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乌哈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防保健科范例

预防保健科范例

来源:乌哈旅游

预防保健科范文1

一、前言

近几年,儿科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逐渐从单一的临床治疗向综合性治疗方向发展,其中儿童保健发展趋势非常明显。由于儿童保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儿科学的发展,自从拓宽儿科学的研究范围之后,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儿科医师具备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儿科医师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儿科学的发展。

    二、儿科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儿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儿童的疾病种类增多,甚至有一些疾病严重威胁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比如儿童呈现出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肥胖症人数逐渐增多,许多儿童养成了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甚至艾滋病等传染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髙,这些疾病都影响到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提髙了儿童的死亡率:其次,儿科学研究范围增宽。在儿科学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儿科学模式逐渐显露问题,该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涉及心理行为保健等较多领域,只有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渗透,才能做好儿科学的工作。

三、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势

3.1儿科学有向方面发展的趋势

保健的方法主要是预防,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才能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比如做好孕早期的预防工作,可以降低儿童先天性缺陷的发生率,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能够有效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儿童疾病的预防需要社会做好保健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的社会医疗健康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儿童保徤意识,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目前儿科学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儿童保健学还存在脱节的现象,但是多数家长在希望孩子生病时候得到及时治疗的同时,还要求了解更多相关的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由此就需要儿科医师同时具备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知识,从而将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传达给家长以及儿童,进一步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所以,儿科学向预防保健方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3.2儿科学有向综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儿科学的综合性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融合了纵多学科的知识内容,由此一些学者逐渐认识到儿科疾病的治疗不能只是依赖实验室的方法以及临床实践总结,而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分运用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等知识,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奥秘。同时学者们还认识到医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儿科学与儿童保健学完全分离,否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科学的发展。儿童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容易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至今为止,许多相关儿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在预防儿童疾病的研究上,需要综合各个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宏观的分析。。

3.3儿科学有向增强儿童体质、加快素质发展的趋势

    儿科学除了重视疾病的防治,同时更加注重儿童健康以及素质发展的问题,因此营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越来越重要。儿童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指心理上的健康,当前有些儿童不仅因为家庭破裂等外在因素出现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方式,并且心理上也出现了抑郁、偏执、孤独等症状,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学习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还有一些儿童不注重身体锻炼,身体极其虚弱,为了能够改善儿童的体质,使儿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需要从营养、社会、环境等方面改善。

四、新时期儿科医师应当掌握的基本能力

儿科学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治疗儿童相关疾病到防治疾病,以此降低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日常工作中诊疗对象只是儿童,但是现在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非常疼爱孩子,儿科医师只有更全面的了解儿童保健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第二,儿科医师应当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儿科医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取世界先进的髙质量医学信息,掌握各个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熟练的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从而提髙诊疗质量;第三,儿科医师应当了解社会因素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儿童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给病人制定科学的诊疗计划,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第四,儿科医师应当学会运用循证医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循证医学主要是以大宗病历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疾病的诊治进行分析,从而为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法,运用循证医学于临床实践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质量。

结束语

预防保健科范文2

关键词:调查 课程改革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83-02

1 引言

《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特色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下设子专业――船舶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自2008年设立以来,教学效果良好。然而,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存在着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等各方面的问题,加之本课程属于船舶工程与安全工程交叉课程,在全国基本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无止境,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优化,是我们船舶安全专业教学团队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次针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及需求调研。

2 课程调查

本次调研自2012年4月-6月,对在校的2009、2010级船舶安全技术管理学生共计140人,采用纸质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见表1。

(1)本专业学生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地位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

(2)本专业学生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教学合理性看法。

(3)本专业学生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评价以及期望。

3 调研结果及分析

3.1 对课程的地位以及学习兴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从课程地位认识方面来看。有104人(74.29%)认为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习的中占重要地位。有30人(21.43%)认为其重要性一般,仅有6人(4.28%)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本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2)对课程学习兴趣方面,从对学生调查的结果看,有71人(50.71%)对本课程有较大兴趣,64人(45.71%)兴趣一般,5人(3.57%)不感兴趣。因此,有一半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还有近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培养。

3.2 对课程教学合理性调查结果分析

(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近半数学生比较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1/2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抱有一般的态度。对于教学内容的信息量,1/3的学生认为知识面和信息量丰富,六成学生认为知识面和信息量一般。因此,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较高的优化需求和期望。

(2)从教材选用方面看,结果显示,近1/3的学生对教材不认可,四成的学生抱有不积极态度。究其原因在于本专业属于新设置专业,现有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康青春主编的《防火防爆技术》,已使用三届(船舶安全08、09和10级)。在教材使用中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该教材虽为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但侧重点放在化工类专业,对化工生产中的防火与防爆知识介绍得较为具体和全面,这与课程教学目标有较大的偏差。船舶建造生产的防火防爆安全与化工生产差异很大,涵盖机加工、焊接、切割、涂装等各个领域,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另外,目前缺乏船舶建造防火防爆方面的专业教材,因此编写《船舶防火与防爆技术》课程相关配套教材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3)对于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调查。从教学方法来看,一半的学生对教学方法不置可否,其余三成持肯定态度,还有一成半的学生持否定态度。这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突出的表现,因此还有待提高。目前本课程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穿插一些事故案例于教学之中。学生反应课堂不够吸引人,不足以调动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在怎样真正做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环节是围绕学生而设计和进行等理念方面还存在认识和行动方面的差距;在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方面还有欠缺,使得教是围绕学而教,而不是围绕教而教。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增加情景教学,设定目标教学。所以,需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切实解决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如何实现能让学生感兴趣并学好的问题。

从实践环节的调查来看,总体反应与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反映一致。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环节。只是在课堂进行安全实例教育与讨论,因此实践环节落后是本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3.3 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评价以及期望调查结果分析

对任课老师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学生认可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反应较好,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超过六成半,但也有1/4的学生对老师和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置可否,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该课程的讲授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学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期望统计分析来看,学生们提出课堂讲授内容要切实结合船舶行业特征,整合船舶企业生产现场的火灾危险源与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伤员急救等实践环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船舶企业常用灭火设施与设备的实操与安全管理,密闭舱室的测氧与测爆操作等等。

4 结论

通过这次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核心课程的满意度及需求调查,我们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绝大多数学生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地位重要性持认可态度,学习《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兴趣有待培养。

(2)近半数的学生比较认可课程内容的安排,半数的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抱有一般的态度。近1/3的学生对教材不认可,四成的学生抱有不积极态度。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较高的优化需求和期望。急需编写《船舶防火与防爆技术》课程相关配套教材。

(3)《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必须开展学院内部的教学资源合作,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4)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总体评价较高,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超过六成半,课程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5)学生对《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的期望值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任务,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积极编写《船舶防火防爆技术》课程相关配套教材,改变教学资料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的现状。

总之,《船舶防火防爆技术》核心课程的建设将按照学院示范性院校建设要求,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综合能力需求,结合本课程特点,依照船舶行业安全生产要求对课程进行情境性、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整合相关课程体系,力争将《船舶防火与防爆技术》课程建成在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并达到在省内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特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丹,何应林,杨金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46-50.

预防保健科范文3

现将该康复保健手操介绍如下:

1 方法

所有动作均可采用站立位、坐位或卧位,不受场地、时间、次数、人数限制,简便易行。

2 步骤(以站立位为例)

第一节:双腿分开平肩,双上臂上抬平肩,双手五指并拢,以双手掌掌根部随节拍互相扣击,八个八拍停止。

第二节:准备同第一节。双手五指并拢,双手掌内侧互相扣击八个八拍。

第三节:准备同第一节。双手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双手翻转腕关节,双手拇指和食指缝间(俗称虎口)互扣八个八拍。

第四节:准备同第一节。双手五指分开,双手指缝间互相叉扣八个八拍。

第五节:准备同第一节。左上臂平肩前伸,以右手掌拍击左上臂四个八拍,交换拍击右上臂四个八拍。

第六节:双腿并拢,身体呈60°鞠躬状,双手掌拍击两侧腰肌处八个八拍。

第七节:站立,双手掌拍击两侧臀部八个八拍。

第八节:双腿站直,躬身,双手掌拍击双腿。顺序从大腿正面向下至踝关节,从踝关节外侧返回至大腿外侧,节拍到四时拍击至下,节拍到八时拍击至上,共做八个八拍。

第九节:节拍加快,击掌八个八拍,较欢快热烈。

第十节:双手上举,五指分开,翻转抖动放松腕关节八个八拍,随后自由活动放松。

以上所有动作的力度均以个人能耐受为宜。

预防保健科范文4

关键词:稻草种植洋芋;体验变废为宝;活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80

一、活动背景

我区有稻田52.1万亩,每年可产稻草20多万吨,但是大量稻田冬季闲置,需提升有机质,且大量稻草白白浪费掉。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1]。我区在2009―2012年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期间,马武镇、义和镇、焦石镇等地大规模种植稻草洋芋,但项目结束后就没有种植了。中国科协、教育部等联合开展“变废为宝 从我做起”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于今年5月启动。在此多重背景下,我组织学校部分学生进行“稻草种植洋芋 体验变废为宝”的实践调查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土壤肥力、有机质、稻草成分、稻草还田提升土壤肥力等知识,学习传统和稻草两种方法种植洋芋,了解稻草通过种植洋芋变废为宝的具体体现。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做事,对庄稼种植户、专家、教师、父母的尊重和对社会的感恩、负责任,对大自然的热爱。

3.培养学生从网上查找和向庄稼种植户实际了解某个主题相关信息的能力,向某方面的专家实地学习知识的能力,亲自种植稻草洋芋和对比观察稻草洋芋生长情况的能力,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从各个方面得来的信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三、活动的对象、人数和需求

受到安全、交通、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到农村亲自种植和观察稻草洋芋只安排了15个学生,每隔10天安排30名学生去观察在学校用泡沫盒按两种方法种植的洋芋。活动指导教师有本校卢登平老师,涪陵区农业委员会研究员、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组专家余学川。考虑到安全责任和兼顾亲子活动,每次校外活动家长都全程陪同。

四、活动的重难点、创新点

活动的重点是学生亲自种植和持续观察稻草与传统方法种植洋芋的差别。活动的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而能了解稻草通过种植洋芋的变废为宝情况。活动的创新点是,根据我区稻草洋芋种植的实际情况,创新性设计实践环节,了解稻草的变废为宝情况。

五、活动过程与内容

1.专家实地讲解相关知识。2015年7月,请余学川专家,在庄稼地实地为学生讲解土壤肥力、稻草、稻草还田提升土壤肥力等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活动的理性认识。

2.调查稻草洋芋种植户和有关专家。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2015年8月7日调查几户曾经的稻草洋芋种植户,2015年8月12日采访我区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组的专家,以便从他人的经验、数据上了解稻草通过种植洋芋变废为宝的情况。

3.学生亲自种植稻草洋芋。2015年9月,在余学川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亲自用传统和稻草两种种植法,在江东办事处云盘村种植两小块地洋芋,在学校用两个蔬菜泡沫盒种植两盒洋芋,以便从种植过程的比较中更好地了解稻草的变废为宝情况。

4.持续对比观察稻草种植的洋芋。为了使学生从生长过程中了解稻草的变废为宝情况,从2015年9月起至洋芋收获,引导学生设计观察日志,每隔10天左右在学校观察泡沫盒种植的洋芋,也选择时间观察在乡下种植的两小块地洋芋,每次观察都认真填好观察日志、拍好照片。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七、预期结果、教育作用及呈现方式

1.预期结果。(1)了解稻草的变废为宝情况。学生从稻草还田提升土壤肥力、调温、保墒、抑制杂草、省力、省时和提高洋芋品质、增产增收等方面,总结稻草通过种植洋芋变废为宝的情况。(2)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通过对曾经的稻草洋芋种植户和原区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组专家的走访调查,以及自身的稻草洋芋种植、观察经历,分析我区稻草洋芋种植规模变化的原因,进而向有关部门提出扩大稻草变废为宝的合理化建议。

2.教育作用。(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从信息收集处理、动手、观察、写作、科学研究等能力和感恩、负责任热爱大自然等积极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总结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2)增强变废为宝意识和洋芋主粮化的具体认识。学生、家长、教师,从稻草变废为宝、冬闲田得到很好利用、洋芋增产增收等方面,提高变废为宝意识和对洋芋主粮化的具体认识。

3.呈现方式。。

八、评价标准

活动进行前,引导参与学生讨论活动的评价内容和等级,评价内容包含参与的态度、次数、活动成果和教育效果等方面,根据每项内容的特点进行量化评价,综合这些量化再对每位学生进行总的评价,所有的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预防保健科范文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为例,从确定拟建特色专业、确定专业特色、创新专业建设理念三方面探索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规划。并从制定与优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专业方向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4个方面介绍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专业特色;地方院校;健身保健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82-04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Sports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WANG Gangjun

(Sport Dept., Foshan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llege, Foshan 528200, China)

Abstract: Using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sports major of Foshan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llege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pl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atured major, major features and creative major establishment. 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erfec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esign of talent development mod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ar construction,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talented teachers oriented to major.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major; major feature; local college; keeping health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开始培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有216所高等院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成为5个体育本科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然而,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带来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问题,专业设置雷同,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趋同于体育教育专业,致使社会体育专业特色不明显,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经过专业结构调整,选择了健身保健方向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形成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和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特色专业建设的战略规划

1.1确定拟建特色专业

地方院校确定拟建特色专业的依据来自院校自身实际与社会需求两个方面。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身来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实际规定了特色专业的选择范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地处珠三角腹地,全校有13个二级学院,包括理、工、农、医、文、经济、师范、体育等54个专业。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佛山,为珠三角地区培养社会经济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只有现代安保专业方向,后来增加了社会体育营销与管理方向和体育教育方向。

然而,从社会需求来看,当时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与全国其他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院校一样遇到毕业生就业难、在校生学习目的迷茫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经过阵痛期之后的2007年,本课题组通过“珠三角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课题立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依托广佛同城化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认为体育健身娱乐业将成为珠三角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

与此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当时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大关,超过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提前进入小康经济社会,为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大众健身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健身房新开店面积快速增长,健身企业为了提高增值服务而向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私人教练课程,需要受过健身专业训练、技术精湛并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和教育背景的私人教练员。

大量调查研究证明,社会体育产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健身技术指导和保健养生服务的技术人才。学院领导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将培养健身与保健技术指导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特色专业。

1.2确定专业特色

首先要在专业方向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比较优势、能够有效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为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还要充分掌握相关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寻找差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确定专业特色。

从佛山和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体育的影响来看,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消费意识和需求与日俱增,健身教练、健康管理师、康复训练师、按摩师这些新生职业以其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被人们接纳,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再从自身的教学资源来看,早在1993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已经是广东省首批将“健身健美”选项课列入大学体育课程的高校,并组建大学生健美队分别参加了广州和佛山的健身健美锦标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专业教师方面拥有健身健美、保健养生、推拿按摩和临床医学的师资力量,如果通过优化组合,可以组建成一支健身与保健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与此同时,在专业方向的选择方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决定与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其他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进行错位发展。因此,从自身具备的办学条件,如场地、实验室、教学设施和专业教师队伍,到外部环境的市场需求,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于2008年在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确定了“健身保健方向”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来建设,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商业健身房的健身私人教练和保健养生与康复中心的保健按摩师和康复训练师。

1.3创新专业建设理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佛山、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那么,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就必须依托佛山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尤其是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而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健康服务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适应健身和保健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并通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真正做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内涵的专业教育和以“创业创新,成人成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按照2009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和广东省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要求,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保健方向培养健身私人教练、保健按摩师和康复训练师职业岗位的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会讲、会示范、会经营、懂管理的社会体育现代化“应用型”复合人才。

2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2.1制定与优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健身保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健身和保健行业对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健身私人教练、保健按摩师和康复训练师“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方法上,针对健身和保健行业职业岗位提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和增肌、减肥的技能能力,开设了健身房管理与会籍营销、健身运动处方、运动营养学、健身健美专项训练等实践课程;二是为了培养学生保健养生临场技术运用中的养生调理、推拿按摩、健康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而开设了体育保健养生技法、人体测量与评价、保健推拿专项训练以及各种实验实践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注重学生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掌握程度的评价,尤其着重对其专业技术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在培养方式方法上,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将健身企业的职业能力培训方法通过改革后引入课堂,运用“一对一”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运用参加专业性的竞赛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自觉性的自我体格修塑目标,并在专项训练过程中,从自身身体训练中掌握增肌、减肥的专业技能。

2.2加强课程建设

专业是课程的有机结合,因此,以健身健美和保健养生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健身保健专业特色建设的基础与关键。建立了课程调节机制,通过课程的优化组合淡化专业控制、突出健身保健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健身私教、康复训练师、按摩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依据社会体育产业发展和健身行业、保健养生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所包涵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组合专业课课程教学进程计划(不包括学科基础课程)(见表1、2)。

2.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了“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实训+竞赛”一体化、“专业兼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等5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着重在于培养学生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能力,如健身健美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能力,推拿按摩技法、健身运动处方的临场操作能力等,通过课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再到课外由学生在校内实验室、健身房进行自我训练与操练掌握基本技术,然后通过每学期2~4周到健身企业、体测中心、功夫推拿等场馆的实训见习,递进式循序渐进地熟练掌握健身和养生保健的基本技术。

(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从第1学期第10周开始,学生必须采用导师制进行课余训练,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每周训练3次,每次2小时,每生每学期计3学分,实施时间为第2~6学期。

(3)“实训+竞赛”一体化。在校外完成实践教学,通过“院馆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和参加专业竞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实训是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学期2~4周,3人一组,利用课外下午4点半~晚上9点半或周六、日到健身俱乐部针对私教指导、运动处方、会籍营销、健身房管理等专题,在企业导师指导下的临场训练。

竞赛则是通过选拔进入学院代表队参加健身健美、排舞、舞狮比赛。目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健美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支可以常年参加健身健美专业比赛的大学生队伍。

龙狮队于2013年9月参加了“广东省传统南狮大赛”,取得1项银奖和2项铜奖。健身操队于2013年10月参加“广东省千万人群广场健身排舞大赛”,取得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4)“专业兼职”。是学生为了提早进入实习锻炼,在第三学年开始,利用课外下午4点半至晚上9点半和周六、日时间到健身房从事兼职私教工作,可以一边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一边在校外健身企业进行有偿实践学习,这类学生往往学习目的明确,社会同行对其评价较高。

(5)“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健身俱乐部或保健养生中心顶岗实习的教学实践。这一年,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进行实习再过渡到入职,期间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此阶段是在行业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临场对客技术服务,是对口入职岗前培训的适应过渡期。“3+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口职业的实践教育,近年来被许多院校广泛采用。

2.4建设与专业方向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课程特色决定了专业特色,而开设的特色课程必须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完成。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普遍缺乏与社会体育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尤其缺乏社会体育和健康服务产业领域技能型、操作型师资,这也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重点放在体育教育专业方面,忽略了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尽管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但目前大部分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尤其是术科教师原来是从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缺少对新生健身项目的了解。而近年来充实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新生力量又大多是理论课教师,了解当今社会新生健身项目的教师则极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保健方向的教师团队建设,主要是由健身健美和保健养生两类师资组成,按行业的人才规格要求先设置课程后配备教师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引进人才与外出进修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推进教学名师建设,推动高职称、高学历、教学与科研水平突出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着力建设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突出健身健美和保健养生技术紧跟行业岗位规范,鼓励专业教师各尽所长担任社会职务,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在人才引进和配备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努力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素质的提升,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院与企业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院馆合作”,共同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少斌.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4-146.

[2] 王爱丰,王正伦,王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1-32.

[3] 庹权.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J].体育学刊,2010(7):32-35.

[4] 蒋钢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9(4):103-106.

[5] 于文谦,任兵.中国社会体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12-14.

[6] 周莹,申萍.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特点及其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28-29.

预防保健科范文6

初一英语作文:

For the big festival like Chinese New Year, the families will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meal. The food like chicken and pork is necessary. It is easy to get fat as eating them for many days. So when people get to work, the first thing they do is to lose weight and keep fit. They often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less meat, so as to control the fat. Then doing regular exercise is very important. As the saying that the meaning of life lies in moving, exercise helps us to gain strength and keep us full of energy. Some people do the regular exercise and make themselves look young. Their insistence brings them good results.

对于大型节日如春节,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吃大餐。像鸡肉和猪肉这样的食物是一定会有的。但是由于吃了很多天,就很容易发胖。所以,当人们开始工作时,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肥和保持健康。他们开始经常吃很多蔬菜,少吃肉,以控制脂肪。然后经常去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运动有助于我们获得力量,使我们充满活力。有些经常运动的人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年轻,坚持让他们收获了很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uhaninfo.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