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知了学飞范例

知了学飞范例

来源:乌哈旅游

知了学飞范文1

很苦,知了又开始不认真了。上课交头接耳,下课不知哪去了。一次,大雁教它跳远,没过多久,就自满地叫道:”知了,会了,知了,会了......”

一年过去了,知了还是不会飞,大雁眼看就要回南方去了,知了马上认真地学起来,想跟大雁一起飞翔。由于时间太紧,只学会了“立定跳远”。它又一次沮丧的低下头~~~~(>_<)~~~~ 起来。

知了学飞范文2

除了少数高血压可以查出明确的原因外,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没有明确的原因可寻。有明确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叫继发性高血压,而无明确病因可寻的高血压我们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目前研究认为,这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体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高及盐摄入过多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和外周小动脉的阻力增高而致血压增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缺少运动、超重肥胖、精神紧张等可能激活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目前尚无高血压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而对于已患高血压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助于血压的控制,从而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压降低的效果见下表。

因此,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应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和重要的辅助手段。。

改变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中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更高。膳食中钠盐摄入每天增加2克,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中,患者的血压对钠盐摄入的反应更为明显。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每日钠盐摄入在12克以上,远高于西方国家。

限制钠盐的摄入可以使血压降低。。据保守估计,每日摄钠盐量减少3克,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13%,降低冠心病发生率10%。而如果每日摄钠盐量从12克减少至3克,大约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卒中和四分之一的冠心病发生。已有证据表明,限盐还可带来其他好处: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蛋白尿、降低尿钙排泄减少尿路结石的风险、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预防胃癌、降低利尿剂引起的钾丢失以及增加其他降压药的降压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我国各地居民每日钠盐摄入量远高于此,而钾盐的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要达到限盐的目标还需要花大力气宣传。限盐的主要措施包括:尽量减少烹调用盐,尽量减少含盐调味品(味精、酱油等)用量,少食或不食含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腌肉、咸鱼等),多食蔬菜和水果。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腹部脂肪增加为特点的中心性肥胖更是与高血压,糖尿病密切相关。

衡量超重和肥胖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这一公式很方便地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我国成年人正常体重指数为18.5~23.9。小于18.5,提示较瘦;24.0-27.9提示超重;等于或大于28.0提示肥胖。腰围是另一个衡量肥胖和超重的指标,我国成人正常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体重指数和腰围超过正常标准,提示应当控制体重。

199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1.7或腰围每增加4.5厘米,女性BMI每增加1.25或腰围每增加2.5厘米,收缩压相应增高1毫米汞柱。美国弗明翰研究显示,男性中78%、女性中65%的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相关。我国1990年以来的13项约24万成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BMI≥24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BMI≥28的肥胖者90%以上患有心血管或代谢系统疾病。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减体重可以明显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一项25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体重每减少1公斤,收缩压下降1.0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92毫米汞柱。体重下降5公斤以上者,血压降低的幅度更大。

最有效的减体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低能量减体重膳食一般为原摄入热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每日女性1000~1200千卡,男性1200~1600千卡,或比原来摄入热量减少300~500千卡。采用低能量膳食时应注意平衡膳食,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应避免使用极低能量饮食减重。在减少能量摄入的同时,应当增加体力活动。提倡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心率达到100~120次/分)。减体重的速度应因人而异,一般以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减体重计划应在有关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肥胖者应控制高热量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及酒类等摄入,适当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的营养、均衡的膳食应包括各种营养要素,但是总热量又不是太高。

・植物油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其他动物性食物不超过50~100克/日。

・多吃蔬菜(400~500克/日)和水果(100克/日)。

・蛋类每周5个(如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应避免吃含胆固醇较高的蛋黄)。

・适量豆制品或鱼类,奶类,每日250克。

有氧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75%的受试者血压下降,运动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11毫米汞柱(4~13毫米汞柱)和8毫米汞柱。其中女性血压下降幅度大于男性,中年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比青年人和老年人显著。对高血压有效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强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大肌群参加的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代谢形式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往往是全身的,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脚踏车、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慢节奏交谊舞、游泳等都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可以减轻体重。有氧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交感神经及其递质的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内皮

细胞分泌有扩张血管作用的一氧化氮、减少血容量、改善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此外,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组织利用脂肪酸的能力,提高肌肉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一般认为中等强度、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获得最好的降压效果。典型的运动包括三个阶段:①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②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③约5分钟的放松阶段,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

采取何种运动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灵活选择。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伴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患者,或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10毫米汞柱),不宜进行有氧运动。这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高血压患者一旦中止运动,已降低的血压可以在1个月内恢复至原来水平,其降压、降脂作用消失。所以,运动应当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有研究显示,61.8%的高血压患者有焦虑情绪反应,63.7%的高血压患者有抑郁情绪反应。有研究表明,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及病态心理,以敌意、好胜和嫉妒心理及时间紧迫感为特征的A型性格以及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均与高血压发病相关。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包括:①心理及社会因素的不良刺激传递至下丘脑,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②交感神经活性、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性增高,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垂体加压素分泌增加,引起小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高,血容量增加。上述机制的综合,便会使血压升高。

目前心理治疗已经成为轻、中度高血压首选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

・消除紧张情绪 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疏导解释、支持、安慰、帮助、鼓励,减轻并消除负性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矫正不良的行为 首先矫正A型性格,注意控制易怒、急躁等情绪,放松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高血压治疗计划 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关心自己的血压、了解治疗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辅助方法 如生物反馈疗法、气功疗法、音乐疗法等,可能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

戒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焦油和一氧化碳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的功能。高血压患者吸烟,在高血压和吸烟双重危险因素作用下,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有些患者吸烟后血压有短暂升高,不断的刺激可使血压呈固定性升高。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建议戒烟。要让患者充分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为有意戒烟者提供戒烟帮助,提供戒烟咨询,提供戒烟药物。由于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患者戒烟的决心与戒烟成功关系最大。单纯高血压患者戒烟难度较大。吸烟者往往在患上癌症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后才能痛下决心戒烟,但是此时戒烟只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尽管如此,仍应动员患者戒烟。通过政府立法,在公共场所禁烟,可以减少被动吸烟。

限制饮酒

知了学飞范文3

肥胖不仅仅是脂肪堆积,身材改变,更让人担心的是会引发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等一系列问题,痤疮、疲劳综合征、便秘、月经失调等也与肥胖有关。

对于肥胖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体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节食,其次是运动。这两项措施对许多人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多数人不太容易坚持。

中医治疗肥胖症包括中药、针灸、穴位埋线。可根据肥胖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用药,针灸减肥也是通过辨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针灸。中医还有一种绿色、有效、无毒副作用的减肥好办法——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是针灸减肥方法的延伸,更是一种特色疗法,它同针灸科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针刺、灸法、电针、耳穴压豆等一样,可以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由此引发的痤疮、疲劳综合征、便秘、月经失调、减退、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

穴位埋线是将一段长约1厘米的医用羊肠线通过特制的针具将其埋置在穴位内,羊肠线是一种特制的蛋白,可以被人体所吸收,所以埋入穴位的线不用取出。羊肠线在穴位内的吸收过程即是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过程,通过这种刺激来调节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从而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机制,使人体代谢能量增多,吸收能量减少,从而体内积聚的脂肪量减少,达到减肥的目的。它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植入人体内的生物蛋白线在体内停留15~30天就会自然被身体溶解或吸收,穴位埋线一般半个月治疗1次,1个月只需要治疗2次,比起传统的针灸减肥方法,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

穴位埋线方法具体取效的途径是:

1.降低食欲针灸通过调节胃的基础活动,延长胃排空时间,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食欲,制止异常食欲,从而减少进食量。吃得少,自然体重下降。

知了学飞范文4

【关键词】肺出血;立止血;机械通气;肾上腺素盐水;不良反应;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72-02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肺出血抢救的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笔者对26例肺出血患儿采用立止血并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肺出血患儿46例,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3]。将46例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胎龄35~42(38.10±1.20)周,日龄45min~18d(5.45±2.30)d,出生时体质量1390~4050(2700±501)g,肺出血发生于出生后60min~20d(3.25±0.26)d。观察组26例,男12例,女14例,胎龄34.00~42.00(38.14士1.28)周,日龄40min~16d(5.00±1.90)d,出生时体质量1250~4000(2580±480)g,肺出血发生于出生后45min~18d(4.05±0.31)d。

原发病:对照组患儿重度窒息5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例,寒冷损伤综合征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败血症2例;合并颅内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血性液体从口腔、鼻腔流出2例,从气管吸出血性液体18例。观察组患儿重度窒息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5例,寒冷损伤综合征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败血症3例;合并颅内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血性液体从口腔、鼻腔流出4例,从气管吸出血性液体22例。

临床表现:2组患儿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病情加重,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心率变慢、反应差、肺部听诊有湿音或湿音较前明显增多等。

实验室及胸部X线检查:对照组患儿混合性酸中毒8例,代谢性酸中毒10例,呼吸性酸中毒2例;血小板减少4例;心影轻至中度增大、肺纹理增粗、肺透亮度降低8例,肺部斑片状阴影12例。观察组患儿混合性酸中毒9例,代谢性酸中毒14例,呼吸性酸中毒3例;血小板减少6例;心影轻至中度增大、肺纹理增粗、肺透亮度降低10例,肺部斑片状阴影16例。

2组在性别、胎龄、日龄、出生时体质量、肺出血发生时间、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1)吸氧,保暖。2)限制液体量80mL•kg-1•d-1,输液速度3~5mL•kg-1•h-1;监测血糖,调整静脉用葡萄糖速度。3)控制感染。首先采用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生素,然后待检测气道分泌物和(或)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视情况调整抗生素。4)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5)凝血功能异常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0~40U•kg-1•次-1,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者给予冷沉淀1~2U或血浆10mL•kg-1•次-1,用1~2次;贫血者给予悬浮红细胞10~15mL•kg-1•次-1,用1~2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气管内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意大利凯西公司生产固尔苏)100~200mg•kg-1•次-1,必要时24h后再用1次。

2组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使用德国Stephan公司生产Stephanie型小儿呼吸机和美国carefusion公司生产鸟牌VIPGOLDBIRD型小儿呼吸机。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6~0.8,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50~0.80kPa(5~8cmH2O),呼吸次数(RR)40~60次•min-1,吸气峰压(PIP)2.50~2.90kPa(25~29cmH2O),吸气时间(Ti)0.3~0.5s,呼吸比(I:E)1:1~2。在机械通气期间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及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维持PaO27.32~9.31kPa(55~70mmHg),PaCO24.66~7.32kPa(35~55mmHg),pH7.25~7.45。通气方式由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逐渐过渡到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后改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机械通气期间应注意从口腔或气管内吸出血性液体,保持呼吸道通畅。

止血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0.1~0.3ml•kg-1•次-1。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蛇毒血凝酶(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批号:929212)0.5kU静脉注射,然后0.25kU气管内滴入并呼吸气囊加压lmin,60min后再用1次;12h后重复上述方法,直到肺出血完全停止。

1.3肺出血停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两肺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气管导管内无血性液体吸出,血气分析或经皮氧饱和度(TcS02)正常,呼吸机参数可下调,胸部X线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强,原阴影明显吸收减少。

1.4疗效判断标准:

用药1d内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无进行性下降,为显效。用药2d后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湿性音较前明显减少;用药3d后肺出血停止,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稍下降,为有效。用药3d后肺出血稍减少或增多,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含量进行性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10.0%),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0.8~2(1.27±0.58)d、3.5~5.6(3.77±1.34)d和1.5~4.0(2.01±0.78)d、5.8~7.6(5.28±1.66)d,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无一例出现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和任何心、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是指肺的大量出血,至少影响2个大叶。此病与多种因素、新生儿肺组织结构特殊性及肺局部血液凝固异常有关。。其发生机制为上述原因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内皮源性因子如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动态平衡破坏,肺血管收缩性增强,肺动脉压力增加等,肺动脉压力增加程度与肺出血的预后显著相关[4]。

新生儿肺出血病情凶险,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当肺部出现干、湿音时则可能已发生肺出血,可考虑开始机械通气治疗;当从鼻孔或口腔流出血性液体或喷出大量血性分泌物则治疗较晚。因此,应及早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止血原理为:1)肺出血时,大量血性液体充盈在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影响了肺通气和肺换气,并往往伴有呼吸不规则或频发性呼吸暂停,使PaO2降低,PCO2升高。适当的呼吸机参数可改善两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持续正压通气平衡了肺血管跨壁压与肺泡压之间的压力差,抵消肺血管的跨壁压作用,因而肺出血越重,所需压力亦越大。2)对已断裂的血管内皮细胞起“压迫止血”作用:亦即通过血管压迫,发生反应性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粘连血管堵塞而止血。

近年来立止血(也称蛇毒血凝酶)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7]。蛇毒血凝酶是从蛇毒中分离得到的,以止血作用为主的酶制剂,含有2种成分:巴曲酶(Batroxobin),亦称巴特罗酶(Batroase)、爬虫酶(Reptilase)及微量的凝血因子X脂依赖性激活剂(Phospholipid一dependingFactorXActivator,FXA,简称X因子激活物)[8]。巴曲酶使纤维蛋白原(Fg)裂解出蛋白肽A(FPA),产生纤维蛋白Ⅰ单体(FIm),FIm与Fg结合成复合物,在体内很快降解,所以不会产生血管弥漫性内凝血(DIC)。而FXA主要在加速止血和后期加固止血中起作用,因为其激活的Xa因子使凝血酶形成的速度加快,为2万倍,从而达到迅速止血的作用。另外,立止血在完整无缺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激活血管内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故不形成难溶解的纤维蛋白网,只形成纤维蛋白的凝固复合物,易被体内的纤溶酶系统降解而不形成血栓,亦不引起血管弥漫性内凝血(DIC)。因此它能在出血部位产生止血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对照组相比,立止血并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这提示蛇毒血凝酶能快速止血,可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因立止血只有在出血部位起作用,在正常血管内不起作用,这样不会像其他止血药在大剂量应用时易形成血栓而引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本组26例患儿采用蛇毒血凝酶治疗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血栓形成和心、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提示蛇毒血凝酶较安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笔者仅观察26例患儿,故仍需要通过大样本的研究来观察其不良反应。

总之,立止血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宗文,余秀兰,田秀英.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1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1,39(4):459-460.

[2]陈克正.新生儿肺出血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6):331.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0):631.

[4]李娟.新生儿肺出血[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60-261.

[5]陈宗文,余秀兰,田秀英.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41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4):459-460.

[6]袁新宇,谢贵阳,王胜辉.奥美拉唑、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3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48-149.

知了学飞范文5

一、问题教学法在土壤肥料学科有效应用的分析

在土壤肥料学科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开展起到引领实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充满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也随着问题的出示而渐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也开始逐步地活跃起来,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领下,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现更多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问题,进而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学科问题教学法一般应用在预期环节、关联应用环节,以及总结的环节应用较为广泛,在上述环节中巧妙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要尽量让在预期环节中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些问题的有效提出可以引领学生在关联应用环节中进一步地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在答案的探寻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在全课总结中,教师还可以把全课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设置成启发性问题,以作业布置的形式来完成问题的探究,这样的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既掌握了土壤肥料的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课堂合作教学法在本学科的有效应用分析

在中职学校土壤肥料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堂合作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对提升土壤肥料学科教学的效率大有帮助,教师在合作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划分若干个课堂合作小组,在教学中将设置的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问题不一定是很大的议题,问题的讨论可大可小,问题讨论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只要通过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彼此通过共同研究解决了相关问题,合作学习就达到了基本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实施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到在讨论前就胸有成竹,并且在讨论中教师也要成为学生讨论的参与者,教师要在讨论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答案探寻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断地在问题的讨论中解决更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土壤中水、气、热调节的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锄头底下水和火都有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释,让带着这样问题的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又可以在讨论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本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知了学飞范文6

[关键词] 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硝酸甘油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049-02

Clinical study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o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LU Meigu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engcheng City, Zengcheng 5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on-surgical method o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glonoi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treated with glonoine and the other drugs were compared with 12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not treated with glonoin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2.31% and was87.9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Non-surgical treatment; Glonoin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脑出血患者280例,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其中,124例患者在进行非手术治疗时未应用硝酸甘油,即为对照组,其中,男88例,女36例;年龄35~76岁,平均(52.23±15.14)岁;出血部位:外囊42例,内囊65例,丘脑7例,脑叶3例,脑干4例,小脑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1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1~20 ml 85例,21~30 ml 39例。应用硝酸甘油配合治疗的患者156例,即为治疗组,其中,男102例,女54例;年龄35~76岁,平均(52 .23±15.14)岁;出血部位:外囊59例,内囊61例,丘脑11例,脑叶14例,脑干6例,小脑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1~20 ml 114例,21~30 ml 42例。两组患者发病时血压在(160~220)/(9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发病时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止血药、抗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营养神经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硝酸甘油降血压,血压降至(130~160)/(60~90) mm H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治愈: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肌力>4级,能独立行走;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意识清楚,不能独立行走,生活需人帮助;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死亡或植物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引发脑出血的病因很多,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占70%~80%[2]。脑出血后,可导致周围脑组织受压、分离及移位,血-脑屏障损害,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起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缺血缺氧。这种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是造成脑出血后遗症的关键因素[3-5]。继发性缺血缺氧使脑出血后组织由近致远端出现坏死,以及血管周围性出血、海绵样变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加重脑损伤[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时,在硝酸甘油降血压的作用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而未使用硝酸甘油的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7.91%。可见硝酸甘油在非手术治疗脑出血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在对患者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出院后4~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的脑出血后遗症明显轻于对照组。本结果显示,在非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时,降血压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383.

[2]吴钟琪.高压氧临床医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12-214.

[3]马捷,徐福林,唐晓炜,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313-314.

[4]李明林.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6-167.

[5]冯彩玲,陈转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96.

[6]谢芹,尤景春.高压氧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2004,19(2):75-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