个体感悟。(生的几种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1、学生自由交流花园的神奇变化: 2、根据提示,规范说话: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再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3、随机点拨对比朗读:

(1)、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读出花园的美。

(2)、描写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 (3)、描写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 (4)、描写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4、师引: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二)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对比读 1、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原因。

2、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巨人的原因。

3、请同学轻轻把书打开34页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巨人驱赶孩子们的句子。

4、出示课件(巨人驱赶孩子们的三句话重点体会)

(1)、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 了。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 胡闹,滚出去!” (3)、“喂 ! 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5、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6、进行朗读训练已读促讲读中感悟 (练习读、点名读、齐读)

7、从中体会到什么?(朗读后谈感受)

师引:他对这些浑然不知,就在他又一次把孩子们赶跑时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下面请

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交流)

9、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指导学生读好第

9、10段。出示课件(突破本课的难点)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

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交流从童话中明白的道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四、拓展练习

1、画一画围墙拆除前后,花园里不同的景象。 2、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五、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以后,我们有什么快乐和幸福也要和大家分享。 六、作业: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回顾全文,交流学习收获 1.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读写结合.

A.小组展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所画的画或写的片断. B.班上交流组里的优秀作业. 2.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

A.学生自己朗读全文,把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B.男女生举行朗读比赛.

C.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抄写下来. 3.体会写法.

A.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篇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B.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

本文体现了童话的特点:情节奇特,富于幻想,语言优美生动.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三.布置作业

1.把社个童话讲给家长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读王尔德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

9巨人的花园

砌墙 赶走孩子 失去春天 拆墙 欢迎孩子 唤回春天

修海玲: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

对比,如巨人砌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提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栾东梅:教学时,要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

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提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的特点。

兰志军: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让学

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提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可不拘一格。

路瑞玉:对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

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

教后反思:

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在说巨人给自己留的印象时,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疏忽之处,正因为自己有时没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学生不能入情入境地读。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